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5岁走失,27年后母亲急诊就医,看到主治医生后颈瞬间泪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8:41 3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有些人走散了,就是一辈子。”邻居赵大妈曾经这样劝过李秀兰。

“那我就等一辈子。”李秀兰回答得很坚定。

“你这又是何苦呢?”

“不苦,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相信他还活着。”

赵大妈摇摇头,不再多说什么。她知道,有些执念,旁人是劝不动的。

谁也没想到,27年后的那个深夜,命运会以这样的方式,让一个母亲的坚持有了答案。

01

夜里十一点半,李秀兰刚下夜班从超市往家走。九月的风有些凉,她拉紧了外套。租住的老小区楼道里灯光昏暗,李秀兰摸索着爬到三楼,刚掏出钥匙,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

“哎呦!”她扶着墙壁,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秀兰,你这是咋了?快别硬撑了!”二楼的赵大妈听到动静,赶紧跑上来。

李秀兰脸色煞白,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大口喘气。

“这可不行,得上医院!”赵大妈二话不说,拿起电话拨了120。

救护车来得很快,李秀兰躺在担架上,意识还算清醒。救护车里,急救医生给她吸氧、测血压,忙得不可开交。

“师傅,”李秀兰虚弱地说,“去便宜点的医院行不?我这...没多少钱。”

“阿姨,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先救命要紧。”年轻的急救医生说道。

李秀兰闭上眼睛,心里琢磨着这病得花多少钱。她一个月工资三千出头,除了八百块房租,剩下的都要精打细算。这些年为了找儿子,她几乎没存下什么钱。

救护车很快到了市人民医院,李秀兰被推进急诊科。明亮的灯光让她有些不适应,她眯着眼睛打量着周围的环境。这医院看起来挺高档的,心电监护仪、各种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她心里更忐忑了:“这得花多少钱啊...”

护士小张熟练地给李秀兰安排床位,一边记录病历一边问:“家里还有什么人吗?需要通知一下。”

“就我一个人。”李秀兰的声音很小。

“那子女呢?”

李秀兰沉默了一会儿,“儿子...走丢了。”

护士小张愣了一下,没再多问,继续做着检查准备工作。

躺在病床上,李秀兰望着天花板上的无影灯,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27年前。

那是1998年的春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她和当时的丈夫李大明带着5岁的小军去看庙会。小军特别兴奋,拉着她的手蹦蹦跳跳:“妈妈,我想看舞狮子!”

“好,妈妈带你去看。”李秀兰笑着答应。

庙会上人山人海,各种小摊琳琅满目。走到一个卖糖葫芦的摊位前,李大明说要给儿子买一串,李秀兰嫌贵不让买。

“两块钱一串,太贵了!家里有糖,回去给他吃就行。”

“过年就这一回,买一串怎么了?”

“你就知道乱花钱!”

夫妻俩为了两块钱的糖葫芦争执起来,谁也没注意到小军已经被前面的舞狮表演吸引住了。小孩子看得入迷,不知不觉就松开了妈妈的手,跟着人群往前走。

等李秀兰和丈夫吵完,才发现儿子不见了。

“小军!小军!”李秀兰疯了一样到处找,嗓子都喊哑了。

那一夜,他们找遍了整个庙会,报了警,在广播里反复播放寻人启事,却始终没有小军的消息。

回到家后,夫妻俩互相埋怨。

“都怪你非要买那什么糖葫芦!”李秀兰哭着说。

“我看你就是不上心!光顾着省钱,连孩子都看不住!”李大明也急红了眼。

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李大明埋怨妻子没看好孩子,李秀兰觉得丈夫不够关心儿子。最终,在小军失踪三年后,他们离了婚。

离婚后的李秀兰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找孩子上。她贴寻人启事,跑各个派出所,甚至跟着一些说有线索的人到外地去找。有几次被骗子骗走了几千块钱,她也不死心。

“死要见尸,活要见人,我就不信找不着我儿子。”这句话她对超市的同事们说过无数次。

同事们都劝她:“秀兰,都这么多年了,算了吧。你也该为自己想想了。”

但李秀兰很固执,她坚信儿子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到她身边。

年纪大了,也没什么技能,李秀兰只能干收银员的工作。一站就是一天,腰酸腿疼也得坚持。每个月三千多的工资,除了基本生活费,剩下的她都存起来,说是等儿子回来用。

“阿姨,感觉怎么样?”一个温和的男声打断了李秀兰的回忆。

她睁开眼睛,看到一个年轻的男医生走了进来。

02

走进病房的是陈志远,今晚他值急诊科的夜班。看了看手里的病历,56岁,女性,胸痛,独居。这样的病人他见过很多,大多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我是陈医生,现在给你做个详细检查。”他拉了把椅子坐在床边,神态温和。

李秀兰打量着这个年轻医生,三十岁出头的样子,穿着整洁的白大褂,手腕上戴着一块看起来不便宜的手表,整个人都很精神。

“医生,这得花多少钱啊...”李秀兰还是忍不住问。

“阿姨别担心,先看病,费用的事一会儿说。”陈志远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检查,“身体最重要。”

他的手很白净,李秀兰心想,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手。但检查的动作却很温柔,每次触诊都会先问一句:“阿姨,这里疼吗?别紧张。”

“您多大岁数了?”陈志远一边听诊一边问。

“56了。”

“那您孩子现在也三十多了吧?”他随口问道。

李秀兰的眼神黯淡下来,“我儿子...走丢了。”

陈志远的手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她,“走丢了?”

“嗯,5岁那年,在庙会上走散了。”李秀兰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动了什么。

“庙会...”陈志远重复了一下这个词,眼神有些迷茫。

他没有说话,继续做检查。但李秀兰注意到,他的表情有些异样。

“您一个人住?”

“嗯,离婚了,就我一个人。”

“平时工作累吗?”

“在超市当收银员,一站就是一天,腿都肿了。”李秀兰苦笑,“不过也习惯了,总得有个活计。”

陈志远点点头,继续检查。他给李秀兰量血压的时候,动作特别轻,缠袖带的时候还会问:“会不会太紧?”

检查完毕,陈志远拿起听诊器准备听心脏。他让李秀兰稍微侧身,然后轻轻拉开病号服的领口。

“深呼吸,再来一次。”他专注地听着心音。

李秀兰配合着做深呼吸,看着这个认真负责的年轻医生,心里想:这孩子真善良,要是我儿子也这样当医生就好了。

“心律有些不齐,但问题不大。”陈志远记录着检查结果,“您这主要是劳累过度,加上情绪紧张引起的。”

“医生,我这病严重吗?治疗费会不会很贵?”李秀兰还是担心钱的问题。

“您先别想这些,身体最重要。”陈志远安慰道,“我们会给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说话间,陈志远起身给李秀兰盖好被子,动作很轻柔。这个小细节让李秀兰想起了什么,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医生,你对每个病人都这么细心吗?”

陈志远笑了笑,“老人家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是啊,都不容易。”李秀兰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她不是那种喜欢向陌生人诉苦的人,即使心里有再多委屈也习惯了自己承受。

她仔细观察着这个年轻医生,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他很熟悉,但又说不出哪里熟悉。

“医生,你有孩子吗?”李秀兰忍不住问。

“刚结婚不久,爱人怀孕了。”陈志远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多好啊,”李秀兰眼中闪过羡慕,“有孩子的家庭才完整。”

李秀兰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27年前。那时候她和丈夫虽然经常为钱吵架,但小军在的时候,家里总是有笑声。小家伙特别懂事,每次看到爸妈吵架,就会跑过来抱着他们的腿,奶声奶气地说:“不吵了,不吵了。”

现在想起来,那些争吵显得多么愚蠢。为了两块钱的糖葫芦吵架,结果连孩子走丢了都没发现。如果能重来一次,她宁愿买一车糖葫芦。

“您的孩子...”陈志远欲言又止。

“走丢很多年了。”李秀兰的声音很平静,但手指不自觉地抓紧了被角。

她没有告诉这个医生,这些年她被骗过好几次。有人说在河南看到过她儿子,要她给两千块路费;有人打电话说收养了一个很像的孩子,让她去山西。每次她都毫不犹豫地掏光积蓄,坐着最便宜的硬座火车去寻找,结果都是骗局。

她也没有说,为了等儿子回来,她这些年从不敢换手机号,不敢搬得太远,不敢找老伴。别人都说她傻,但只有她自己知道,万一儿子想找妈妈怎么办?

更没有提起,每年春节她都会去那个庙会站一会儿,就站在当年走散的地方。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腿疼得受不了才回去。

“您一定...很想他。”陈志远的声音很轻。

“想。”李秀兰只说了一个字,然后强忍着眼泪,转过头看向窗外。

夜已经很深了,医院外的街道上偶尔有车经过,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李秀兰想起无数个这样的夜晚,她一个人躺在那个十几平的小房间里,听着楼上楼下别人家的说话声,想象着如果儿子还在,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也许已经结婚了,也许有了自己的孩子,也许过得很好,根本不记得有她这个妈了。这样想着想着,心就疼得像被刀割一样。

“医生,”李秀兰转过头,“你觉得...走丢的孩子,还有可能找到吗?”

陈志远看着她,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情绪,“会的,我相信会的。”

“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李秀兰有些意外。

“因为...”陈志远停顿了一下,“因为有些情感是割不断的。”

李秀兰看着这个年轻医生,心里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神很真诚,好像真的理解她的痛苦一样。这让她想起了小军小时候的眼神,总是那么纯真,那么善良。

“你这么年轻,就这么善良,你父母一定很欣慰。”李秀兰真心地说。

陈志远听到这话,表情变得有些复杂,“嗯,他们...对我很好。”

他的语气有些不自然,但李秀兰没有多想。她只是觉得这个医生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质,温和、善良,还有一种说不清的熟悉感。

如果小军还在,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呢?

检查快要结束了,陈志远起身去调整床边的监护设备。李秀兰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心里还在想着刚才的对话。这个医生给她的感觉很特别,不只是因为他的善良,更因为某种无法言喻的亲切感。

就在陈志远转身调设备的那一瞬间,李秀兰无意中看向了他的后颈方向。

就在这一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

03

陈志远转身调设备的时候,白大褂的领口因为动作略微松开,后颈处露出了一小块皮肤。在那里,清晰地显现着一个心形的红色胎记。

李秀兰瞪大了眼睛,整个人像被雷击中一样僵住了。那个胎记,那个她无数次在梦中见过的心形胎记,竟然出现在眼前这个医生的后颈上。

“小军!我的小军!”李秀兰突然大喊起来,声音撕心裂肺。

陈志远猛地转过身,看到李秀兰激动得要从病床上坐起来,赶紧上前扶住她,“阿姨,您别激动,慢点!”

“那个胎记!心形的胎记!”李秀兰伸出颤抖的手指着陈志远的后颈,眼泪止不住地流,“你就是我儿子!我的小军!”

陈志远的脸色刷地变白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后颈,“阿姨,您是不是认错人了...”

“不会错的!绝对不会错的!”李秀兰哭着说,“你小时候说那是妈妈亲出来的爱心!你说长大要当医生保护妈妈!”

陈志远的身体开始颤抖,他慢慢坐到椅子上,声音也有些不稳,“我...我确实是领养的。”

这句话如同春雷炸响,李秀兰哭得更厉害了,“真的是你!真的是我的小军!”

“我养父母告诉我,我是在庙会上走散的,那年我5岁。”陈志远的眼圈也红了,“他们说找了很久都没找到我的亲生父母。”

“妈找了你27年!27年啊!”李秀兰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每年都去那个庙会等你,每年!”

陈志远看着眼前这个哭得像个孩子的女人,心中五味杂陈。他努力回想着童年的记忆,那些模糊的片段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我...我记得庙会,记得舞狮子...”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我还记得有人一直在叫小军,我当时以为是在叫别人。”

“是妈妈在叫你!妈妈一直在叫你!”李秀兰伸出手想要摸儿子的脸,但又不敢,“妈妈找疯了,找了整个庙会!”

“我还记得...”陈志远的眼泪也流下来了,“记得有人唱摇篮曲给我听,很轻很柔的声音。”

“是妈妈唱的!”李秀兰激动得颤抖,“小星星的那首!你小时候最爱听!”

两个人就这样对视着,27年的分离,27年的思念,27年的寻找,在这个深夜的急诊科里,终于有了答案。

04

但随之而来的,是现实的复杂。

陈志远擦了擦眼泪,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我...我有点接受不了。这太突然了。”

“妈知道,妈知道这很突然。”李秀兰也努力控制着情绪,“但你真的是我儿子,我不会认错的。”

“我相信您说的是真的,”陈志远深吸一口气,“但是我现在有我的家庭,我的养父母,我老婆还怀着孕...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

李秀兰看着儿子为难的样子,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终于找到了儿子,难过的是儿子现在的生活和她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妈知道配不上你现在的生活,”李秀兰的声音很小,“你现在是医生,有房有车,我就是个超市收银员,每个月就三千多块钱。”

“不是这个意思,”陈志远赶紧说,“不是因为这个。”

“那是因为什么?”李秀兰小心翼翼地问。

陈志远沉默了很久,“我需要时间想想。我有我的养父母,他们对我恩重如山。我有我的妻子,我们马上就要有孩子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说这件事。”

李秀兰点点头,“妈理解,妈不会逼你的。”

“而且,”陈志远有些犹豫,“我担心我妻子和养父母不能接受。”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刺痛了李秀兰的心。她知道儿子担心的是什么,担心她这个生母会给他现在的生活带来麻烦。

“你放心,妈不会给你添麻烦的。”李秀兰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妈就是想知道你过得好,这就够了。”

但陈志远看出了她的失落,心里也很难受。毕竟血浓于水,这个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是为了找他找了27年的母亲。

“我...我需要一些时间,”他轻声说,“我们慢慢来,好吗?”

李秀兰连连点头,“好,好,我们慢慢来。妈等得起,妈等了27年了,不差这一会儿。”

05

第二天上午,陈志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夜未眠,他的脑子里全是昨晚发生的事情。

妻子小丽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看到丈夫回来,关心地问:“怎么这么累?昨晚急诊科很忙吗?”

陈志远坐在沙发上,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坦白,“小丽,我跟你说件事,你要有心理准备。”

小丽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坐在他身边,“什么事?这么严重?”

“我...我昨晚遇到我亲生母亲了。”

小丽愣住了,“什么?你不是说找不到你亲生父母吗?”

陈志远把昨晚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妻子。小丽听完后,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你确定是真的?万一是骗子呢?”小丽的第一反应是怀疑,“现在这种事太多了。”

“胎记不会错的,”陈志远摸了摸自己的后颈,“而且她说的那些细节,都和我的记忆对得上。”

小丽沉默了一会儿,“那她什么条件啊?”

“超市收银员,一个月三千多,租房住。”

“那以后来往会不会很麻烦?”小丽担心地说,“她会不会总来找我们要钱?还有,她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陈志远也想过,但他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中午,陈志远去了养父母家。王美华正在准备午饭,看到儿子来了,很高兴。

“妈,我跟您说件事。”陈志远坐在养母身边。

王美华听完后,脸色变得很难看,“志远,你不会要离开我们吧?”

“妈,不会的,绝对不会的。”陈志远赶紧解释,“但我也想认回我的亲生母亲。”

“那女人什么条件啊?会不会是想要钱?”王美华的担心和小丽一样。

“她不是那种人,”陈志远说,“她找了我27年,如果只是为了钱,她不会这样。”

王美华叹了口气,“志远,妈不是小心眼,但是妈担心啊。我们把你养这么大,供你读书,现在你有出息了,突然冒出来一个亲生母亲...”

“妈,您和爸爸对我的恩情,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陈志远握住养母的手,“但是血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不能视而不见。”

另一边,李秀兰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看着这间不到20平米的小屋,再想想儿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她心里五味杂陈。

“秀兰,你这是怎么了?昨天晚上去医院了?”邻居赵大妈敲门进来。

李秀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赵大妈。赵大妈听完后,既高兴又担心。

“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终于找到你儿子了!”

“可是,”李秀兰的眼神黯淡下来,“人家现在过得那么好,我去了不是给他丢脸吗?”

“你这话说的,你是他亲妈,怎么会给他丢脸?”

“你不懂,”李秀兰摇头,“他现在是医生,有房有车,老婆怀着孕。我一个收银员,住这么个破房子,差距太大了。”

“但是不认儿子,你心里能甘心吗?”

李秀兰沉默了,这确实是她内心最大的矛盾。

一个星期后,陈志远约李秀兰在医院附近的咖啡厅见面。李秀兰换了自己最好的衣服,但在这个装修精致的咖啡厅里,还是显得很朴素。

“小军...志远,”李秀兰坐下后,有些紧张,“妈不会给你添麻烦的。”

“您别这么说,”陈志远给她点了一杯热牛奶,“我们慢慢来,不着急。”

“你妻子和你养父母...他们同意你认我吗?”李秀兰小心翼翼地问。

陈志远犹豫了一下,“他们需要时间接受,但是我想,慢慢会好的。”

06

从那以后,陈志远开始偶尔去看李秀兰,有时候会带一些生活费给她。但李秀兰总是推辞。

“妈,你别客气了,这点钱算什么?”

“这钱太多了,妈用不了这么多。”李秀兰每次都很拘谨。

有一次,陈志远带着小丽一起去看李秀兰。小丽全程都很客气,但明显有些疏离。李秀兰也感觉到了,她更加小心翼翼。

养母王美华见李秀兰的时候,气氛也很微妙。

“谢谢您把志远养这么好。”李秀兰诚恳地说。

“这是应该的。”王美华客气地回应,但语气里有明显的距离感。

这种状况持续了好几个月,直到小丽临产的时候,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小丽难产,在产房里折腾了十几个小时。陈志远和王美华在产房门口焦急等待,李秀兰听说后也赶到了医院。

“妈,您回去吧,这里有我们呢。”王美华有些不自在。

“没事,我就在这儿等等,不碍事的。”李秀兰坐在角落里,一坐就是一整夜。

孩子终于出生了,是个女孩。小丽因为失血过多,产后很虚弱。

李秀兰看到这个刚出生的小生命,眼泪止不住地流。“真好,真好,是个小丫头。”

接下来的月子里,李秀兰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的责任。她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帮小丽调理身体,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忙得不亦乐乎。

“妈,您会的真多,我们都不懂这些。”小丽看着李秀兰熟练地给孩子洗澡,心里很感动。

“这都是经验,你们年轻,慢慢就会了。”李秀兰笑着说。

小丽看着这个朴实的女人眼中的关爱,心里的防备逐渐消失了。她开始主动和李秀兰聊天,听她讲一些育儿经验。

“妈,您累了,休息一会儿吧。”有一天晚上,小丽看到李秀兰还在给孩子洗尿布,心疼地说。

“没事,我不累。”李秀兰笑着说,“看着这孩子,我就高兴。”

看着李秀兰憔悴但依然坚持的样子,小丽第一次真心地叫了她:“妈。”

李秀兰听到这一声“妈”,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王美华也逐渐被李秀兰的真诚打动了。她看到这个女人对孙女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这个养母也没有任何敌意。

“她是个好人,”王美华对陈志远说,“志远有两个妈妈,也许更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李秀兰也不再那么拘谨,开始真正融入这个家庭。

07

两年后的一个周末,李秀兰推着婴儿车在小区里遛弯。现在她已经不在超市上班了,专心帮忙带孙女。陈志远在小区隔壁楼给她租了个小两居,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

“您这孙女真漂亮!”邻居们看到都夸奖。

“这孩子像我儿子小时候,特别乖巧。”李秀兰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傍晚时分,陈志远下班回家,远远看到母亲和女儿在花园里玩耍。小丫头已经会走路了,正摇摇摆摆地追着花园里的蝴蝶。

“妈,回家吃饭了。”陈志远走过去,自然地叫着。

“好咧,小心心该饿了。”李秀兰抱起孙女,三个人手拉手往家走。

“这辈子值了。”李秀兰心里想着,脸上的笑容比花还灿烂。

每个周末,一大家子人都会聚在一起吃饭。李秀兰做她的拿手菜糖醋排骨,小丽负责汤,王美华准备甜点。三个女人在厨房里忙碌,欢声笑语不断。

命运兜兜转转,27年后,这个分离的家庭终于又聚在了一起。不是简单的重逢,而是真正的融合。李秀兰找到了她的儿子,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意义。而陈志远,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理解了什么是家,什么是爱。

有时候,最好的结局不是轰轰烈烈的相认,而是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常幸福。李秀兰每天看着孙女长大,参与她的每一个成长瞬间,这种踏实的幸福,比什么都珍贵。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绕了很大的圈子,最终还是会回到该去的地方。

来源:一才体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