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人到底有没有命数?有的人,凌晨五点在银行门口等着存钱,根本想不到这一走,就碰上了死神端着枪来。还有的人,生下来不声不响,也不闹腾,却忽然变成警局那张人人侧目的通缉头像。这世道就怪,有时候戏剧性就这么毫无预警地砸下来,把生活搅了个底朝天。
周克华:子弹、爱情与荒凉人生背后的复杂人心
你说人到底有没有命数?有的人,凌晨五点在银行门口等着存钱,根本想不到这一走,就碰上了死神端着枪来。还有的人,生下来不声不响,也不闹腾,却忽然变成警局那张人人侧目的通缉头像。这世道就怪,有时候戏剧性就这么毫无预警地砸下来,把生活搅了个底朝天。
说起来,周克华成名,其实挺晚的。不,别误会,我这里的“成名”,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从来都不是那种天生惹眼的主——出身重庆郊外一个不起眼的村子,本地人看他父母是外来户,平日里也没多少来往。小周克华小时候其实没什么朋友,整天窝在家看武侠、侦探小说,想的多做的少,印象里,他自己大概也觉得和村子隔着一层雾。
真说起来,年轻时候的周克华跟好多打工仔没什么区别。十五岁刚出家门,啥也不会,就想靠把力气混口饭吃。可偏偏他做事毛躁,不爱守规矩,刚上外地就闹了点事,还进了局子走了一圈。其实,那年头多少流浪的小子都闹点事端——只不过大多数人靠时间磨得老实,他却没往那路上走。
转过十几年,他有过一段看着还算像样的生活。有媳妇,有份稳定的司机工作。小地方嘛,开车拉客,日子虽然辛苦,可一口饭总有着落。可惜他没能把这小日子守住。心里那点子侥幸和野劲儿,还是不时冒头:驾驶超载、为挣点“外快”动了歪念,结果追尾出事,饭碗砸了,媳妇也散了。你要问哎,他是不是也有几夜睡不着,枕头边有那么点悔意?我们当然不知道,但看看后来他干的事,你多半能猜,他的路早就没法回头。
失业又离婚后,周克华闷了一阵。身边亲戚朋友本来就少,也没人劝他清醒点。算是被外头的风刮跑了,他开始跑边境倒卖枪支。那个圈子里,是非黑白都混成了灰色,周克华算是摸着了枪的门道,也越陷越深。2000年栽了跟头,在武汉的监舍蹲了几年,出来的时候,人变得更沉,更冷静,心里那些善恶的界线都模糊了。
如果说生活有分岔口,周克华出狱后的2004年,算是他那条歪路的真正开始。他第一次动枪杀人就跟老手似的:很冷静,也很快。重庆某公司两个人取钱刚出门,他一枪爆了对方的头,拿了钱,眨眼间消失了。胆大包天,一个字:狠。那年没人想到重庆街头突然冒出个这样的人,警方忙着找线索,那些死伤者的家属噩梦一场一场,周克华却躲进了阴影里。
等他第二次出手,也是同样的套路:银行门口、对准头部,毫不犹豫。你说他冷血吧,也没错,但其实更像是一种执念。他好像就注定和社会秩序对着干。犯了大案,他觉得重庆有点热了,就跑云南又接着倒枪,一起事情东窗事发,他又第二次被捉进去。这期间,重庆那头警察画着画像、贴满大街,说是A级通缉,等着群众认人,可惜那会儿监控设备也没现在发达,瞎子摸象似的。有人说过他长什么样,但后来事实证明,画像和真人还是差太远。倒是等到周克华入了狱,重庆街头的恶性案子一下子断了,警方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周克华在云南熬到2009年又出来了。这一下子,那个没人管得住的疯狂劲儿又回来。他专挑下手稳、惊动小的地儿偷袭,没人比他更会消失。他步步为营,一面抢一面藏。长沙、南京……每到一座城市,皮鞋底多踩几个夜晚;每次目标都是打款或取钱的人,头部、要害、动作果决。社会上给他起了个外号——“爆头哥”。有人在网上说他“专业”,可越专业,越让人后脊背发凉。
可别以为他有了钱就奢侈。没有。他出门绝不打车、饭馆不进——口袋里钱都快发霉了,也是能省则省。有人揣测他钱都存给了女友,但更多情况下他就是听天由命:有钱也不敢大花,怕惹眼。其实,这种低调也正悬着警察们的天平——你怎么抓?平头小老百姓长年走路,住地下、榕树底下混一宿,谁能料他其实是被全城通缉的狠人?
为抓他,公安部门一张悬赏令摞着一张,最后贴到五百多万,总算是全国关注。偏偏周克华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候明明就在路边蹲着吃馒头,谁也没觉得刺眼;有时候又消失得像蒸发了一样。最让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警察几次眼看到手,却都让他溜走。为啥?他这人习惯走山路,练了铁脚板。交通要道全堵住,他就靠两条腿钻进山里,天黑就躲、雨来就湿着。一回甚至窝在坟头旁边睡了一宿。说句玩笑,周克华胆大到连鬼都没他吓人。
后来,警方总算跟着网吧监控追出来,认出了他的真面目;又通过他在歌乐山的藏身洞捡来的头发,比对DNA,锁死了身份。这么说,你也能明白,这几年里——警和匪都在赛跑,每个人都喘不上气。期间有人举报,有人捡到蛛丝马迹,更多的时候是沉默的等待。
再说说情感这摊事。周克华不是完全没人挂念。有个小姑娘,张贵英,比他小二十来岁,认识在洗头房,年纪轻轻就“死心塌地”了。钱都装包里交给她保管,他甚至把自己的命案都没瞒着。姑娘说不清是爱情还是赌气,总之,她成了他的眼线。只要电视上播警察找他,她第一时间打信提醒。这个搭子,无论结果如何,周克华到底有过一点温情——哪怕那温度,终归烫得叫人唏嘘。
2012年8月又一枪——重庆銀行门口,短短数分钟,射倒了三个人。当时警察眼前一亮:这瘟神原来还没跑路。正觉追击有门,谁想命运锋利得很。8月14号清晨,周克华起了个早,想干票大的。没成想,这一通电话,被警方完全监听,早有布控。一场追逐后,特警周缙开了两枪,一枪入腰,一枪爆头。报纸写着:尘埃落定。可其实,没几个当事人能说理清这场拉锯。
一身命案,几十万赃款,八年阴影。但周克华死后,反倒起了另一场风波。有人替他叫屈,说他“本来是个司机”,如果没出事,“说不定就不是这样了”。有人觉得他不过是被社会边缘化,才想报复。可你真要细想,这解释未免太轻巧了些。那十几个死者,哪一个不是无辜?你说世界公平?可有的人就是在迷雾里迷了路。
有位教授曾说,周克华这样的案子,其实没什么神秘:他心思冷静,作案不冲动,就是求财,和早年那些饿极了抢粮食的土匪相差不少。你同情他的遭遇可以,但宽恕他的罪行就是抹黑了最基本的正义。社会是需要点底线的。否则,谁都可以把自己变成所谓的“受害者”,那受害的,岂不是永远只有最普通的人?
周克华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是犯罪的浪漫,也不是英雄的悲剧,而是某种难以启齿的荒凉。每个人都在命数里走,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说“我没选择”。有些人选择迎上生活的刺,有些人,最终还是肩背夜色,永远消失在无人认领的晨曦里。
谁又能说,这世上还有多少“路差半步,心出万里”的人?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