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项政策为全国各地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有力支持。对于酒泉这样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零碳园区建设不仅是国家交给的任务,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绿色浪潮席卷全球,零碳园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建设热潮。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正式将零碳园区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
这项政策为全国各地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和有力支持。对于酒泉这样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零碳园区建设不仅是国家交给的任务,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国家战略:顶层设计指明方向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国家对零碳园区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通知》明确了八项重点任务: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
创新性地提出了“单位能耗碳排放”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20万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要求单位能耗碳排放应≤0.2吨/吨标准煤;对≥100万吨的园区,要求应≤0.3吨/吨标准煤。
据测算,当前全国园区单位能耗碳排放大致在2.1吨/吨标准煤左右。这意味着零碳园区建成后,其单位能耗碳排放要较全国平均水平下降90%左右。
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发改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
二、成功实践:各地探索百花齐放
全国各地已经涌现出一批零碳园区建设的成功案例,为各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先行试点。园区集成风电、光伏与储能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光伏总装机规模达500MW,通过220kV输电线路直接与园区连接,实现风光储耦合。
园区依托丰富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通过风光储一体化装机和调度,使区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接近70%。其构网型储能样机——全球容量最大的5.5MW/14MWh实体样机已成功在园区投用,支撑起“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高效协同运行。
更令人称道的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构建了包括风电、光伏、绿氢、储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内的“风光氢储车”核心产业链,形成完整上下游协同产业体系。
吸引了包括远景动力、隆基绿能、华友钴业等新能源企业入驻,其中远景动力的电池超级工厂一期已投产10.5GWh,每日可产3万颗电芯。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已经投产了9个标杆零碳园区项目。包括新疆甘泉堡源网荷储一体化园区、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四川金堂低碳循环利用产业园等,涵盖增量配电网型、会议中心型、绿色校园型、工业园区多联供协同型等多元场景。
截至2025年2月底,国家能源集团在建及投产园区聚合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00万千瓦,年消纳绿电超32亿千瓦时,年减碳50万吨。
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通过“光伏+微风+储能+直流微网”多能互补技术,实现100%绿电供应,年减碳3.5万吨,成为全球首个碳中和国际论坛园区。
三、酒泉基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酒泉市在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新能源规模方面,酒泉建成了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和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600万千瓦,累计建成电力装机445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3351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75%,占全省新能源总装机的53%,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在交通绿色化方面,酒泉市全力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提前报废更新老旧营运货车296辆,城市公交车新能源率达92%,新能源出租车更新率达75%。
政策支持上,酒泉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酒泉市绿色工厂、园区、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
早在2022年6月,酒泉市就发布了《酒泉市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2022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体系、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等七大重点任务。
四、实践路径:酒泉如何建设零碳园区
基于国家政策要求和成功地区经验,酒泉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能源结构转型方面,酒泉可以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资源匹配对接,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
可以借鉴鄂尔多斯经验,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节能降碳方面,酒泉可以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设备。
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酒泉可以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
可以学习鄂尔多斯经验,聚焦具有明显发展潜力、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兴产业,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上下游协同降碳。
技术创新方面,酒泉可以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可以借鉴江苏大丰港零碳产业园的经验,建设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为园内企业提供碳排放核查、绿电绿证获取、碳核销等一站式服务。
管理能力提升方面,酒泉可以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强化园区及企业用能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未来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探索碳排放实时预测和调度,提升园区管理智慧化水平。
五、发展机遇:酒泉零碳园区的未来
对酒泉而言,零碳园区建设带来多重发展机遇。
一是产业发展机遇。零碳园区建设将带动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碳管理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酒泉可以借此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能源转型机遇。零碳园区建设将促进酒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就地消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三是技术创新机遇。零碳园区建设将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在酒泉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是区域合作机遇。酒泉可以借鉴鄂尔多斯等地的成功经验,开展区域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五是政策支持机遇。作为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酒泉可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加速绿色转型。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经证明,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的高效协同运行,园区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可接近70%。
国家能源集团已投产的9个零碳园区项目,年消纳绿电超32亿千瓦时,年减碳50万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标志着零碳园区不再是未来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更多企业的积极参与,零碳园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对于酒泉这样的城市来说,抓住零碳园区建设的机遇,就是抓住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来源:酒泉投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