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株到千禾:谁在给国货品牌投喂“致癌谣言”这碗断头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6 07:30 1

摘要:最近这一周,千禾味业的公关部可能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突如其来的千禾御藏本酿 380天酱油成分含致癌镉,迅速登上热搜,同时接踵而来的是消费者对千禾0的质疑,一度将千禾味业贴上了伪概念营销的标签,在双重暴雷的情况下,这一切处置不妥当,或许千禾味业将……

最近这一周,千禾味业的公关部可能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至暗时刻,突如其来的千禾御藏本酿 380天酱油成分含致癌镉,迅速登上热搜,同时接踵而来的是消费者对千禾0的质疑,一度将千禾味业贴上了伪概念营销的标签,在双重暴雷的情况下,这一切处置不妥当,或许千禾味业将……

从这场舆情风波来看,千禾味业的双重危机来源于检测风波引发了消费者对“千禾0”商标实为文字游戏的热议,而客服人员的“商标≠零添加”的回应更激化了信任崩塌,互联网时代,舆情的反噬有多大,股价四连跌,市值蒸发超9.5亿,#千禾文字游戏#微博话题阅读量破7.8亿次,舆情峰值时每10条评论7条涉及“欺诈指控”(粗略统计)。深夜千禾董事长为“千禾0”喊冤,而这场由食品安全与概念欺诈引发的连环爆雷,最终在千禾味业72小时的极限自救下得以缓解。

关于致癌报道千禾解释为:“千禾御藏本酿 380 天酱油的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剂。“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根据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酱油主要原料中“镉”的限量为:大豆≤0.2mg/kg,小麦≤0.1mg/kg,食用盐≤0.5mg/kg。我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于伪概念营销,玩文字游戏的商标与零添加关千禾解释为:“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该商标设立的初心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便于广大消费者选购,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

相信此刻这个节点,该明白的人早已明白,装睡的人恐难以叫醒,从黄焖鸡米饭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时就曾撰文愤恨不明事理的消费者我们该用怒火烧毁整片森林吗?类似“蒙冤”的品牌历历在目,在资本的游戏中,“愤青”却充当了枪,呜呼哀哉!

曾记否,三株口服液。在1994年后的三年时间里,销售额实现了1到80亿元的突破,全国注册600余家子公司,拥有15万人的销售大军。却被一湖南老汉扳倒,一夜之间庞大的“三株帝国”轰然倒塌,稚嫩的舆情危机处理下,直到1999年,三株口服液终于赢得了官司,证明了自己无毒无害,但早已来不及了。几年的舆论彻底让大众在心里给三株口服液打上了标签,市场上的空缺也早已被其他产品所取代,三株口服液就这样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谁为三株口服液制造虚假舆情买单了?

曾记否,莲花味精。这一闪耀的河南国货之星,以过硬的品质牢牢占据全国 43.4%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海外 70 多个国家,堪称河南“四大工业名片”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货翘楚,却不幸陷入了一场精心布局、蓄谋已久的资本旋涡。

彼时,外资携鸡精产品强势闯入中国市场,却未曾料到遭遇“滑铁卢”,常规手段难以打开销路,一些外资势力竟动起了歪心思,妄图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为自家产品“清障铺路”。他们在背后悄然笼络国内的部分专家、媒体以及经销商,编织出了一张弥天大谎的网。四处散播谣言,声称“味精是化学合成的,食用过量会导致脱发,甚至有致癌风险”。在那个信息传播尚不如今日这般便捷透明的年代,谣言仿若插上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开来,一传十,十传百,逐渐在消费者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

即便将味精置于显微镜下放大 200 倍细细审视,其成分也纯粹得一目了然,毫无任何添加剂。反观鸡精,看似是全新的调味品品类,实则恐怕就是味精的衍生物,恐徒有“鸡精”之名。

在谣言的肆虐侵袭下,莲花味精,无奈地渐渐淡出了国人的餐桌,令人扼腕叹息,请问又有谁为莲花味精的虚假舆情买单了?

当然这样的案例有很多,“百雀羚化妆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基本属实”的话题,同样充斥着许多“故意”的成分,就连被“谣言”坑害了20年的莲花味精都下场评论:这似曾相识的套路,百雀羚一定要撑住呀!好在被百雀羚从悬崖之上拉了回来;霸王洗发水,被爆“致癌”,空穴来风的虚假指控,致使消费者谈“霸”色变,虽然最终被权威部门证实二恶烷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危害,但为时已晚,消费者已经给霸王贴上了标签,整整6年,霸王最终赢了官司,获赔300万,但是市场已经悄然流失,企业也早已举步维艰,步履蹒跚。请问又有谁为他们的虚假舆情买单了?

都是熟悉的味道,都是如法炮制的伎俩,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看着挺面善,本质一混蛋。俗话说法不责众,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如何拿好麦克风,做好自媒体,恐怕却少有人可,因为“吃瓜群众多,看热闹的多”。

在当下消费浪潮的更迭之中,“坚守”与“翻红”已然成为近年来一众国货品牌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与共同宿命。产品不等于品牌,但好品牌离不开好产品,期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那些满怀热忱、容易冲动的 “愤青” 群体,能够为国货品牌留存一线生机。在面对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与营销手段时,保持理性,切勿在有心之人布下的圈套中迷失方向,跟从一些不实舆论导向。多给国货品牌一些成长与蜕变所需的时间。

来源:健康长寿之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