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句句吐槽直戳屏幕里的9号佳丽——陈咏诗。她刚刚戴上2025年香港小姐的后冠,笑得灿烂,却没能换来掌声,反而成了网民的“吐槽靶”。
8月31日晚,TVB直播间的弹幕像过年放鞭炮一样刷个不停:
“这也能拿冠军?”
“我妈看了都说不如她年轻时!”
“又老又矮,没眼看!”
一句句吐槽直戳屏幕里的9号佳丽——陈咏诗。她刚刚戴上2025年香港小姐的后冠,笑得灿烂,却没能换来掌声,反而成了网民的“吐槽靶”。
这届港姐,真就这么“拉胯”吗?
我们试图从这场选美的前、中、后,扒出一点真相。
昔日的港姐,是谁?
是张曼玉,是李嘉欣,是袁咏仪,是蔡少芬,是“港风美学”的活招牌。她们的脸蛋一出,全香港都安静了。
而现在的港姐,是博士、是剑桥硕士、是斯坦福博士,从选“最美的她”,变成了选“最强履历表”。
冠军陈咏诗,博士在读,艺术体操国家级选手,家世背景显赫,曾祖父是香港著名慈善家陈瑞祺。简历一摊,好家伙,简直是“港姐卷王”。
但问题来了:咱这是在选美,不是在申请哈佛MBA!
你可以学历高、会才艺、有背景,但“美”呢?毕竟港姐的“门面担当”属性从来不是靠PPT赢的。
要说陈咏诗没实力,那是冤枉她了。
3岁开始练体操,13岁进香港代表队,四年蝉联个人全能冠军,哥大硕士、UCL博士在读,还是慈善家后代。
她不是普通选手,她是“学霸+运动员+富家女”的三合一形象。
在舞台上,她一身粉红色体操服,转体、空翻、劈叉,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赢得满堂喝彩。
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她赢了比赛,却没赢人心。
为什么?
因为她的外形确实不符合大众对“港姐冠军”的预期。160cm的身高,偏大的脸型,没有立体的五官,气质偏中性。
如果她是上一届《加油!女儿国》的嘉宾,观众一定会夸她励志;但她站在“香港小姐”的决赛舞台上,观众就只想问一句:“这是冠军?”
这届港姐前三名,全是高学历选手:
冠军陈咏诗:博士在读亚军施宇琪:剑桥大学硕士季军袁文静:斯坦福传播学博士听起来像是三位女学霸在开学术研讨会,而不是选美。
而最被网友看好的1号李尹嫣,颜值高、气质好,笑容甜、粤剧唱得溜,泳装环节更是惊艳全场,结果只拿了“友谊小姐”和“最上镜小姐”两个“安慰奖”。
这不是第一次了。
从2015年开始,港姐越来越重学历,而颜值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加项”。
但观众不是傻子。
当你用高学历作遮羞布,掩盖审美标准的滑坡,观众只会觉得你在“耍流氓”。
说到底,网友的愤怒,其实不是对陈咏诗的攻击,而是对“港姐神话破灭”的哀叹。
这不只是一个冠军的争议,这是几十年港姐光环的一次坍塌。
张曼玉、李嘉欣那代港姐,是“全民女神”的代名词。她们不仅美,还塑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标杆。
而2025年,当一个身高不占优势、长相普通的佳丽摘得桂冠时,大家不是不接受变化,而是接受不了“毫无美感”的标准。
这届港姐的舞台上,不缺努力,不缺才华,不缺学历,就缺一个能让人一眼惊艳的“美”。
不只是港姐,整个娱乐圈都在经历一场“审美滑坡”。
你发现了吗?
现在的“新花旦”,一个比一个“普通”;“小生”长得像隔壁班学委。高级脸、厌世脸、盐系脸、锥子脸……
怎么就没有一个是能让你“看一眼就记住”的脸?
是不是现在的娱乐产业,已经不需要惊艳的美了?是不是大家都在容忍“普女”横行,只因为她们“会做人”“学历高”“没绯闻”?
但观众要的是心动,不是心疼。
有人说,现在的观众太苛刻,也有人说,审美在进化,美不再是唯一标准。
但我只想问一句:如果连“香港小姐”都不再追求“美”,那我们还指望谁去定义“美”?
美貌不是原罪,才华也不是通行证。
真正的港姐,从来不是只看脸,更不是只看学历,而是那份“让人记住”的独特魅力——外在与内在的协调统一。
2025港姐的争议,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她提醒我们:真正的美,不该被模板定义,也不该被学历掩埋。
你心中最美的港姐,是哪一位?
留言区见。
来源:竹影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