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其父母墓的东侧,而非与丈夫孙中山合葬于中山陵。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中国历史上,婚姻与爱情往往各有归宿。
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其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其父母墓的东侧,而非与丈夫孙中山合葬于中山陵。
她选择的陪伴者是一个叫李燕娥的保姆,一个陪伴她54年的女人。
人们无法理解,为何这位"国母"不选择与孙中山先生合葬中山陵,而是回到上海父母身边。
费解的是,她父母墓地的西侧是李燕娥女士之墓。
李燕娥?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陌生。
宋庆龄的遗嘱很简单,却掷地有声:"李燕娥的骨灰将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后,将长眠在我忠心的同伴旁边。"
宋氏墓地经批准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官方确认,让这个特殊的安葬决定有了正式地位。
走进陵园,你会看到一个特殊的布局:宋氏家族墓地呈品字形排列。
中间是宋庆龄父母的合葬墓,东侧是宋庆龄墓,西侧是李燕娥墓。
三座墓碑,诉说着一个家庭的温暖。
1927年的上海,梧桐叶片正黄。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宋庆龄的住所迎来了一位新人。
李燕娥,广东中山县人,1911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家里十分贫穷,出身船工。
这个16岁的女孩,经历了太多苦难。
从小父母双亡,依靠叔父抚养长大,并长期跟随叔父在船上生活。
16岁时由叔父"作主"许配给一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丈夫。
婚后不久,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忿然出走。
那是一个女人无法独立生存的年代。李燕娥逃出来后,身无分文,前路茫茫。
1927年千里迢迢前来上海投靠同乡谭妈。
谭妈是谭洁怀的母亲,曾经在宋庆龄家当过保姆。与宋庆龄相识于血腥风雨的年代。
宋庆龄离开汉口回到上海,就在这里,谭妈介绍给住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今香山路7号)的宋庆龄。
这次见面改变了两个女人的命运。
当谭妈介绍李燕娥的苦难身世和不幸的婚姻遭遇时,宋庆龄连声叹惜。
这位经历过风雨的女性,从李燕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她们都是在动荡年代中挣扎求生的女人,都需要彼此的依靠。
"夫人,我愿意服侍您一辈子。"
李燕娥的这句话,不是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的承诺。从此之后就终身不嫁,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跟随在宋庆龄身边,忠心耿耿工作54年。
54年,近两万个日夜。从1927年到1981年,李燕娥从16岁的少女变成70岁的老人,她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宋庆龄。
这份奉献,远超普通的主仆关系。
1930年代的上海滩,政治风云变幻,暗流涌动。
1933年,上海滩流传着宋庆龄身边有一位身轻如燕、侠肝义胆的女侠保护着夫人。
这个传说中的女侠,就是李燕娥。
她是宋庆龄的保姆,更是她的保镖、伙伴、知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们相依为命,共同度过了无数个危险的夜晚。
李燕娥的忠诚,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庆龄外出时,她形影不离地跟随;宋庆龄在家时,她默默料理一切家务。
她记得宋庆龄的每一个习惯,知道她的每一个需要。
更难得的是,这种关爱是相互的。
当李燕娥生病时,宋庆龄的表现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按照当时的社会习俗,主人对生病的仆人,最多给点药钱。而宋庆龄呢?
她不但不嫌弃李燕娥,还反过来照顾她。她拿出自己一部分工资,请小保姆专门照料李燕娥。
有空的时候,宋庆龄就坐在李燕娥病床边,边闲话家常,边给她喂药。
这样的场景,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一位出身显赫、地位崇高的夫人,亲自照顾一个保姆?
宋庆龄用行动证明,她们之间早已超越了主仆关系。她们是姐妹,是战友,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动荡的年代里,她们相互扶持。
战乱时一起逃难,和平时一起生活。李燕娥见证了宋庆龄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宋庆龄也见证了李燕娥从少女到老年的全部人生。
这种陪伴,比血缘更深,比婚姻更久。
1980年,李燕娥病了。
李燕娥告诉李云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她患上子宫炎,其实这个时候李燕娥已经到了癌症晚期。69岁的她,身体急剧衰弱。
得知消息的宋庆龄,比任何人都着急。她四处为李燕娥寻医问药,动用一切关系为她治病。
这个时候的宋庆龄已经87岁,身体同样不好,她们都知道,时间不多了。
1981年,李燕娥先走了。
宋庆龄抱着李燕娥的骨灰盒,哭得像个孩子。
这个在政治风云中从不低头的铁娘子,在失去54年伙伴时,终于撑不住了。
她哭吻骨灰盒,痛苦不已。旁人看着心疼,劝她保重身体。
宋庆龄摇摇头,说出了那句让无数人动容的话:
"她陪我54年,我答应要和她葬一起。"
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商量好的约定。宋庆龄很早前就安排了自己和保姆李燕娥的后事。
她们要在死后继续做伴,就像生前那样形影不离。
几个月后,宋庆龄也走了。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安葬典礼。
遵照宋庆龄的遗愿,她的骨灰被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其父母墓地的东侧。
人们问,为什么不选择与孙中山合葬?
宋庆龄觉得中山陵是伟人安葬的地方,她不想那里的一砖一瓦受到破坏。而保姆陪伴自己50多年,两人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这个解释,道出了宋庆龄内心的真实想法。她把李燕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包括与丈夫的合葬权利。
今天,走进上海长宁区的宋庆龄陵园,你会看到一个温馨的画面:三座墓碑静静并列,宋庆龄的父母在中间,她在东侧,李燕娥在西侧。
她们终于实现了生死相依的约定。
在一个重视血缘、重视门第的传统社会里,宋庆龄用自己的选择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情感,什么是真正的陪伴。
爱情会老去,激情会消退,唯有那份朝夕相处的温暖,那份风雨同舟的坚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4年的陪伴,胜过一切花言巧语。这就是宋庆龄的选择,也是她留给世人最珍贵的启示。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上海市万国公墓管理处)·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官网·2011年11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庆龄园概况·宋庆龄陵园官方网站·2024年
宋庆龄陵园(上海篇)·党史学习教育官网·2013年2月1日
宋庆龄陵园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08年11月26日
长宁这个原创口碑广播剧第三季上线!首期揭秘——·新民周刊官网·2025年1月9日
来源:小喵侃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