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街坊:9月,需要关注这些疾病风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7:16 1

摘要: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9月初秋时节,暑热尚未消退

需加强防范蚊媒传播、肠道等传染病

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您

本月需特别关注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高温中暑

重点关注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食源性疾病

需要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基孔肯雅热:9月发病风险持续存在!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症状:

★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

★患者还可能伴有皮疹、头痛、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重要提醒:

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措施,核心就是清除蚊虫孳生地和做好个人防蚊。(具体方法见下文“如何预防登革热”部分)。

登革热:传播风险升高!

登革热是一种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感染后症状: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

○当前风险:目前我市已出现本地病例,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和蚊虫密度增加,登革热传播风险将逐渐进一步升高。

如何预防登革热?

(一)消除蚊虫孳生地

封:及时封盖水缸、水箱等盛水容器,防止蚊虫产卵。

填:填平洼坑、水沟、竹洞、树洞等易积水处。

疏:定期疏通沟渠,清理岸边淤泥和杂草。

排:清除花盆托盘、闲置容器、废旧轮胎等处的积水。

清:及时清理塑料薄膜袋、废瓶罐、易拉罐等小型积水容器。

(二)加强防蚊灭蚊

隔:户外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时段,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使用蚊帐。

避:避免在草丛、竹林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

驱: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喷涂有效驱蚊剂,并按说明足量、定时补涂。

杀:适时使用杀虫剂、蚊香、电蚊拍等;也可考虑在合适的水缸中放养食蚊鱼。

高温中暑:警惕“热”伤害

9月高温高湿,中暑风险大增。

○高危人群: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及肥胖者。

○预防“五字诀”

避:避免在高温时段(尤其10-16点)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补:少量多次饮水(白开水、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勿等口渴才喝。

防:外出戴宽檐帽、太阳镜,穿着轻薄宽松的浅色衣物,涂抹防晒霜。

护:户外工作者合理安排作息,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切勿将儿童、老人单独留在密闭车内。

手足口病 & 疱疹性咽峡炎:盯紧小宝贝

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易感染。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风险将增加,应注意做好防范,做好以下几点。

预防措施: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家后,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认真洗手。

勤通风:居室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勤清洁:定期清洗消毒孩子的餐具、奶瓶、玩具等用品。

勤观察:留意孩子口、手、足、臀有无疱疹或皮疹,有异常及时就医。

少聚集:疾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如室内游乐场)。

远病患:避免孩子接触患者,不共用玩具、餐具等个人物品。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开学季聚集发病风险增高!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是流行的高发季。9月开学后,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集中场所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风险增加。成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有所区别,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一般以轻症为主,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人,特别是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可导致脱水等较严重的症状。

预防措施

1.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海产鱼虾要煮熟、生熟食品要分开、居室环境要卫生、出现症状要就诊。

2.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体弱者不要生食水产品及蔬菜、病人不要为他人加工食品、无牌餐饮不要光顾、未做好防护,不要处理患者呕吐物和污染物。

3.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马上报告学校老师,不要带病上学,建议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再复课。孩子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呕吐物污染区,不要围观。

4.居家休息期间,应为患儿准备独立的食品用具,最好不与家人共同进餐;患儿的腹泻或呕吐物应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食品用具可通过煮沸30分钟进行消毒,家长在处理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食源性疾病:谨防“病从口入”

食源性疾病是指因摄入受致病因素污染的食品,引发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高温高湿利于病菌繁殖,生冷食物食用增多,食源性疾病风险随着上升,其中以微生物感染最为常见,野生蘑菇、野生植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彻底洗手;保持厨具、餐具清洁。

2.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生熟食物、刀具砧板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3.外出就餐时,优先选择规范、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

4.不吃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食用不洁的果蔬,不随意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食用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及植物。

5.熟食和易腐食品及时冷藏;剩饭菜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避免在室温下解冻食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持续防护不松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症状。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

2.健康出行,长途旅行乘坐飞机、火车等密闭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

3.保持均衡饮食,合理作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4.做好日常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不适症状,避免带病上学或工作,及时就医。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