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江津区四牌坊圣泉小学校(原滨江一小)以“劝学、明德、光宗耀祖”文化内核与“泉语门”精神符号为核心,打造沉浸式迎新暨开学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成长教育深度融合,为全校师生开启崭新学期。
NEW SEMESTER 2025
新学期 新气象 新希望
9月1日,江津区四牌坊圣泉小学校(原滨江一小)以“劝学、明德、光宗耀祖”文化内核与“泉语门”精神符号为核心,打造沉浸式迎新暨开学活动,将传统文化与成长教育深度融合,为全校师生开启崭新学期。
直击开学现场
8时30分,校门长廊变身“成长闯关”通道。首战“劝学门”,学校领导为新生点朱砂启智慧,送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期许;步入“明德门”,新生在文明礼仪墙按下手印,许下守校规、讲文明的承诺;“光宗耀祖门”前,亲子间暖心互动,稚嫩的感谢语与温暖拥抱传递家风温情。
活动现场 记者 张渝摄
随后,新生穿过“泉语门”,将写满憧憬的梦想卡片投入“梦想邮箱”,再到特色拍照框前定格入学瞬间,沉浸式感受校园文化。
活动现场 记者 张渝摄
9时30分,开学典礼庄重开启。特警队护送国旗入场,全体师生肃立唱国歌,爱国情怀在晨光中激荡。开学典礼上,情景剧《泉语》以四牌坊历史为脉络、圣泉文化为底色,生动诠释校名背后的文化内涵。
开学典礼 记者 张渝摄
学校书记校长王平致辞欢迎新生、寄语未来;家长代表分享教育感悟,家校同心共育未来。教师与学生庄严宣誓,铮铮誓言彰显育人初心与成长决心。仪式在《中国少年》的激昂旋律中落幕,新学期的美好画卷正式展开。
活动现场 记者 张渝摄
江津区四牌坊圣泉小学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圣泉小学校(原滨江一小),于2023年9月正式成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学校于2025年暑期整体搬迁至圣泉街道学堂路(原 小学部),开启办学新征程。
2025年秋季学期,已招收一年级新生440人,在校生总数约800人,意开设21个教学班,充分满足区域就学需求。
01
校园环境
学校办学空间充足,硬件实力雄厚。总占地面积约82亩,建筑面积达60000㎡,规划48个教学班,为规模化、高质量办学奠定坚实基础。校园环境整洁雅致,绿植错落相映;硬件设施齐全精良,特设C栋教学楼作为专属功能室区域,涵盖各类学科特色活动空间,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共享,从日常教学到个性探索全方位覆盖,为学生成长与特长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2
师资力量
师资方面,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专业能力突出。秋季学期在校任教教师总数稳定在45人,师生配比合理。教师团队在市、区各级教学竞赛中表现优异,多人荣获优质课、基本功大赛特等奖与一等奖。同时,学校以“引擎计划”赋能教师成长,构建“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室”成长矩阵,联合四牌坊小学开展语数英每周小教研、两周大教研,常态化组织公开课与普通话、书写、信息技术、摄影等基本功培训,推动课堂质量与教师专业能力稳步提升。
03
育人特色
育人特色上,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三个一”夯实成长根基:阳光心态培育乐观品格,良好习惯助力终身发展,特色运动强健身心意志;以“五个好”提升综合能力:规范书写涵养品格,深度阅读拓展视野,自信表达展现风采,精准计算锤炼思维,创新思维激发潜能。此外,学校还将英语特色教学与小班化优势深度融合,让课堂成为学生能力生长的沃土。
04
家校协同
家校协同方面,学校与家长始终同频共振。从日常沟通的贴心回应、教育理念的同向指引,到“校园小使者团”“诗词大会”等亲子共融活动;从班级文化的共建共创,到因材施教的成长护航,学校以有温度的守护与有精度的育人,与家长携手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同行者”。
四牌坊圣泉小学自创办以来,从硬件升级到师资赋能,从素养培育到家校协同,每一步都紧扣家长期盼与学生需求。今天这场兼具仪式感与文化味的开学活动,不仅让新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校园文化根脉,更让“勤学、修德、感恩、爱国”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四牌坊圣泉小学将继续以文化为笔、以育人为墨,深耕“以德润心、以文化人” 的教育实践,携手家长搭建成长桥梁,助力每一位同学们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为有理想、有品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让校园文化的光芒照亮孩子们的逐梦之路。
通讯员:王珂静
编辑:胡佳兴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贺宝胜
总编辑:黄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数学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