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行业倡议停止发布销量周榜到协会倡议停止价格战,再到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近半年以来,“反内卷”成为汽车行业的明确走向。
从行业倡议停止发布销量周榜到协会倡议停止价格战,再到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近半年以来,“反内卷”成为汽车行业的明确走向。
时至今日,汽车行业“反内卷”成效如何?价格战还在继续吗?
不拼价格,拼车型拼流量
“反内卷”实质是杜绝无序竞争,并不反对良性竞争。随着“反内卷”行动的深入,不知不觉间,车市竞争的主旋律已经从降价切换至车型比拼。
8月19日,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了一款33.9万元起的六座SUV——Model Y L。中大型SUV赛道中,乐道L90、纯电问界M8、理想i8、智己LS9、风云T11、极氪9X、银河M9、腾势N8L等多款车型也正陆续上市,
从热闹程度上看,此轮中大型SUV的竞争热度已丝毫不逊色于年初热火朝天的价格战。
“市场需求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从轿车到SUV,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消费热点不断转移。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决定了市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告诉本刊记者。
虽然新车密集上市,且多集中在同一车型,但出人意料的是,价格战似乎并没有打起来。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门店,发现截至8月中旬,多数车企的主力车型均有优惠,但多为新车上市的预定优惠和各类补贴,以往“一家车企官宣降价,竞品车型纷纷跟降”的情况鲜少发生。
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期官宣降价的仅蔚来一家车企,且降价品类为电池包价格。
有趣的是,如今的车企不再拼价格,而是转向流量争夺。
例如,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前脚刚发布全家开新车去超市“血拼”的Vlog,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后脚就做客某视频播客,大谈创业史,回应“理想MEGA造型像棺材”“24岁身家过亿”等热点话题,吸引了一大波流量。
据乘联会统计,按照车企宣布降价和新车价格突破最低指导价的这一实质性降价现象来看,今年1月至7月,新车降价106款,较2024年同期减少28%,降价规模温和回落。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2025年乘用车行业促销与降价均回归理性,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内卷”降价现象明显减少,行业运行压力改善,6月份汽车行业利润率达到6.9%的高位。这也是行业规模提升和价格促销趋稳的良好表现。
“反内卷” 对汽车行业是利好
“从行业环境来看,综合整治‘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说。
政策初见成效,更体现在数据上。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收入50917亿元,同比增长8%;利润2444亿元,同比增长3.6%;汽车行业利润率4.8%。其中6月的汽车行业利润率为6.9%,环比5月提升明显,相较去年6月的3.8%大幅提升。
价格战熄火,有效减少了消费者的观望心态,叠加丰富的新车型供给,展望下半年,业内给出了强预期。
交银国际研报分析,三季度至四季度多款新车将上市,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将成为拉动车市零售逐步回暖的有利因素。
乘联会近期也上调了对今年车市的年度销量预测:预计2025年乘用车零售2435万辆,增长6%,较此前的预测值增加30万辆。
乘联会发文称,“反内卷”浪潮正推动车市降价减少、促销平缓,车市运行日益平稳。
“‘反内卷’对汽车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是一个巨大利好,行业的生存状态有了极大改善,尤其是使上游供应链能够专注于提升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并不是以低价去竞争。”崔东树说。
虽然“反内卷”政策初见成效,但记者也注意到,曾引发争议的竞争方式依旧零星发生,比如仍有少数车企过度关注短期销量,发布“销量周榜”等。
政策组合拳也在持续推进。今年8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就新能源汽车商业宣传、事件事故报告等方面征求意见,涵盖“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未经备案OTA不得升级”等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随着‘反内卷’的不断深入,车企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的相对稳定,生产节奏会展现进一步稳健的趋势。全年车市表现都会较强,预计持币用户的购车热情和购买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崔东树说。
来源:头鹰有辆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