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3日,无锡马拉松赛场上,一位选手的自拍视频意外记录下身后一对男女的互动,男子原本搭着女伴的肩膀,发现镜头后迅速拉开距离。这段仅几秒的画面,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
3月23日,无锡马拉松赛场上,一位选手的自拍视频意外记录下身后一对男女的互动,男子原本搭着女伴的肩膀,发现镜头后迅速拉开距离。这段仅几秒的画面,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轩然大波。
起初,网友的焦点停留在两人略显亲密的动作上。有人猜测二人关系“不寻常”,也有人调侃“跑马拉松还能撒狗粮”。但很快,事件走向失控——有人声称视频中的男子是上市公司远光软件名誉董事长陈利浩,甚至将讨论蔓延至股吧,质疑“高管绯闻是否影响股价”。
面对谣言,远光软件于24日晚紧急辟谣:陈利浩近日均在广东办公,与无锡马拉松毫无关联。公司工作人员更无奈表示,两人长相天差地别,不知为何会被认错。原视频拍摄者也主动隐藏内容,呼吁停止“开盒”(人肉搜索)和恶意揣测。然而,仍有网友不依不饶:“没对比照片,怎么证明不是他?”
短短48小时,一场普通的路人互动,演变成对企业名誉、个人隐私的疯狂践踏,甚至牵扯出法律争议。律师明确指出,传播不实信息涉嫌侵犯名誉权,而人肉搜索更可能
一张截图,为何能点燃全民“破案”热情?
这场闹剧暴露了网络时代最荒诞的“病症”:人们热衷用碎片信息拼凑“真相”,却对真实的人漠不关心。
从“亲密动作”到“名誉董事长绯闻”,谣言的每一次升级都在收割更大流量。而平台算法推波助澜,让辟谣声明跑不过谣言传播的速度。当网友喊着“求锤得锤”时,真相早已沦为背景板。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企业的困境与普通人的恐惧
远光软件的遭遇绝非个例。一则谣言,轻则让企业股价波动,重则摧毁个人名誉。而普通人更无力抵抗:视频中的男女至今未露面,他们的生活可能因这场无妄之灾彻底改变。
公众人物的“玻璃罩”困境
陈利浩作为企业家,其照片、行程本可轻易查证,但仍被强行“对号入座”。这背后,是公众对“精英阶层”的复杂情绪:既渴望“励志偶像”,又随时准备将其拉下神坛。
普通人隐私的“裸奔”危机*
律师指出,拍摄者未经允许传播他人影像已涉嫌侵权。可现实中,多少人意识到:随手转发一张“吃瓜图”,可能成为压垮当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尾,让马拉松回归奔跑,让网络回归理性
无锡马拉松本是一场展现城市温度与体育精神的盛会:视障教师朱苓君在陪跑员协助下完成人生首马,轮椅选手们用行动证明“残障人士也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可如今,这些温暖的故事却被一场谣言风暴掩盖。
真相不会因喧嚣而改变,但人心会因伤害而冰冷。我们无法阻止每一则谣言的诞生,却可以选择。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守门人”。与其做“狂欢的乌合之众”,不如当“理性的微光”——因为唯有无数微光汇聚,才能照亮真相的道路。
今日互动!你遇到过被谣言误解的情况吗?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我们一起对网络暴力说“不”!
下面是各大网站评论
来源:高智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