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姜忠义、刘亚楠《自然·通讯》:沙漏形纳米通道共价有机框架膜,实现高效海水淡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2 07:59 1

摘要: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开源技术备受关注。膜技术因其高能效和易放大等优势,在海水淡化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因其均匀的纳米通道、可调节的孔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被视为下一代高性能脱盐膜材料。然而,COF膜均一的纳米通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海水淡化作为一种开源技术备受关注。膜技术因其高能效和易放大等优势,在海水淡化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因其均匀的纳米通道、可调节的孔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被视为下一代高性能脱盐膜材料。然而,COF膜均一的纳米通道往往导致水通量与离子截留率之间的权衡问题,且目前难以制备孔径小于1.0 nm的COF通道,因此需合理设计多层次纳米通道结构以提升脱盐性能。

近日,海南大学/天津大学姜忠义教授、海南大学刘亚楠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具有沙漏形纳米通道的COF膜,通过将氨基环糊精纳米粒子(CDN)依次组装在COF膜通道口部,构建出具有亲水锥形入口(约1.6 nm)和疏水喷口(约0.5 nm)的异质纳米通道。该结构不仅促进了水分子的快速进入,还实现了低摩擦的水传输,同时氨基基团赋予通道pH响应能力,可动态调节通道尺寸和电荷。最优制备条件下,COF-CDN膜水通量达98 L·m⁻²·h⁻¹,对Na₂SO₄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4%和92%,并表现出优异的操作稳定性(7天)和pH循环稳定性。相关论文以“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 with hourglass-shaped nanochannels for ultrafast desalination”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Wei Xiaocui。

研究人员通过Schiff碱反应合成了TpPa-SO₃H COF纳米片,经FT-IR和固态13C NMR验证其成功构建,XRD和N₂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其具有高度结晶性和1.4 nm的均匀孔径。TEM和AFM显示纳米片横向尺寸为1–3 μm,厚度约4 nm,元素分布均匀,热重分析表明其在250°C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随后,通过真空辅助自组装将COF纳米片沉积在尼龙基膜上,并进一步组装CDN,形成沙漏形通道结构。

图1 | 制备用于脱盐的COF膜示意图 通过依次组装将氨基环糊精纳米粒子(CDN)安装于COF膜口部,构建具有沙漏形纳米通道的COF膜(COF-CDN)。所得沙漏形通道包括一个亲水锥形入口(约1.6 nm)、一个疏水喷口(约0.5 nm),以及具有固有纳米孔(约1.4 nm)的COF均质纳米通道。该独特结构同时提升了水通量和离子截留率,显著改善了脱盐性能。

SEM图像显示,随着CDN含量的增加,膜表面仍保持致密无缺陷,膜厚度从原始COF膜的0.19 μm增至COF-CDN-12膜的1.26 μm。接触角测试表明,膜亲水性随pH升高而降低,是由于氨基基团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增强亲水性。Zeta电位测量进一步证实膜表面电荷随pH变化而发生明显转变,说明其具有显著的pH响应特性。

图2 | TpPa-SO₃H COF纳米片的表征 a 固态13C NMR谱图;b XRD图谱;c N₂吸附-脱附等温线;d TEM图像,上部插图为高分辨TEM图像,下部插图为元素分布图;e AFM图像,插图中显示高度数据。

图3 | COF-CDN膜的表征 a COF-CDN-12膜表面SEM图像;b 截面SEM图像显示膜厚度为1.26 ± 0.02 μm;c-e 不同pH下水的接触角变化;f-h 不同pH下接触角随时间变化曲线;i Zeta电位随pH变化曲线。

在脱盐性能测试中,原始COF膜水通量为45 L·m⁻²·h⁻¹,截留率低于40%,而COF-CDN-12膜水通量提升至98 L·m⁻²·h⁻¹,对多种盐的截留率均超过90%。其高通量得益于沙漏形通道的结构优势:亲水入口降低水进入能垒,疏水喷口与COF均质通道协同实现低阻力水传输。此外,膜还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和氯耐受性。

图4 | COF-CDN膜的性能 a 原始COF膜与COF-CDN-12膜在pH=7时的脱盐性能;b 在pH=3和11下,原始COF膜、COF-CD-12膜和COF-CDN-12膜的水通量(非归一化,在2.0 bar下测量);c COF-CDN-12膜在pH=3和11下对Na₂SO₄和NaCl的截留率;d,e 通过DFT计算的不同pH下CDN与阳离子(d)和阴离子(e)的结合能;f COF-CDN膜水通量的pH响应系数。

pH响应性能测试表明,COF-CDN-12膜在pH=3时水通量为34 L·m⁻²·h⁻¹,NaCl截留率达97%;在pH=11时水通量升至108 L·m⁻²·h⁻¹,截留率降至87%。DFT计算显示,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的氨基增强了离子与膜之间的结合能,提高了截留率;而在碱性条件下,去质子化减弱了相互作用,促进离子传输。MD模拟进一步揭示了在质子化状态下水/盐传输受阻的机制。

图5 | COF-CDN膜的沙漏形纳米通道结构 a 质子化状态和b 去质子化状态下的沙漏形纳米通道。原子颜色:灰色为碳(C),白色为氢(H),红色为氧(O),蓝色为氮(N),绿色为带正电荷的氮(N⁺)。通道尺寸通过Materials Studio模拟计算,具体测量值见a'和b';c COF-CDN膜的pH响应质子化-去质子化转变行为。

稳定性测试表明,COF-CDN-12膜在7天连续运行中保持稳定的通量和截留率,经三次pH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与现有先进脱盐膜相比,该膜在水通量和离子截留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突破了膜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传统权衡。

图6 | COF-CDN膜的稳定性 a COF-CDN-12膜在2.0 bar下对Na₂SO₄溶液进行7天长周期测试的通量和截留率;b 经3次pH循环(从3至11)后Na₂SO₄截留率的变化;c COF-CDN-12膜与现有先进膜的性能对比(红色点为本工作,黑色和蓝色点分别表示对Na₂SO₄和NaCl的截留率)。

该研究通过构建具有pH响应功能的沙漏形异质纳米通道,成功实现了COF膜在高效脱盐中的性能突破,为未来高性能分离膜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小鹏聊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