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状腺是位于颈部喉结下方的一个小腺体,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心跳速度、体温和能量消耗。激素过多,会出现心慌、怕热、消瘦;过少,则容易怕冷、乏力、体重增加。而甲状腺结节则是腺体里长出的“小疙瘩”,多数是良性的,比如囊肿或腺瘤,但也有少数可能发展
甲状腺是位于颈部喉结下方的一个小腺体,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心跳速度、体温和能量消耗。激素过多,会出现心慌、怕热、消瘦;过少,则容易怕冷、乏力、体重增加。而甲状腺结节则是腺体里长出的“小疙瘩”,多数是良性的,比如囊肿或腺瘤,但也有少数可能发展为癌。
35岁的林佳是一名电台女主持,她的声音温柔清亮,每天清晨的广播陪伴了无数上班族的通勤时光。电台里,她总是面带笑意,声音坚定,仿佛永远有用不完的能量。但走下话筒,她的生活却远没有听众想象的那般从容。为了保证节目效果,林佳常常在直播前反复练声,甚至在深夜加班准备稿件时也不自觉地哼唱。长期过度用嗓,让她的咽喉经常发紧、干涩,她却以为只是职业病,随手用润喉片缓解。更糟糕的是,她对嗓音保养过于执念,习惯常年服用含碘量偏高的含片,忽视了碘摄入过多对甲状腺的潜在刺激。
2020年8月5日,林佳正坐在话筒前播音,声音一如既往清亮,但读到一半,她忽然停顿了一瞬,嗓子深处好像多了点什么——一种不痛不痒却异常突兀的异物感,像是喉咙里嵌入了一小颗硬币。她轻轻清了清嗓,试着继续,却发现声音低沉了几分。为了不让听众察觉,她赶紧端起桌上的水杯,小口抿了几下。水流过咽喉时,带来轻微的摩擦感,她忍不住伸手去按压颈侧,指尖触到了一处不均匀的隆起。她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但马上压下那股慌意,暗暗安慰自己:可能是昨晚准备稿子熬夜太久,嗓子疲劳罢了。于是,她强迫自己维持微笑,把后半段节目一口气播完。
下了直播,她与同事说笑时才发现,开口一旦久了,颈部那股压迫感就越发明显。说到兴奋处,她突然卡壳似的停住,眉头紧皱,抬手轻揉脖子。那种钝钝的胀感好像在提醒她“别再说了”,可她偏偏是靠声音吃饭的人,不得不硬撑着继续。她走到洗手间,对着镜子仔细看颈部,右侧似乎比左边微微鼓出一点。她忍不住用指腹沿着那一片轻轻按下去,能触到一个圆滑的硬块,随着吞咽动作轻微上下滑动。她吓得愣了几秒,心底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但随即摇摇头,自我解释:“也许只是淋巴结发炎。”她甩了甩手,压住心慌,继续回到办公室准备晚间的稿子。
可到了下午,她的症状已经难以忽视。在办公室反复试音时声音忽然破裂,嘶哑得连她自己都心惊。她拼命咳嗽,嗓音却越来越紧,仿佛空气被什么堵住。她试着喝水,水刚咽到一半就呛入气管,咳得泪眼模糊。她急切地用手去摸颈部,那颗硬块已经清晰到让她心里直发凉。胸口随着呼吸起伏越来越急促,手心全是冷汗。她急切的抬头去看同事时,声音沙哑到几乎发不出完整的词句,只能用眼神示意。同事夫见她脸色发白,嗓音断断续续,顿时慌了,连忙搀扶她起身。
林佳一边捂着颈侧,一边努力稳住自己颤抖的身体,但那股越来越强烈的压迫感让她心跳加速,几乎无法平静。很快,她被紧急送往医院,心里满是恐惧与未知的忐忑。入院后医生详细了解了她的症状情况,为她安排了相关检查。甲状腺彩超提示:林佳的右叶可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2×0.9cm,边界尚清,形态略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未见明显钙化回声;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未见异常。
甲功全套显示:TSH2.1mIU/L,FT34.9pmol/L,FT415.8pmol/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轻度升高。血常规与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医生进一步安排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倾向良性结节,未见明显恶性细胞学特征。
林佳看着检查报告,整个人愣在原地。她用手紧紧攥着报告单,脑海中闪过这些天的异物感与声音嘶哑,忽然联想到那颗在颈部上下滑动的“硬块”,心里五味杂陈。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怎么会是……结节呢?我从来没想到会有这种问题。”
医生耐心解释:“甲状腺结节其实并不少见,在普通人群中大约有30%~40%的人可能会出现。多数结节是良性的,比如腺瘤、囊肿,只有极少部分会发展成恶性。你的结节目前形态和细胞学结果偏向良性,不必过度担心。”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出现结节,和长期熬夜、精神紧张、声音使用过度、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都有关。电台主持需要长时间用嗓,又经常夜班,这些都是诱发因素。”
林佳心头一阵后悔,低声问道:“那我以后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很危险?”
医生摇头安抚:“不是癌症,不用过分焦虑。治疗方面我们暂不考虑手术,先以随访和调理为主,必要时配合药物辅助。如果结节有增长或出现压迫症状,再考虑进一步治疗。”随后,他详细叮嘱道:“第一,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每天足够的睡眠;第二,饮食上注意碘摄入均衡,不要过多海带、紫菜,也不要完全禁碘,保持平衡即可;第三,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少吃辛辣;第四,注意控制情绪,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第五,定期复查甲状腺彩超和甲功;第六,用嗓要有节制,每播音一小时尽量休息10分钟,避免声带过度紧张。”
林佳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像是生怕遗漏一句话,回去后,她的生活发生了明显改变。林佳开始严格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固定在晚上10点前入睡,而且早起后每天在小区里慢跑半小时。饮食上,她刻意减少了外卖和夜宵,把海鲜类食物限定在每周一两次,并学会了用低盐、低油的方式烹饪。主持节目时,她遵照医生建议,准备了润喉茶和温水,每播音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活动颈部,保护嗓音。她还主动参加了台里组织的冥想训练,每天抽出15分钟做呼吸放松练习。
半年后复查,甲状腺彩超显示右叶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甲功指标正常,抗体水平也未再升高。医生告诉她:“情况稳定,你的调理很成功,继续保持就好。”林佳听后,终于长舒一口气,但并没有因此松懈,继续坚持早睡早起,晨跑运动的好习惯,认为自己的身体只会越来越好,却不成想,这个好习惯却让她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2021年8月16日,林佳正在直播间播音。开场几分钟,她嗓子里突然涌上一股紧绷感,像被无形的手攥住喉咙。话语刚说到一半,声音竟忽然发颤,字尾拉不圆。她条件反射地清了清嗓,却只换来干涩与沙哑。她抬手轻抚颈部,能触到那块结节已然比去年更突兀,像一颗硬核堵在那里。她压下心头的不安,努力维持平稳的语速继续播报。可说到十几分钟后,压迫感愈发明显。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气流受阻的刺耳声,胸腔起伏急促。
她忍不住轻咳,但咳声断裂,甚至让人怀疑她下一句能否接得上来。手指紧紧扣住稿纸,因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额角沁出的细汗顺着鬓角滑落,她试图挺直背脊,却怎么也缓解不了胸口那股憋闷。她在心里低声对自己说:再坚持几分钟,再坚持把节目播完。可声音已控制不住地一次次破裂,仿佛失去了她最引以为傲的“武器”。症状来得猝然而无情。不到半小时,她的呼吸彻底急促起来,气息短促得像是被塞住了咽喉。每说一个字都像跨越一道屏障,声音嘶哑得几近低语。
她下意识捂住脖子,眼神慌乱,嘴唇因为缺氧泛出青白。胸口压迫的疼痛让她再也坐不住,猛然弯腰,另一只手死死抓住桌角支撑。稿纸散落一地,她却无暇顾及,整个人几乎无法稳住呼吸。同事见状慌忙冲进来,搀住她时,她的身体已经开始轻微发抖,喉间发出的声音嘶哑得近乎哀鸣。她拼尽全力想说一句“送我去医院”,却只吐出断断续续的气音。那一刻,她心里骤然明白,自己再也无法用声音掩盖这场病变了。随即,她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
被送入医院后,医生立即为林佳开通绿色通道,完善了一系列检查。颈部彩超提示:甲状腺右叶下极可见低回声实性结节,大小约2.4×1.8cm,边界不清,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可见点状钙化;颈部淋巴结多枚肿大,部分呈圆形,皮质回声增厚。甲状腺功能检查:TSH1.9mIU/L,FT34.6pmol/L,FT415.2pmol/L,甲功基本正常。颈部增强CT显示:甲状腺右叶肿块影,密度不均,邻近气管受压移位。细针穿刺活检:可见乳头状结构,核沟、核内伪包涵体阳性,提示乳头状甲状腺癌。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医生最终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听到自己的确诊结果,林佳整个人怔在原地,脸色在瞬间失去了血色,嘴唇轻微颤抖,眼神空洞,仿佛没能听懂这个诊断。她下意识地摇头,声音沙哑而断裂:“不……不可能,我……我一直在注意的啊……”她猛地攥紧手里的病历单,纸张被折得皱皱巴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泪水几乎是在刹那间涌出,她猛然抬起头,眼睛里全是绝望与不甘,瞪着医生,声音陡然提高:“1年前我查出结节,是良性的啊,而且这一年来我每天早睡不熬夜,不喝咖啡,不吃辛辣,我连碘摄入都控制得很好……为什么,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她的声音渐渐变成嘶喊,肩膀止不住地颤抖,整个人情绪彻底失控。她忽然弯腰,用力捂住脖子,像是要把那块肿块生生抠出来,泪水顺着面颊滴落,落在床单上,溅开一片湿痕。她咬紧牙关,胸口起伏剧烈,气息里透着浓重的愤怒与无力:“我连声音都保护得小心翼翼,每天播音不敢大声,不敢多说话,每次播一小时就停下来喝水、休息,我把医生的话一条条记在本子上,从来没有忘过……”
医生静静地坐在诊室里,看着情绪几近崩溃的林佳,心头也升起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他在心里默默叹息,却不能立刻给出答案。林佳的问题,不像是普通患者的轻率和疏忽,她几乎是典型的“教科书式守规矩病人”。正因如此,她的质问才如此尖锐,令所有人都难以反驳。医生决定一步步来。他调阅了林佳自从确诊甲状腺结节后的全部记录——一年间的复查报告、影像资料、血液化验结果。
他逐一翻看,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林佳的复查结果显示结节大小稳定,无明显血流信号,无可疑恶性征象。这一行行冷冰冰的数字,仿佛在佐证林佳所言:她的确没有懈怠。翻到血液化验单,甲状腺功能一直稳定:TSH、FT3、FT4全在参考范围之内,没有过度波动。甲状腺抗体轻微偏高,但并非异常到足以解释癌变。医生暗暗心想,如果所有患者都能像她这样遵守医嘱,许多并发症都不会发生。可偏偏,她还是走到了癌症这一步。
医生抬起头,再次询问:“林佳,你的饮食有没有特别需要我知道的地方?”
林佳红着眼睛,声音颤抖却清晰:“我知道乳腺和甲状腺疾病跟激素水平有关,所以我几乎不碰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不吃过咸的菜,不喝酒,也不喝咖啡。每天早晨就是一碗燕麦粥,中午多是蔬菜、鱼肉,晚上喝点清淡的汤。偶尔嘴馋,我也只吃点水果,不敢过量。医生,我真的是把‘吃’当成大事来对待,从不马虎。”
医生低声点头,又问:“那运动呢?”
“有规律。”林佳立刻接上话,“我每天清晨都会去小区里慢跑半小时,有时做做伸展。绝不会过量,我知道剧烈运动可能影响身体激素平衡。晚上我早早休息,不再像以前熬夜赶稿。”她顿了顿,眼神落在桌角,“我丈夫也提醒我,少看手机,别刷到太晚。我都听了。”
医生在本子上记下,心中更加困惑。饮食规律、运动适度、睡眠充足——这些是预防复发的关键要素,她竟一条条都做到位。医生换了一个角度,追问:“你的情绪呢?这一年来,有过焦虑、抑郁,或者家庭矛盾?”
林佳抿了抿唇,摇头,语气笃定:“没有。我丈夫对我很体贴,我们的感情稳定,没有大的矛盾。工作上也没出过什么意外,我只是比别人谨慎一些,偶尔会紧张,但不会到彻夜失眠的地步。”她停顿片刻,又强调,“我的情绪很稳定,医生,真的没有问题。”
医生沉默片刻,试探性地问:“你有没有家族病史?比如母亲、姐妹是否有甲状腺疾病?”
“没有。”林佳答得干脆,“我们家族里,没有人得过这种病。”
医生再度点头,心中却愈发沉重。所有常见的危险因素,似乎都与林佳无关。他想起她刚才的质问:“我明明一条条照做了,为什么还是癌?”这不仅是林佳的质问,也是他内心挥之不去的疑问。医生随即召开了多学科讨论,会议室里,资料堆叠如山,主任们的声音逐渐低落。病例一份份传递,影像一张张切换,可所有人都没能在林佳的生活轨迹中找到明显的漏洞。会议结束时,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沉默。
就在众人准备散会时,一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忽然开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她的日记里反复提到的——早睡,晨跑?”会后主任走进了病房,与林佳再次交谈:“林佳,你跟我仔细说说,你这‘早睡、晨跑’,是怎么坚持的?”
林佳抿了抿唇,仿佛在努力回忆:“医生,我晚上基本十点前就睡下,早晨六点左右起床。晨跑就是小区的绿道,一圈两公里,我一般跑三圈。速度很慢,差不多就是慢跑或者快走结合,心跳不会太快。我还特意买了心率手表,每次运动都控制在110到120之间,不会超过。跑完会拉伸、补水,从不让自己太累。”
主任静静听着,不时点头。“我也注意饮食啊,”林佳继续补充,“碘摄入我很注意,既不会缺,也没过量。偶尔吃点海带紫菜,平时就是普通家常菜。我知道甲状腺不能大起大落,所以我从不熬夜,也避免过度疲劳。”她的眼神中透着某种近乎倔强的坚定,仿佛在向医生证明:自己没有错。
然而,主任的眉头却随着她的描述一点点皱得更紧。终于,他缓缓吐出一句话:“不!你们都忽视了。难道没发现,问题就出在你每天坚持的晨跑上吗?”
林佳愣住了,瞳孔微微收缩,声音颤抖:“怎么会……晨跑不是对身体好吗?难道……我做错了?”
主任幽幽叹气,“晨跑本身是有很多好处:它能改善心肺功能,帮助控制体重,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使得甲状腺激素分泌更为稳定。你的作息规律,也减少了夜间熬夜对内分泌的损害。这些你做得很好,也注意了不过度运动,避免了疲劳,顾及了碘摄入的平衡,甚至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患者典范。然而在这份‘完美’背后,你却犯了3个错误。”
主任的语气陡然加重:“如今越来越多甲状腺结节患者也选择了类似的方式,他们都以为在改善身体素质,却像你一样,容易忽视这3个关键点。结果,不仅没能延缓病情,反而埋下了更深的风险,甚至直接加速癌变,必须引起警惕啊……”
原来,林佳甲状腺结节进展为癌的原因,是她犯了以下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不仅是林佳的悲剧,也是许多甲状腺结节患者常见的误区:
错误一:晨跑过早,叠加甲状腺激素分泌高峰
林佳每天5点50起床,6点出门晨跑,绕绿道三圈,心率保持在110到120之间。这个自律的习惯,她坚持了整整一年,甚至常常以此为骄傲。但医生摇头指出,这就是她第一个错误。清晨本就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凌晨到清晨,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刺激甲状腺释放更多T3、T4,让全身代谢率处于亢进状态。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的晨跑或许只是让新陈代谢加快,但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来说,却意味着额外的刺激。结节血管丰富但结构不稳,过早的运动会进一步增加血流灌注,就像在结节上不断加压,久而久之容易打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增加突变和恶变风险。林佳始终认为越早越好,却忽视了身体的生物钟本身就在那一刻将甲状腺推向负荷高点。
林佳所在的城市,夏季湿热,冬季寒凉。她依旧风雨无阻,哪怕清晨寒风凛冽,也坚持戴上耳机慢跑一小时。“医生,我注意了保暖,跑步时会穿运动服。”林佳曾坚定地辩解。但医生摇头:“这不是外套的问题,而是寒冷对颈部甲状腺的直接刺激。”
甲状腺位于颈前浅表,缺乏脂肪保护,直接暴露在外界温度变化中。清晨空气湿冷、晨雾弥漫时,甲状腺受到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反射性收缩与扩张反复交替。这种冷热交替+血流波动的过程,会进一步破坏结节组织的稳定性。
研究显示:长期处于寒冷刺激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灶血供更紊乱,容易加速结节的血管新生与组织结构异常。林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甚至觉得冷空气更提神。可就是这股提神,悄悄在她颈前留下了隐形的刀痕。
在接受医生询问时,林佳脱口而出:“我一直空腹跑步,这样燃脂效果好啊,还能控制体重。”这是她的第三个错误。清晨经过一夜睡眠,血糖水平本就偏低;空腹跑步会进一步降低血糖,刺激身体分泌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这些激素会暂时性加速代谢,增加甲状腺轴的负担。
对健康人而言,空腹晨跑最多是头晕、乏力;但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这种反复的代谢应激就像反复推高一个隐形压力阀。结节本身处于组织修复与代谢异常的状态;频繁的低血糖应激,会使结节区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被打破;长期如此,容易为恶性转化提供温床。
更可怕的是,这三个错误,在短期内几乎不会在体检中显现。林佳的复查结果一直良好:甲功正常,结节大小稳定,彩超提示无恶性征象。医生每次复查都说继续观察。她也因此更加坚定晨跑没问题的信念。这就是隐匿性的可怕之处:结节恶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微小的刺激下,慢慢突破临界点。
参考资料:
[1]李璐,张倩月,耿厚法,等. 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血脂水平与甲状腺结节风险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医学,2025,32(04):585-592.
[2]徐初锋. 甲状腺结节的致病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J].健康必读,2025,(24):92-93.
[3]赵玉杰. 关注甲状腺结节,保障身体健康[J].健康必读,2025,(17):123-124.
(《35岁浙江女子早睡爱运动,甲状腺结节进展为癌,医生:犯了3个错误》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