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婚5天被抛弃,守活寡68年,眼看着丈夫与别的女人生了9个孩子,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婚姻悲剧史。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一个女人能爱一个从未真正属于过她的男人多久?68年。
这是张琼华交出的答案。
新婚5天被抛弃,守活寡68年,眼看着丈夫与别的女人生了9个孩子,她的人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近代婚姻悲剧史。
1912年农历正月十五,20岁的郭沫若娶了22岁的张琼华。
这场包办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错误。
拜天地、祖宗、拜父母、夫妻互拜、吃交杯酒一应仪式过后,小夫妻终于进入洞房。
张琼华眼里闪着羞涩而向往的光彩,她以为婚姻就是幸福的开始。
当郭沫若揭开新娘盖头,红袖添香的美梦瞬间落地碎成了渣儿。
那个受过新式教育的青年看到妻子的小脚,看到她普通的容貌,心中的失望如潮水般涌来。
洞房花烛夜,郭沫若在日记里写下:"新婚之夜,如坠冰窖。"
张琼华只享受了5天的新娘生活,而且这5天中,她得到的只是丈夫的冷脸。
之后一年,郭沫若回过几次家,可是每一次都拒绝和妻子同房。
这对新婚夫妻从来没有真正的夫妻生活。
张琼华曾经哀求:"给我一个孩子吧。"郭沫若连这个请求都拒绝了。
1913年,郭沫若赴日留学。
临走前没有任何承诺,没有任何告别,就这样消失在张琼华的生活里。
从此,一个22岁的女人开始了长达68年的等待。
1916年8月,在东京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佐藤富子,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她是护士。
这是真正的一见钟情。他在回信中大方表达了对佐藤富子的一见钟情,
"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佐藤富子被才华横溢的郭沫若写的爱情诗所陶醉。
不久,她毅然辞去圣路加医院的工作,随郭沫若到冈山同居,郭沫若还为她取了中国名字郭安娜。
为了这份爱情,佐藤富子付出了巨大代价。
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断然不允许她与一个华人青年同居的。
她的家庭对她和郭的结合终身没有谅解。
她失去了富足家庭的经济支持,只靠郭沫若每月的48元官费补助度日,开始了克勤克俭的平民生活。
在这种生活的历练中,她从无怨言,特别是他们的大儿子郭和生出世以后,生活更为艰难。
为支持丈夫读书,她自己有时以红薯充饥。
21年间,安娜为郭沫若生下了5个孩子:长男郭和夫,次男郭博,三男佛生,女儿淑子,四儿志鸿。
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爱情,给了郭沫若一个完整的家。
可是1937年抗战爆发,7月25日凌晨,郭沫若给还在睡梦中的妻子和孩子留下一张便签,随即回国了。
这一走,就是永别。
安娜醒来时,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必须回国,无法带你们同行,等我回来。
郭沫若再也没有回来。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郭沫若丢下在日本的妻子安娜和5个孩子,秘密回国。
那张匆忙留给安娜的纸条上写着"我必须回国,无法带你们同行,等我回来",可他再也没有回去。
在朋友林林的介绍下,郭沫若认识了22岁的于立群。
初次见面,于立群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印象: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
更没想到于立群竟然是于立忱的妹妹。
于立忱——那个在日本时与郭沫若有过一段情,因为怀了他的孩子被抛弃,最终在1937年5月自杀的女子。
这次见面,于立群把大姐于立忱思念郭沫若的诗笺交给了他。
郭沫若心情十分激动,他想:"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身上。"
多么残酷的巧合。
于立群不知道,眼前这个她仰慕的才子,正是害死自己姐姐的人,而郭沫若看着于立群,仿佛从她脸上又看到了已逝恋人的面影。
于立群出身名门,祖父于式枚是清朝进士,外祖父是两广总督岑春煊。
家道中落后,14岁的于立群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后又进入上海电影学校,成了小有名气的电影演员。
1938年初,郭沫若要赴武汉担任国民政府第三厅厅长。
于立群按照组织安排本要去陕北,却在临行前改变了行程,与郭沫若一同前往武汉。两人住进了新亚酒楼。
就在酒楼的几个夜晚,两颗心在笔墨纸砚间相遇了。
于立群向郭沫若讨教书法,在一笔一划中,两人的心跨越24岁的年龄差相连在一起。
郭沫若写下《陕北谣》:"陕北陕北我心爱,君请先去我后来,要活总要在一块。"
这首诗就是求爱宣言。
46岁的郭沫若向22岁的于立群表白了。
于立群没有去陕北,而是跟随郭沫若到了武汉,后迁往重庆。
1939年元旦,他们举办了婚礼。
婚后,于立群正式息影,全身心投入家庭,为郭沫若抄写文章、整理资料,处理琐事。
这段时期是郭沫若创作的巅峰,共出版约四十部著作。
郭沫若的成功离不开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于立群。
于立群彻底放弃了演艺事业,负担起六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她热情招待来自五湖四海的进步文化人士,给他们当联络员、交通员、炊事员,甘愿作为绿叶陪衬在丈夫身边。
1939年7月,郭沫若父亲去世,他带着于立群和两个月大的儿子回乡奔丧。
这是于立群第一次见到张琼华。
一进家门,招呼他们的是一个40岁模样的中年妇女。
她端茶倒水伺候着他们,把自己的婚房收拾出来给他们住,自己搬到旁边的小房子。
张琼华的宽容让于立群感动不已,却不知道这个女人,已经为她的丈夫独守空房27年。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1948年。
安娜带着5个孩子千里迢迢从日本赶到香港,希望一家人团聚。
当她看到郭沫若身边的于立群和一群孩子时,一切都明白了,没有争吵,没有哭闹,安娜只是默默转身离开。
她知道,这个男人的心已经不属于她了。
而此时的于立群,正在享受着作为"抗战夫人"的荣光,她不知道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多少女人的痛苦之上——包括她的亲姐姐。
1979年,郭沫若的两个女儿回到乐山老家,去看望独守空房68年的郭沫若原配妻子张琼华。
两个女儿郭庶英和郭平英热情地拉着张琼华的手,称呼她为"张妈妈",终生都没有得到郭沫若认可的张琼华,却得到了两个女儿的认可和尊敬。
她顿时老泪纵横,拉着两个女儿不肯撒手。
"他还好吗?"她问,女儿沉默了很久,然后轻声说:"他已经走了。"得知郭沫若去世的消息后,张琼华病倒了。
89岁的张琼华握着郭沫若年轻时的照片,喃喃自语:"如果我长得好看一点,如果我的脚没有裹过..."
她到死都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被丈夫抛弃。
1980年6月,张琼华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她拒绝了政府的补助,拒绝了亲戚的接济,"我不要别人的施舍。"她说。
她把自己做的手工艺品拿到街上卖,换几个钱买米买菜。
90岁的张琼华在贫穷中离世。
她这一生,没有享受过一天真正的夫妻生活,没有生过一个孩子,连丈夫的面都见不到几次。
可她守了整整68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当年的"不够美丽"而自责。
那个时代创造了一批青年,他们不满于所谓"世俗"为其套上的枷锁,他们厌恶桎梏,他们渴望自由,他们追求理想,他们想要改变这个落后的旧中国。
而他们最初的改变,往往是从他们自身开始的,是从反对封建婚姻开始的。
可是在追求个人解放的路上,有多少女人成了牺牲品?
张琼华只是其中最极端的一个。
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痴心女子负心汉",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最残酷的真相:个人的觉醒往往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郭沫若晚年曾说:"我不是个'人',我是坏了的人,我自己的人格确实是坏透了。"
可这句话,张琼华永远听不到了。
参考资料:
郭沫若与原配夫人张琼华关系始末·中国作家网·2022年8月24日
抛妻弃子40年,他真的是罪人吗?·澎湃新闻·日期不详
"抗战夫人"于立群:郭沫若病逝8个月后自缢身亡·人民网·2012年10月22日
寻找于立忱·中国作家网·2020年3月2日
来源:小喵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