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米东区以“亲邻党建”凝聚党心民心,积极探索“党建+”组织引邻、志愿暖邻、阵地亲邻等多元场景,促进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陌邻”变“亲邻”。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肖鹏报道)连日来,米东区以“亲邻党建”凝聚党心民心,积极探索“党建+”组织引邻、志愿暖邻、阵地亲邻等多元场景,促进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陌邻”变“亲邻”。
“亲邻党建零距离”工程是一种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服务群众、促进邻里和谐等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社区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党的先进理念和组织力量带动社区发展。
“小区有废旧家具在单元门堆砌,社区能不能帮助处理一下?”“邻居老阿姨高龄独居,怎么能帮助她养老?” 近日,西路街道新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站,一场民情恳谈会正在举行。
社区工作人员与业委会代表、居民代表等围坐一起,围绕社区建设、环境治理、邻里和谐等话题畅所欲言。新华社区党委书记周华耐心倾听,或解答或记录。“社区将每周四定为恳谈接待日,我和社区主任设立AB岗位,专门腾出一天时间接待群众,让大家在会上说心里话,说大家关心的事儿。”周华说。
新华社区辖区有31个小区,其中28个都属于无物业小区。“老房子出租后旧家具的处理成为居民们的棘手问题。废旧家具随意丢弃,这不仅给环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影响了小区容貌。”居民代表丁凌军在恳谈会上说。
社区党组织积极与街道城管中心协调清运,同时协调社区“合伙人”志愿者帮运,每月固定两次将废旧家具拉运到辖区废品回收站进行处理。不到一周,困扰大家的废旧家具难题就解决了。
小区业委会代表丁林军代说:“恳谈会大家既能反映问题,又能说心里话。居民的事有人管,大家会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大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
“借助恳谈会,把居民关注的小事,办成居民暖心的大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社区大家庭和小区邻里之间的关系更近,促进和谐,‘陌邻’变‘亲邻’。”周华说。
在芦草沟乡东苑社区,社区“合伙人”金蓓蕾幼儿园和七彩年华文化艺术培训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下,发挥阵地引邻的功能,吸纳困难家庭的孩子,到学校学习公益早教课程以及艺术特长课程。
培训中心负责人杨国伟介绍,社区有些孩子爱好文艺,还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但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无法承担培训费用。
“针对这些家庭的孩子,我们制定了学费减免的措施,希望通过免费课程,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实现梦想,让他们和普通家庭孩子一样享受同等艺术特长学习的机会。”杨国伟说。
得益于培训中心费用减免的措施,困难居民家庭王女士的孩子得以免费学习舞蹈,孩子的笑容更加灿烂。王女士说:“社区大家庭的关怀让孩子有了追梦的机会,我们全家都感到温暖和希望。”
东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何荣介绍,依托社区“合伙人”的阵地优势,先后有十多个困难家庭孩子享受到了早教课和特长课学习。“社区将发挥好石榴籽服务站的功能,打造困难家庭孩子们早教学习的专属场地,每周计划开展一堂早教课,逐步缩小与普通家庭孩子的教育差距,通过各种服务内容‘亲邻暖邻’。”
在东路街道南苑社区,社区组建了一支由辖区党员、居民、社区干部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对辖区残疾、高龄等行动不便的7户家庭每月开展志愿服务。
在残疾居民绕先·乌斯曼家中,居民志愿者热比汗·克由木等迅速行动起来。从凌乱的卧室,到油污的厨房,从布满灰尘的墙角,到污渍斑斑的地面,大家分工明确,仔细擦拭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热比汗·克由木说,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处好邻里关系,像这些困难家庭,在生活中就应该对他们多一些热情和帮助,只有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社区大家庭才能显得更和谐温馨。”
南苑社区副主任张芬说:“围绕‘邻里网’‘邻里事’‘邻里爱’等主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邻的作用,通过日常‘串个门’‘搭把手’‘帮个忙’,形成你有困难我来帮,我有事情你来助的良好邻里互助氛围,进一步织密基层‘邻里网’。”
来源:米东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