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中国是地球上唯一的、碰到殖民就硬抗到底的国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6 23:40 3

摘要:1840 年,英国仗着先进的船坚炮利发动了鸦片战争,当时的清朝已经烂到根子里了,朝廷上下一群昏官庸臣,面对外敌入侵,他们一时间慌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翻开世界历史这本厚重的书,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过被殖民的经历。

有的沦为完全的殖民地,任人宰割;有的成为半殖民地,苟延残喘。然而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国家从来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它就是中国。

台湾《联合报》曾刊文分析,在全球殖民史上,中国就是个特殊的存在。它虽然也遭受了侵略、割地赔款,但从未被彻底殖民,一直在死磕到底。

这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堪称世界历史的一大奇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只有中国在碰到殖民时硬抗到底?这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原因?

1840 年,英国仗着先进的船坚炮利发动了鸦片战争,当时的清朝已经烂到根子里了,朝廷上下一群昏官庸臣,面对外敌入侵,他们一时间慌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

但是,中国人民的骨气却没有被磨灭。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把 2 万多箱鸦片付之一炬,相当于烧掉了 200 多万英镑啊!这在当时简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轰动。英国人傻眼了!这个东方古国居然敢公然跟大英帝国叫板!

清廷最后是怂了,签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地赔款。

但中国老百姓从来没怂过!广州三元里抗英就是铁证。那些普通农民,拿着锄头、菜刀,甚至是扁担,跟拿着先进武器的英国兵对着干!

虽然武器悬殊,但气势汹汹,硬是把英国佬打得屁滚尿流!

台湾历史学者李筱峰评价说:"三元里抗英根本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精神的体现。即使朝廷投降了,老百姓也不认!这种草根的抵抗力,才是中国没被彻底殖民的真正密码。"

1856 年,英法两国狼狈为奸,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次更过分了,他们直接打到了北京城,还一把火烧了圆明园,抢走了无数价值连城的国宝。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侵略,清政府再次选择了认怂。但是,中国老百姓却从来没有放弃抵抗!在江浙一带,小刀会起义军进行了英勇抗争,甚至一度收复了上海城,狠狠地扇了英法联军一个耳光。

还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它抗击外来侵略的一面,也非常值得肯定。当时,洪秀全的部队在与清军作战的同时,还主动出击,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在广州的据点,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些抗争虽然最终都失败了,但它们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人民绝不接受殖民统治!即使朝廷投降了,人民也会前仆后继,不断抵抗!

到了 1900 年,事情变得更严重了。

八个国家——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组成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大举侵犯中国。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面临的最严峻时刻之一。

想想看,八个国家的军队一起来围攻,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换了别的国家,可能早就缴械投降了。但中国人民却不是吓大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在华北大地蔓延开来,成千上万的普通老百姓拿起大刀长矛,打出 "扶清灭洋" 的旗号,与装备精良的八国联军硬碰硬!

在北京保卫战中,清军将领董福祥率领的甘军与八国联军血战到底,打得异常惨烈。

虽然清廷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最后还是落荒而逃,但民间的抵抗却从未停止过。

一位当时在北京的美国记者写道:"在城外的战斗中,那些中国军民虽然只有简陋的武器,却有着惊人的勇气。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惊,这在其他被殖民国家几乎看不到。"

如果说之前的抵抗还不够彻底,那么抗日战争就是中华民族抗争史上最为壮烈的篇章了。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 14 年的顽强抗争,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

从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 开始,到 1945 年日本投降,14 年间,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抵抗。

东北的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打游击,最艰苦的时候甚至靠吃草根树皮、啃皮带度日,但就是不投降;华北的八路军创造了平型关大捷等辉煌战果;华中华南的新四军则开辟了敌后战场;还有无数的民间抗日武装,在全国各地与日军周旋。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展现出空前的团结。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农民,从工厂工人到小商小贩,全民族都投入到了抗日斗争中。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近 30 万人,但硬是拖住了日军 3 个月;台儿庄战役中,国军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的钢铁洪流,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对日军的据点、交通线展开了大规模袭击,重创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抗战期间的个人英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杨靖宇将军弹尽粮绝,孤身一人与日军周旋,最后壮烈牺牲,解剖后发现胃里全是树皮和草根;"狼牙山五壮士" 为掩护群众转移,宁可跳崖也不投降;"白眉将军" 吉鸿昌高呼 "还我河山",从容就义…… 这些英雄的事迹,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

根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共伤亡 3500 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超过 5000 亿美元!这是何等惨重的代价!

但中国人民就是靠着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看看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就更能凸显中国抵抗精神的可贵。

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长达近 200 年,虽然也有零星的反抗,但从未形成全国性的抵抗运动。直到 20 世纪中期在甘地、尼赫鲁等人的领导下,才最终获得独立。

东南亚各国几乎都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印尼被荷兰统治 340 年;菲律宾先后被西班牙和美国殖民长达 400 多年;越南、柬埔寨、老挝长期被法国控制;马来西亚、缅甸则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

非洲就更惨了,整个大陆被欧洲列强瓜分得体无完肤,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被殖民的历史。拉丁美洲也不例外,长期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在世界反殖民历史上,有一个国家与中国有些相似,那就是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唯一未被完全殖民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在 1896 年的阿度瓦战役中成功击退了意大利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独立。

这场战役被称为 "黑人对白人的首次胜利",在当时的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

埃塞俄比亚皇帝梅内利克二世指挥约 10 万军队,以简陋的武器和坚定的意志,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这场胜利成为非洲反殖民斗争的象征,激励了整个非洲大陆争取独立的斗争。

然而,与中国相比,埃塞俄比亚的抵抗仍有不同。1936 年,墨索里尼执政下的意大利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亚,并占领了该国长达 5 年。直到 1941 年,在英国等同盟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才重获独立。

更重要的是,埃塞俄比亚主要面对的是单一殖民者——意大利,而中国则同时面对英、美、法、德、俄、日等多个帝国主义强国的侵略和瓜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中国仍能坚持抵抗,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

为什么中国在面对殖民的时候,一直能硬抗到底呢?

据台湾历史学者张炎宪分析,这与中国的几个特点有关:

首先,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强大的文化自信。

从商周到明清,五千年文明的积淀,使中国人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即使在军事上暂时失败,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清末著名学者王韬曾说:"泱泱大国,纵有凶年,不废其俗,虽有敌国,不改其典。" 这种文化自信,是抵抗殖民的精神基础。

其次,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清朝鼎盛时期疆域面积超过 1300 万平方公里,人口多达 4 亿以上。这种庞大的体量,使得外国侵略者即使占领了沿海地区,也很难全面控制中国。这与那些小国完全不同,一些小国一旦首都沦陷,往往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沦陷。

第三,中国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无论是汉族还是满、蒙、回、藏等少数民族,面对外来侵略时都能放下分歧,共同抵抗。这种民族团结的精神,是抵抗殖民的重要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同胞共赴国难的事例比比皆是。

第四,中国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从古代的 "精忠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到近代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始终是激励中国人民抵抗外敌的精神力量。

而且这种抵抗殖民的精神并没有随着殖民时代的结束而消失,它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依然保持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志愿军不畏强敌,以简陋的武器装备对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不正是中华民族抵抗殖民精神的延续吗?

即使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也没有消失。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落后、贫穷,但中国人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起直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道路。

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面对西方的种种打压和限制,从不轻言放弃,而是迎难而上,自主创新,最终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从 "跟跑" 到 "并跑" 甚至 "领跑" 的跨越。

台湾知名历史教授黄仁宇曾感慨地说:"中国抗拒殖民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中最闪亮的一部分。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国人的血液,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强大动力。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都应该铭记和传承这种精神。"

回望中国抵抗殖民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点:主动站出来抵抗的,往往是最普通的中国人。

在广州三元里抗英中,冲在最前面的是手持农具的村民;义和团运动中,参与者多是受外国侵略者欺压的平民百姓;抗日战争中,游击队员多是普通农民。这些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有些人目不识丁,但他们骨子里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国人有着特殊的 "家国同构" 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和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小到大,层层递进。

侵略者伤害了国家,就等于伤害了每个人的家。因此,普通老百姓也会自发地站出来抵抗。

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占一个村庄后,命令村民交出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一位老大爷站出来说:"我就是共产党员,来抓我吧!"

日军将他抓走后,又有一人站出来说自己是共产党员。就这样,全村男女老少陆续站出来,声称自己是共产党员。日军气急败坏,却无可奈何。这就是中国人的硬骨头!

这种普通民众的参与,是中国抵抗殖民如此顽强的根本原因。

不同于那些只有少数精英参与抵抗的国家,中国的抵抗是全民族的抵抗,是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的抵抗。

这种全民族的抵抗精神,是外国侵略者最终无法征服中国的关键所在。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危难中幸存下来,并最终走向复兴,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密不可分。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充满血泪的抗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独立。

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抵抗精神,使得中国在近代以来虽然屡遭列强侵略,却从未完全沦为殖民地。

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应该只是为了纪念过去的苦难,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力量,面向未来。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中华民族仍然需要这种不畏强权、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正如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所言:"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殖民浪潮中顽强生存,靠的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

来源:若愚史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