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见到民警,他勉强起身叙述经过:自己在小区楼门口停车时,一名业主上前阻止,双方发生口角,随后业主动手推搡。
近日,太原市公安局小店分局小店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万豪诚品小区内发生殴打事件。
民警迅速出动,赶赴现场处置。
民警到达时,报警人——一名快递员正俯身坐在台阶上,面露疲惫与不适。
见到民警,他勉强起身叙述经过:自己在小区楼门口停车时,一名业主上前阻止,双方发生口角,随后业主动手推搡。
为全面了解情况,民警立即寻找涉事业主。其家属表示业主因身体不适已返回家中,并主动配合民警上门沟通。
面对询问,该业主表示,快递员多次将车停在楼门口,严重影响通行。
此次要求挪车时,对方不仅出言辱骂,还向其吐口水。自己一时冲动推了快递员,但并未殴打。
鉴于未造成严重人身伤害,且双方均愿意和解,民警积极开展调解。
经过耐心沟通,双方逐渐认识到自身错误。最终,业主家属向快递员进行了一定的赔偿,快递员也承诺今后规范停车。
至此,该起矛盾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这场太原万豪诚品小区的“停车风波”,虽以双方和解画上句号,却藏着值得深思的民生启示 —— 生活中常见的停车不便、通行受阻,本是可沟通的小事,却因双方情绪上头、言行失度,险些酿成更大冲突。
民警的介入调解,恰是化解这类民生矛盾的关键:既不偏听一方诉求,而是主动核实真相,又以耐心沟通引导当事人正视问题—— 业主不该用 “推搡” 宣泄不满,快递员也需遵守小区秩序规范停车。
经济赔偿与一句承诺,不仅是纠纷的解决方案,更是对“遇事需理性” 的生动提醒。
其实,社区里的多数矛盾都源于“各退一步” 的缺失。
无论是快递员保障配送效率,还是业主维护居住秩序,都该守住“沟通优先、情绪后置”的底线。
唯有每个人多些规则意识、少些冲动意气,基层民警的调解才能更高效,社区的和谐氛围才能真正落地。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