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长江商学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长江教育基金会与壹基金联合发起的“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的毕业典礼。57名毕业学员,既有来自陕西清涧、四川苍溪等阿里公益定点帮扶县域的新农人、三农创业者,也有长江商学院涉农领域的校友企业家,从事的行业有农产品供应链,有
57名老乡毕业了!
他们的毕业答卷,不在课堂里,是写在土地上的。
这是长江商学院、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长江教育基金会与壹基金联合发起的“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的毕业典礼。57名毕业学员,既有来自陕西清涧、四川苍溪等阿里公益定点帮扶县域的新农人、三农创业者,也有长江商学院涉农领域的校友企业家,从事的行业有农产品供应链,有乡村文旅,有农村电商……
“热土·领航”班二期毕业合影
过去一年,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宏观经济、商业模式、战略融资以及公益创新,也在切磋交流中,学到了最宝贵的“土办法”和“真经验”。
在毕业典礼上,学员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有收获!
这是真实的土地上的收获。相比于一期的52项合作意向成果,这一期长江校友企业与县域三农创业者达成的合作高达84项。产业投资金额达1.1亿元、直采超2000万元、跨班战略合作金额为8000万,文旅合作超6000万元……
企业家林建浩是本期学员,也是驻家鲜集团负责人,从事农产品供应链保供。加入“热土·领航”班以来,陆续向阿里公益定点帮扶的12个县域进行了农产品采购,包括30多吨四川康定的松茸以及青海平安、河北青龙、湖南永顺等地区的农产品。
他在结业仪式上感叹道:“在加入这个班级前,我没有想到县域有这么多宝藏和资源。”
新农人于海生分享
来自河北怀安县的三农创业者于海生,目前经营着一家加工生产杂粮健康食品的公司,近年转型困难,一度低迷。在阿里巴巴公益的助力下,企业开辟了电商渠道,今年新品燕麦面在芭芭农场销售近五万单,好评近万。
参加这一期“热土·领航”班后,他一方面感慨同学们百舸争流的创业故事,另一方面也享受到了不少“福利”:班级同学热心为他对接各类资源,目前正与长江校友企业黑色农庄接洽鲜食玉米合作。
乡村人才怎么发现,怎么发展?一直是乡村振兴中的关键问题,也是难题。从2019年起,阿里巴巴推出了乡村特派员模式,累计派出34名资深员工驻扎全国29个县域,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关注乡村的人才振兴。
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团队
在《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工作笔记》中,有乡村特派员就写下这样的思考:“成功是最好的培训班。一人成功,带动一村。花精力培育致富带头人,真是一项高性价比的工作”。
乡村创业者其实有不同的马斯洛需求曲线。一个年销售额100万以内的创业者,它可能最需要直播等起步技能;一个已经达到几百万销售额的创业者,可能最需要有效渠道和品牌建设,而一个已经大于1000万,又有突破意愿的创业者,可能需要更高的资源和市场对接。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从两年前开始,阿里公益与长江商学院、长江教育基金会、壹基金携手用公益的方式培养新农人,开创了公益商学院的新模式。在此次“热土·领航”班,还安排了阿里产业专家深度参与协调,并由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做好桥梁,让学员企业和阿里巴巴对口帮扶县域能更顺畅合作。
在结业仪式上,“热土·领航”二期班班级导师、粒上皇董事长潘俊海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社会工程,既要有商业的效率,也要有公益的温度。该班班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表示,希望所有学员保持热忱、扎根、敢想敢干的劲儿。
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周春生教授表示,这场活动跟长江商学院“无公益,不长江”的理念不谋而合。“未来长江商学院将继续携手阿里公益、壹基金共同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的发展。”
壹基金秘书长李弘认为,“热土·领航”班是商学院体系与公益主题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这种机制支持同学们之间的成长和交流合作的更好,底层原因是基于大家共同的公益初心。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孙利军表示:“社会责任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阿里巴巴助力新农人、创业者、企业家发挥‘领头雁’精神,成为乡村发展的引擎。”
热土·领航计划三期启动
“热土·领航乡村振兴公益计划”,三期再见!
来源:诗诗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