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近红外(NIR)光催化因其优异的时空控制能力、深组织穿透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合成化学、生物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NIR光子能量低导致自由基生成效率不足,难以合成超高分子量(UHMW)聚合物,且传统方法需使用高浓度催化剂(ppm至m
近年来,近红外(NIR)光催化因其优异的时空控制能力、深组织穿透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合成化学、生物材料制备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NIR光子能量低导致自由基生成效率不足,难以合成超高分子量(UHMW)聚合物,且传统方法需使用高浓度催化剂(ppm至mM级别),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酶级联催化和光酶催化虽有所进展,但仍存在空间分离导致的效率低下或依赖短波长光源等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上述挑战,吉林大学安泽胜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超分子近红外光酶(SNIRPE)系统,该系统由葡萄糖氧化酶(GOx)和四磺酸锌酞菁(ZnPcS₄⁻)通过非共价作用自组装而成,实现了酶催化脱氧与光催化产自由基的高效协同。在NIR光照下,GOx生成的H₂O₂被ZnPcS₄⁻原位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OH),从而在仅50 ppb的极低催化剂负载下,实现了氧耐受、高通量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成功合成了分子量超过1000 kg mol⁻¹、分散度低于1.20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其催化效率比传统NIR光催化系统提高了3–4个数量级。相关论文以“Near-Infrared Photoenzymatic Catalysis at ppb Levels Enables Ultrahigh-Molecular-Weight Polymers”为题,发表在
JAC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Li Ruoyu。研究人员通过光谱和计算模拟系统表征了SNIRPE的自组装行为。荧光实验表明,ZnPcS₄⁻在高浓度下发生聚集导致荧光猝灭,而加入GOx后可使其解聚并恢复荧光,表明蛋白质介导的分散作用。进一步的时间分辨荧光和静态猝灭分析证实了GOx与ZnPcS₄⁻之间形成1:1复合物,结合常数高达5.62×10⁶ M⁻¹。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其结合过程分为快速分离、随机运动和稳定结合三个阶段,关键氨基酸残基(如Arg93、Arg333、Tyr66等)通过静电、氢键和配位作用将ZnPcS₄⁻定位于GOx空腔入口,实现了空间受限的级联催化。
图1. 可控自由基聚合催化策略的比较分析 (a)传统NIR光催化需高催化剂负载且通常得到低分子量聚合物;(b)酶级联催化因催化剂空间分离缺乏协同效应;(c)光酶系统使用短波长光,降低生物相容性;(d)SNIRPE将GOx与ZnPcS₄⁻整合于空间受限组装体中,实现超低催化剂负载下的氧耐受UHMW聚合物合成。(i)ZnPcS₄⁻(绿色)与GOx(PDB: 1GAL)结合的结构模型;(ii)催化路径:GOx消耗O₂生成H₂O₂,ZnPcS₄⁻在NIR光照下分解H₂O₂产生羟基自由基。
图2. SNIRPE组装表征 (a)ZnPcS₄⁻在680 nm处的荧光强度随浓度变化,高浓度下发生聚集诱导猝灭;(b)逐步加入GOx后ZnPcS₄⁻荧光恢复,表明蛋白质介导的解聚集;(c)荧光成像显示ZnPcS₄⁻与GOx结合后发射增强;(d)GOx荧光寿命在ZnPcS₄⁻存在下降低,证实能量转移;(e)ZnPcS₄⁻对GOx荧光的静态猝灭,表明基态复合物形成;(f)Stern-Volmer分析得出结合常数为5.62×10⁶ M⁻¹,结合化学计量比为1:1。
图3. 结合动力学与超分子相互作用 (a)ZnPcS₄⁻的RMSD随时间变化及Zn-N距离动态;(b)二维PMF图谱显示结合过程中的能量状态;(c)IGMH分析揭示ZnPcS₄⁻与GOx残基间的关键非共价相互作用;(d)ZnPcS₄⁻定位于GOx空腔入口的结构模型,由精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稳定。
在催化机制方面,研究人员发现GOx介导的脱氧过程优先于ZnPcS₄⁻的光敏化产生活性氧,确保了H₂O₂的高效生成。使用荧光探针验证了只有在完整的SNIRPE系统(GOx/葡萄糖/ZnPcS₄⁻/NIR)中才能检测到·OH的生成,进一步证实了级联反应路径:GOx消耗O₂生成H₂O₂,ZnPcS₄⁻在NIR光照下分解H₂O₂产生·OH,为可控聚合提供稳定的自由基源。
图4. SNIRPE催化机制 (a)ZnPcS₄⁻驱动光敏化与GOx介导脱氧之间的竞争性O₂消耗路径;(b)ADPA氧化检测单线态氧生成,显示GOx脱氧占主导;(c)GOx活性测定表明SNIRPE运作中几乎不产生单线态氧;(d)CCA荧光监测证实·OH仅在全系统条件下生成。
在聚合应用中,SNIRPE系统展现出优异的控制能力和通用性。在微孔板中进行的高通量RAFT聚合中,多种单体(如DMA、NAM、PEGA等)均能获得分子量分布窄(Đ ≤ 1.16)、转化率高(≥82%)的聚合物。通过降低光照强度至30 mW cm⁻²,系统成功合成了UHMW聚合物(如Mn = 1070 kg mol⁻¹,Đ = 1.34),且分子量与理论值高度吻合。系统还支持多种链转移剂(CTA)和聚合物架构,如线性、星形、统计共聚物以及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得到的嵌段共聚物,展现了其在复杂聚合物合成中的潜力。
图5. SNIRPE催化合成UHMW聚合物 (a)以DMA为模型单体的SNIRPE-RAFT聚合示意图;(b)不同光强下UHMW PDMA合成动力学;(c)分子量与分散度随转化率变化;(d)30 mW cm⁻²下不同时间GPC曲线;(e)使用不同CTA合成的线性UHMW聚合物;(f)星形UHMW聚合物;(g)统计共聚物;(h)乳液聚合得到的嵌段共聚物;(i)100 mL规模放大合成。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系统具备良好的穿透性和生物相容性。在透过5 mm厚猪皮组织的NIR光照下,仍能高效引发聚合,获得分子量为1400 kg mol⁻¹、分散度为1.29的UHMW聚合物,显著优于红光和黄光条件,显示出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具备非侵入式合成的潜力。
图6. 透过猪皮的光聚合 (a)NIR光透过猪皮进行聚合示意图;(b)不同光源穿透猪皮后的剩余光强;(c)不同光源下单体转化率对比;(d)目标DP=20,000时所得PDMA的GPC曲线。
机制研究表明,GOx能快速消耗溶解氧并维持低氧环境,H₂O₂在系统中缓慢积累并维持在较低浓度(
图7. SNIRPE催化性能优势 (a)微孔板反应中·OH生成示意图;(b)溶解氧与顶空氧浓度随时间变化;(c)H₂O₂积累动力学;(d)SNIRPE与外加H₂O₂系统的聚合效率对比;(e)GOx对外加H₂O₂系统聚合的抑制效应;(f)不同ZnPcS₄⁻浓度下的单体转化率;(g)20 ppb与50 ppb催化剂下所得PDMA的GPC曲线。
综上所述,SNIRPE系统通过将酶催化与光催化巧妙结合,在极低催化剂用量下实现了对UHMW聚合物的精准合成,解决了NIR光控聚合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和分子量受限的难题。该系统不仅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架构控制能力,还能穿透生物组织进行聚合,为生物医学材料合成、组织工程和远程医疗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未来,这一非共价设计的超分子光酶平台还有望拓展至更多酶-光敏剂组合,推动协同催化在合成化学与生物医学中的深度融合。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来源:九焰山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