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文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德意志银行被处罚2380万港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8:42 1

摘要: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

01绿色要闻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点评: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意见有助于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我国天然气一次管输能力破4000亿方

据央视新闻8月27日报道,今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进骨干管网、支线管网、储气调峰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建设,我国天然气管网“五纵五横”的新格局正加速构建。随着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中卫段贯通投产,虎林—长春天然气管道干线完成主体焊接,川气东送二线首段投产进气,国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目前,我国天然气一次管输能力突破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点评:中国将基本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联通海外的天然气“全国一张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19条举措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优化电信资源供给、加强卫星通信监管、提升协同推进合力等六方面提出19条思路举措。

点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8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先后突破1亿、2亿、3亿千瓦关口,实现台阶式跃升发展,发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

点评:从全球看来,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稳居世界第一,光伏装机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我国风光合计装机规模占全球风光总装机的47%,风光新增装机占到全球的63%,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8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能源投资呈现出“增速快、结构优、活力强”三个特点。首先是增速快,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大。能源产业规模大、链条长、带动效应强,我国已经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点评: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

“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超5%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表示,风电光伏作为能源转型的主力军,今年上半年发电量增量已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点评: 2025年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的增量已超过全社会用电量总增量,即全社会用电新增需求全部由风光发电满足。

02

绿色城市

2022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第1名:《北京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印发

8月26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发布的《北京市“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指出,结合北京高端制造业特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电力、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以成熟应用场景为牵引,场景化、图谱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制造业关键环节和流程,实现机器视觉质检、远程设备操控、生产现场监测等“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加强 5G-A、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融合应用,培育50家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

点评:《实施方案》力争到2027年,建设5G行业专网总数不少于50个,累计打造5G工厂不少于20家,培育综合性、行业性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不少于50家。

2022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第10名:厦门通过个人破产保护条例

8月27日,厦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厦门经济特区个人破产保护条例》,标志着全国第二部个人破产地方法规在厦门落地。《条例》率先将“保护”写入法规名称,旨在规范个人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诚信债务人经济再生和重新融入社会。

点评: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之后全国第二部个人破产地方法规。

2022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第12名:重庆低空经济共保体成立

8月29日,重庆低空经济共保体成立大会暨项目签约活动在重庆举办,并发布了首批专属产品“渝低空保”。会上,19家低共体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并与16家单位完成项目签约,风险保额达6115万元。据重庆金融监管局介绍,重庆低空经济共保体是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针对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新、风险敞口大、保险供需不匹配等问题,通过组建专业共保体整合保险资源,采用风险共担机制,解决发动机生产制造等重点领域中单家公司风险保障供给不足等问题。

点评:重庆在大会上成立低空经济共保体,旨在破解低空保险市场供给不足、承保能力有限、产品创新滞后等难题。

03

绿色能源

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前200名单第14名:宁德时代出售其持有的芬兰维美德公司20.6%的股份

芬兰政府9月1日声明称,芬兰政府和Pontos同意收购宁德时代目前持有的芬兰维美德汽车公司(Valmet Automotive)20.6%的股份。作为协议的一部分,芬兰将向维美德汽车注入约3500万欧元的新资本。

点评:一旦融资安排完成,政府将拥有维美德汽车79%的股份,Pontos将拥有21%的股份。

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前200名单第91名:中国石油拟400亿元人民币收购3家储气库企业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消息,中国石油8月26日发布公告,公司拟收购新疆储气库、相国寺储气库及辽河储气库100%股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疆油田储气库公司、相国寺储气库公司、辽河油田储气库公司的评估值分别为人民币170.66亿元、99.95亿元及129.55亿元,合计人民币400.16亿元。

点评:储气库是天然气产运储销中的重要环节和衔接纽带,是天然气销售削峰填谷、气田均衡生产的调节工具和手段,收购三家储气库有利于形成与公司天然气销量匹配的储气调峰能力,发挥调节作用,实现天然气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

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前200名单第171名: 陕西煤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6.38亿元

8月27日,陕西煤业发布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79.83亿元,同比下降14.19%;净利润76.38亿元,同比下降31.18%。

点评:从资产方面看,陕西煤业期末资产总计为2333.82亿元,应收账款为50.25亿元;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8.15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63.28亿元。

04

绿色地产

2024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第7名:中国金茂上半年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10.901亿元

8月26日,中国金茂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中国金茂2025年中期收入为251.12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19.749亿元同比增长约14%。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为10.90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100亿元同比增长约8.0%。

点评:从业务板块来看,中国金茂2025年中期土地及物业开发收入为200.41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0.728亿元同比增长约17%;商务租赁及零售商业运营收入为8.14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608亿元下降5%等。

2024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第15名:新城控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1亿元

8月29日,新城控股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财务数据方面,新城控股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22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82%;利润总额为13.0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9.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9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11%。

点评:新城控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6.3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6%,较上年同期减少0.71个百分点。

2024中国绿色低碳地产指数TOP30第12名:龙湖集团上半年营收587.5亿元

8月29日,龙湖集团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公告。报告期内,龙湖集团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87.5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地产开发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4.8亿元,同比增长34.7%;运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0.1亿元,同比增长2.5%;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2.6亿元,同比微增。运营及服务业务收入合计为人民币132.7亿元,同比增长1.3%,占总营业收入22.6%。

点评:同期龙湖集团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人民币32.2亿元,剔除投资物业及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变动影响后公司拥有人应占核心溢利为人民币13.8亿元。

05

绿色数字企业

2024中国数字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TOP100第46名:华为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71.95亿

8月29日,华为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华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70.39亿元,同比增长3.95%;净利润达371.95亿元,同比下降32.20%;净利润率为8.71%,较上年同期下降4.49个百分点。

点评:报告期内,华为研发费用达969.5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889.09亿元增长9.04%,约占上半年收入的22.70%。

2024中国数字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TOP100第57名: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31日,中国电信与阿里巴巴在杭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云和AI基础设施、新型服务业电商、社会价值创新三大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并聚焦重点行业联合打造数字化与AI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点评:双方还将依托各自全球服务能力,共同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支持。

2024中国数字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TOP100第69名:联想控股上半年收入2815.89亿元

8月29日,联想控股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公告。公告显示,联想控股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2815.8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333.64亿元有所增长;净利润为41.7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28.05亿元有所增长;归属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利润为6.9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6亿元有所增长。

点评: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联想控股资产总计为7330.8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6959.68亿元有所增长。

06

绿色食品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第4名:牧原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大增

近日,牧原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归母净利润达105.3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69.77%,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

点评:牧原股份主要通过成本优化、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智能化升级,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实现逆势突围。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第14名:蒙牛中期纯利20.46亿元

8月27日,蒙牛乳业公布截至今年6月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于期内,蒙牛乳业收入为415.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录得纯利20.4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4%,每股盈利52.3分,不派息。

点评:营收下滑,主要由于原奶供应阶段性过剩,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2020中国食品绿色信用指数TOP50第36名:龙大美食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降39.5%

8月28日,龙大美食公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49.7亿元,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为3517万元,同比下降39.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28万元,同比下降42.1%;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13亿元,同比下降48.8%;EPS(全面摊薄)为0.0326元。

点评:截至二季度末,公司总资产57.92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5%;归母净资产为15.3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3%。

07

绿色股票

浙能电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5.12亿元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8月28日消息,浙能电力发布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54.72亿元,同比下降11.68%;净利润为35.12亿元,同比下降10.57%。

点评: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由于本报告期售电单价较上年同期降低及合并抵消后的光伏产品对外销售收入下降。

良品铺子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21%

8月26日,良品铺子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为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利润总额为-1.11亿元,同比减少312.60%;归母净利润为-9355.31万元,同比减少491.59%。

点评:良品铺子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9%,较上年同期减少5.25个百分点。

中国华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目标

据中国华能微信公众号消息,8月26日,随着华能陇东能源基地C1区块,547兆瓦新能源项目成功投运,中国华能提前完成“十四五”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的目标。

点评:截至目前,中国华能新能源装机突破1.12亿千瓦,低碳清洁能源占比超54%,较“十三五”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

08

绿色金融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8月21日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上海、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宁波、厦门、青岛、深圳等16省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

点评:该试点通过降低绿色项目外债风险权重、改由银行直接登记,以额度倾斜和流程简化激励企业将跨境融资投向绿色低碳项目,预计加快国际低成本资金流入中国绿色低碳领域。

国开行前7月向先进制造业发放贷款3850亿元

据新华社8月19日报道,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今年1至7月,国开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

点评:今年以来,国开行强化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

5亿元规模的ESG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签约

8月27日,由新建元集团与毅峰资本(Innoven Capital)共同发起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绿色独角兽产业基金签约仪式在新建元零碳馆顺利举行。该基金规模达5亿元人民币,将以ESG为导向,聚焦智能制造、工业母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围绕高成长企业及产业上下游优质投资标的,以可转债、股权、认股权等多样化投资方式,为企业全球化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通过灵活投资方式支持产业链创新企业,不仅助力低碳技术产业化,也为绿色独角兽培育提供了金融新范式,有望形成产融协同示范效应。

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联接基金首发规模创历史新高

根据融通基金公告,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 ETF(ETF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联接基金已于8月26日成立,发行规模为9.6亿元,这也是国内公募行业历史上首发规模最大的场外ESG主题指数产品。除该产品外,全市场还有17只ESG主题ETF及联接基金,规模合计12.08亿元。

点评:该基金创下ESG主题指数产品首发规模纪录,反映国内投资者对可持续投资认可度显著提升。ESG产品整体收益表现亮眼,兼具财务回报与社会价值,有望推动公募行业加速布局“责任投资”产品线。

09

绿色科技

我国科学家利用STM原子操纵合成新型分子碳材料

据科技日报8月28日报道,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科研团队在分子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原子级操纵能力,在固体表面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全新分子碳结构。

点评: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分子碳材料原子构筑与表面化学反应调控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未来碳基纳米器件、量子材料和能源催化等前沿应用开辟了新道路。

10

绿色汽车

7月全球汽车销量773万台

8月29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指出,2025年7月全球汽车销量773万台,同比增长7%,环比6月下降4%,总量已超越2018年同期峰值。中国车市延续强势,当月市场份额升至34%,较2024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点评:2025年1-7月,全球累计销售5420万台,同比增长6%。其中,中国销量1824万台,增速12%。

11

绿色国际

赞比亚能源领域迎116亿美元投资机遇

赞比亚能源部在8月27日举办的2025赞比亚商业与工业能源+储能峰会开幕式上表示,赞比亚能源领域正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到2030年电力需求将增长121%,发电能力将从2023年的3.7吉瓦提升至10吉瓦,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3%增至33%。为实现该目标,赞比亚政府计划在电力领域投入116亿美元,其中95亿美元将通过私营部门筹措。

点评:赞比亚政府已推行开放接入框架、多年电价机制、净计量政策及单一许可制度等改革措施,并呼吁投资者把握可再生能源、储能及工业电力解决方案领域的机遇。

2025年塔吉克斯坦政府拨款约4.51亿美元用于建设罗贡水电站

据塔总统新闻处消息,塔总统拉赫蒙指出,罗贡水电站第一和第二台发电机组投运以来,累计发电91亿千瓦时,产值达到21亿索莫尼(约合2亿美元)。2025年以来,塔政府已从国家预算中拨款43亿索莫尼(约合4.51亿美元)用于罗贡水电站建设项目。自2008年至今,国家预算和其他来源资金对罗贡水电站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超过481亿索莫尼(约合46亿美元)。

点评:通过大型能源项目建设,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能源支撑,同时体现以基础设施投资驱动长期发展的政策导向。

12

绿色曝光台

德意志银行被谴责并处以2380万港元罚款

8月29日,香港证监会对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简称DB)发出谴责,并处以2380万港元罚款。此次处罚源于DB违反多项监管规定,包括向客户多收管理费、错误分配产品风险评级,以及在研究报告中未披露投资银行业务关系。这些违规行为涉及的时间跨度从2012年8月至2023年12月。

点评:金融机构合规经营至关重要,长期、多项违规行为(如多收费用、错误风险评级、信息披露缺失)会严重损害市场信任,需建立健全内部风控与合规审查机制。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