摘要:八十六岁的新疆表姐和表姐夫,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掰着手指计算离清明节还有多少日子。一个月前,他们就早早订好了从乌鲁木齐飞往长沙的机票,生怕错过这个最重要的归期。
八十六岁的新疆表姐和表姐夫,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掰着手指计算离清明节还有多少日子。一个月前,他们就早早订好了从乌鲁木齐飞往长沙的机票,生怕错过这个最重要的归期。
七十年前,两个十七岁的湖南少年,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西行的列车。谁曾想,这一走就是一辈子。在新疆的戈壁绿洲上,他们扎下了根,养育了儿女,收获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可每当春风吹过天山,总有一缕来自梅龙山下的思念,悄然爬上心头。
在新疆,虽然全家生活富裕,儿孙绕膝,但两位老人在夜深人静时,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是心底的那份对故乡的牵挂,还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每当扪心自问时,又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特别是每年祭祖的传统时节悄然而至时,心中的这份触动愈发浓烈,家乡的记忆却深深烙印在心,思念已故的亲人那份深情厚意便如影随形,难以割舍。
"今年说什么也要回去。"表姐和表姐夫抚摸着泛黄的老照片说。她们拿着照片,凝望良久,似乎看见了父亲站在老屋前的樟树下,母亲抱着年幼的弟弟在水塘边,笑容温暖,形象高大。如今,这些面容都化作了岭上一抔黄土,唯有清明时节的细雨,能带去游子的思念。
儿女们不放心两位高龄老人独自远行。最终,大儿子放下了公司繁忙的事务,专程陪同。从乌鲁木齐的鹅毛大雪到长沙的艳阳高照,三十度的温差挡不住归乡的脚步。飞机落地那一刻,表姐的眼里闪着光,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扎着麻花辫的湘妹子。
趁着等人的空闲,两位老人和从新疆一同来的客人参观了雷锋故居。在雷锋纪念馆,老两口看得格外认真。表姐夫站在雷锋补了又补的袜子展柜前,久久不愿离去。"我们那会儿啊..."他喃喃自语,手机镜头对准那些斑驳的旧物,像是要抓住流逝的岁月。
故乡的风,带着油菜花的香气,吹过测水河畔,吹到了大屋场跟前。表姐和表姐夫蹲下身,捧起一抔红土贴在胸口,泪水终于决堤。七十年了,老屋对面的水塘还在吗?老屋前的樟树应该更高了吧?那些儿时的玩伴,还有几许?还有几人能认出彼此?
清明时节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两位白发老人相互搀扶,踏上家乡的热土,走上山岗上的坟茔。他们知道,这一次的归来,或许就是最后一次。但只要能亲手为父母坟头添一锹新土,能在长眠的亲人跟前说说话,这一生的乡愁,便都有了归宿。
来源:望乡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