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先说个残酷的现实: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上马,最紧张的不是基层员工,也不是老板,而是夹在中间的中层管理者。
咱们先说个残酷的现实: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上马,最紧张的不是基层员工,也不是老板,而是夹在中间的中层管理者。
为啥?因为他们最怕的事情发生了——自己长期赖以生存的“信息差”和“传话筒价值”被系统替代了。
以前,中层管的就是两件事:
上传下达:老板一句话,传给下面的人;下面的执行结果,再往上报。过程控制:看项目进展、盯数据、开会对齐。但一旦企业上了数字化系统,比如OA、ERP、CRM、BI大屏,信息透明了,流程自动化了,很多老板会发现:原来中间这层“传声筒”不见了,好像也没啥影响。
那中层真的没用了?也不尽然。但如果不转型、不提升,确实很容易被边缘化。下面我就拆开说说。
举几个典型场景,你就明白了。
1. 信息不再靠人传
以前一个销售报单子,要先给销售经理,经理再交采购经理,采购经理再转采购员。传来传去,效率慢得要命。
现在直接在系统里下单,客户信息、需求、库存情况自动同步,甚至采购计划也能自动生成。中间那几个“传话”的岗位,立马被压缩掉。
2. 数据看板让汇报失效
很多中层经理的日常工作是什么?做表、做PPT、做汇报。
但数字化之后,BI大屏、报表系统实时更新,老板想看哪个部门的进度,随时点开就能看见。以前你辛辛苦苦熬夜做的周报、月报,现在可能只要点几下鼠标。
这就等于说,老板绕过你,直接看到事实,你的“二道过滤器”功能被干掉。
3. 流程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控制
举个例子,审批流程。
以前你是中层,手里攥着审批权,下面的人要加班费、要申请采购,都得找你签字。
但上了OA流程自动化后,该谁批就谁批,额度超了自动流转给上级,甚至还能智能校验预算。很多以前靠审批权“卡位”的中层,发现手里的权力被系统架空。
4. 人情沟通被透明化替代
过去很多中层的价值在于人情世故:谁要请假,谁和谁有矛盾,项目怎么卡着,得靠你“协调”。
但现在数字化平台上,任务分配公开透明,责任人清清楚楚,工期、预算、KPI全量化。再多的口头推诿也藏不住,老板一看数据就知道哪出了问题。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数字化不是把基层替代掉,而是先动了中层?
我总结了三个原因:
1. 基层还有体力劳动、执行动作,短期难替代
仓库工人搬货,工厂师傅操作机器,销售跑客户——这些事数字化再厉害,也得有人做,至少现在机器人还没完全普及。
但中层很多时候是“嘴皮子+Excel”,一旦系统能自动跑数据、自动传信息,他们就没了独占价值。
2. 老板需要结果,不需要层层包装
数字化的本质就是把“真实”直接展现出来。
老板要的是:客户到底下单了没?项目进度到哪了?利润率是多少?以前这些信息需要层层加工,但现在数据直达老板眼前,中层加工反而成了“延迟”和“噪音”。
3. 中层夹在中间,最怕透明化
中层过去常常靠模糊空间生存:对上报喜不报忧,对下压任务搞模糊指标。
但数字化之后,绩效数据化,流程标准化,责任可追溯。模糊空间没了,很多中层被“透明”掉了。
不是所有中层都会失业,但有几类特别危险:
传声筒型:只负责上传下达,没有自己的判断。系统替代最快。报表型:靠做数据、写总结、做PPT生存的人,BI一出就废掉。审批卡口型:靠“盖章”控制流程的人,OA一上直接被架空。人情公关型:靠搞关系维系团队,不懂业务、不懂数据。数字化让一切清晰透明,这种人价值骤减。听到这儿你可能有点慌了,别急,我也不是吓唬你。中层要转型,方向还是有的:
1. 从传话变翻译
信息传递被替代,但你可以做信息的“解读者”。
系统给出的数据很多时候是冷冰冰的,老板未必看得懂、抓得住重点。
这时候你要能把复杂数据转成行动建议,帮老板决策。
比如,不只是报“销售额下降10%”,而是能分析“下降原因是客户流失率上升、老客户续单不足,需要加大售后服务投入”。
2. 从审批变成流程优化
OA替代审批,那你就去研究流程,把流程设计得更合理、更高效。
比如你能发现某个采购流程节点冗余,导致效率低;或者某个项目管理链条有重复审批,建议优化。
这种能力,不仅不会被淘汰,还会成为老板眼中的稀缺人才。
3. 从报表员变成数据分析师
做表不值钱,但数据分析很值钱。
你要学会用BI、Excel Power Query、Python等工具,不只是“展示数据”,而是“用数据发现问题”。这就是数据驱动的管理能力。
4. 从人情型变成组织赋能型
协调没了,但你可以做“赋能”。
比如帮助团队成员用好数字化工具;或者在跨部门协同时,推动标准化、解决流程断点。
换句话说,你不再是靠“人情”解决问题,而是靠“机制+工具+方法论”去赋能团队。
我有个朋友,小李,以前是采购经理。说白了,他的价值主要在于:供应商关系、人情协调、审批签字。
后来公司上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价格透明、比价自动化、流程全程可追踪。结果很多采购经理被架空,他也很慌。
但他没躺平,而是转型做了两件事:
研究数据,分析采购周期、供应商交付率,帮老板筛选优质供应商。优化流程,减少重复环节,缩短采购周期。结果呢?他从一个“被替代的审批岗”,变成了“老板采购决策的智囊”。不但没失业,还升了。
说白了,数字化不是针对中层,而是针对“低价值的中层”。数字化淘汰的不是中层,而是“没有价值的中层”。
来源:IT战士不挨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