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锻炼自理能力:从中班之后,可以开始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练习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上厕所等。大班之后,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家务,比如整理玩具,晾晒衣服、擦桌子、摆碗筷等。建立规则意识: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家长
最近,很多家长咨询,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要不要上“幼小衔接”?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必不可少,但不应该只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做好“幼小衔接”,需要从孩子的习惯、能力、心理三方面进行准备。
锻炼自理能力:从中班之后,可以开始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练习自己吃饭、穿衣服、穿鞋、上厕所等。大班之后,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家务,比如整理玩具,晾晒衣服、擦桌子、摆碗筷等。建立规则意识: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适应集体生活的过程。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遵守集体规则,比如学会排队、轮流发言、安静等待、不大声喧哗等。家长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培养规律作息:大班结束后的暑假,开始按照小学作息,给孩子建立固定的起床、吃饭、午休、睡觉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物钟,提前适应小学上学安排。
培养专注力:3-6岁期间,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式,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多玩这一类游戏。比如拼图、拼搭(积木)、找不同、舒尔特方格、串珠子(夹豆子)等,对孩子专注力地提升很有益处。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游戏期间,不能随意打扰、打断孩子。做好读写准备:通过绘画、剪纸、捏橡皮泥等活动,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为写字做好准备。大班的时候(不宜提早)让孩子练“握笔姿势”和“控笔能力”。优先选择带握笔凹槽的铅笔、握笔器,帮孩子手指的正确位置。同时通过给简笔画“填色”、在纸上画“圆圈、螺旋画、迷宫”等,锻炼孩子的控笔能力。培养时间观念:给孩子购买沙漏、闹钟等计时工具,让孩子逐渐建立时间意识。比如看电视是30分钟,洗漱是20分钟,穿衣服是10分钟,用沙漏进行计时,建立孩子的时间长短概念。
做好正面引导:利用校园开放日提前带孩子去小学门口看一看,用“小学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新的朋友,会有更丰富的课外活动”等积极语言,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小学阶段会是非常愉快和充实的。模拟小学场景:在家玩“小学上课”游戏,家长当老师,孩子当学生,模拟“举手发言”“下课才能去玩”“独立上厕所”等规则,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让孩子提前认识课表,给孩子描述每一门不同的课是干什么的,让孩子感受一节课(课间时间)的长短。阅读兴趣与认知能力:幼儿园期间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天保证至少15分钟的亲子共读或自主翻书时间,为小学语文学习铺路。让孩子认识并且会数简单数字,学会比较大小、简单分类与排序,认识基本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有上下左右等方位的概念。
来源:育儿圈圈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