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长胜讲春秋(177)楚熊渠移都发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1:25 1

摘要:天亮时分,周夷王来到录宫大殿,在王的位置站好,司马共领着谏进殿,在中廷面向周夷王站好。

有诗云:

夷王录宫赏赐谏,社林打猎获犀牛。

熊渠伐庸大获胜,把酒庆贺言移都。

居安思危备无患,上书夷王获准许。

挥兵荆夷拓疆土,移都发渐占越章。

公元前855年,周191年,周夷王5年。

三月初一,早上5时许,周夷王在周师录宫祭祀。

天亮时分,周夷王来到录宫大殿,在王的位置站好,司马共领着谏进殿,在中廷面向周夷王站好。

周夷王呼:“内史年,册命谏。”

内史年揖礼道:“诺。”随即做好刻字准备。

周夷王说:“先王即以命你,继续负责管理天子的饮食,别让我听到你有什么不好的事,不要做出不善的事来。今天我重申对你的任命,赐你一套金铜马笼头。”

谏立刻跪下,行稽首叩拜大礼,呼:“谢天子隆恩,天子万岁万万岁!”

周夷王说:“起身去吧。”谏再拜而回。

谏回到家中,为了颂扬天子伟大显赫的美德,谏用青铜作了一尊祭奠其死去的父亲惠伯的簋。谏祈求自己万年长寿,子子孙孙永远作传家宝用。史称《谏簋》

1978年,在河北元氏县东张乡西张村的一座被称为“霸王岗”的地方,出土了一座西周古墓,臣谏簋就是在那次发掘中被发现的。说明谏国在河北元氏县。

邢国北方的軧国,谏国,今元氏县。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西南邻赞皇县,南与高邑县相接,东部与赵县、栾城区相邻,北与鹿泉区相邻。

谏姓,周礼:有司谏一职,专管谏议之事,后以官为氏。姓氏考略云:谏氏望出安徽歙(shè)州。

公元前854年,周192年,周夷王6年,楚熊渠4年。

周夷王身穿12章衮服,戴12旒冕冠,坐在镐京录宫天子宝座上说:“寡人要出巡狩猎。”

荣伯抱笏出班,揖礼道:“臣闻社林有犀牛,可去狩猎。”

周夷王高兴地说:“犀牛十分珍稀,寓意吉祥,很好。令荣伯、司马共随朕巡狩。”

荣伯、司马共抱笏出班揖礼:“诺。”

《今本竹书纪年》载:王猎于社林,获犀牛一以归。

《太平御览·890》载:猎于桂林,得一犀牛。

社林,释义为社庙丛林。这里社林其实为国名,地名。社林有犀牛。

古代中国犀牛的分布情况如下:

1、殷商时期:犀牛的分布北界可能到达内蒙古乌海一带,经六盘山往东,过子午岭、中条山、太行山,直至泰山北侧,长达一千八百多公里。

2、春秋时期:犀牛的分布北界缩减到了渭南山地、汉水上游、淮河流域直至长江下游。

3、汉代:中原地区已经没有犀牛的分布。

4、唐朝时期:犀牛分布在湖南、广西、四川、青海、湖北、广东等地区。

5、明朝时期:犀牛的分布仅剩下贵州、云南。

6、清朝时期:犀牛的栖息地仅剩下云南。

《周礼·职方氏》载:“长江的正南方有个地方叫荆州。它管辖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

它有一座名山叫南岳衡山,在湖南;

它有一个大泽叫云梦,在湖北云梦,它有大江叫长江,它有大水叫汉水;

它的水清澈可以灌溉,它那里出产朱砂、白银、象牙、犀牛皮;

它的男女比例是一男两女。那里适宜饲养牲畜,宜于鸟兽栖息生长,那里适合种植水稻。”

说明湖北云梦,汉水流域有犀牛。

汉水分为西汉水、汉水。

西汉水,下游也称犀牛江、浊水,为长江支流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南部西秦岭齐寿山,古名嶓冢山。

西汉水流经天水市秦州区、礼县、西和县、康县、成县,在陕西省略阳县注入嘉陵江,全长212公里,流域面积10107平方公里。

汉江, 亦称汉水。 汉江又称汉水,古时曾叫沔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道并称“江河淮汉”。

汉江全长1532公里,就长度而言为长江第一大支流, 其发源地在陕西省西南部秦岭与米仓山之间的宁强县,隶属陕西省汉中市,旧称宁羌冢山,而后向东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陕南汉中、安康等市,进入鄂西后北过十堰流入丹江水库,出水库后继续向东南流,过襄阳、荆门等市,在武汉市汇入长江。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汉中宁强。

周夷王乘坐革路,率领近卫军由镐京出发,经陕西宁陕,洋县、城固,汉中、南郑、行410公到汉水上游宁强的社林。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宁强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境内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

汉江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汉源街道办汉水源村。

周夷王汉水源森林中发现犀牛,周夷王猎获得一头犀牛,高兴而归。

楚熊渠在夷屯宫中设宴庆祝伐庸取得的胜利。

熊渠兴高采烈地举着盛满香茅缩酒的觚说:“我楚伐庸取得重大胜利,已将汉水西南庸的附属国均、糜、郧,彭收入囊中,尤其获得庸国郧县五峰铜矿,将使我楚的军力得到很大发展。来,大家共同举杯庆贺,干杯。”

百官举觚站起来说:“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百官先喝为敬,熊渠见大家都喝完了,仰头一饮而尽。

令尹问:“大王,我楚下一步该怎么做?”

二王子熊挚红也想出头,便站起来,揖礼说:“大王,我们何不顺汉水而下,将郧县、麇国、房县房国、谷城谷国、樊城邓国、襄阳鄾国、宜城鄀国、鄢国宜城、南漳卢戎、南漳罗国等国揽入我怀,岂不快哉。”

楚熊渠说:“逞匹夫之勇。这些国家可都是天子的干儿,他们抱着天子的大腿,有天子庇护,犯他们就等于与天子作对。

况乎我一子爵国,你说想伐谁就伐谁呀?这征伐大权掌握在天子之手,你随意征伐一国,天子就可用九伐之法第一条:‘诸侯有以强陵弱、以大侵小的,就削弱他’这条来伐我们,到时候不是快哉,而是哭哉了。”

三王子熊挚疵起身,揖礼说:“大王所言极是。诸侯国军队,大国三师,次国二师,小国一师。

楚只有一师编制,多则僭越。天子掌军36个师,兵有三十四万之众,我楚不可以卵击石,否则我先祖五代所积攒的家业将毁之一旦。”

二王子熊挚红白了三王子熊挚疵一眼,那意思是说你这是故意和我作对。三王子熊挚疵装作没看见。

二王子熊挚红不服地说:“那我们什么都不做,不还是幽谷中的小鸟吗?”

楚熊渠说:“不是不做,是要看怎么做。我想了很久,我们好不容易获得的斧钺征伐之权不能闲置不用,天子若收回岂不憾哉。

荆夷向来不服周,我们何不借汉水之道征伐发渐,越章,迁都于发渐。”

发渐,越章历史上没有记载,不知何地,倒是有不少地方认领。《史记·楚世家·十》中说,两地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发渐一说保康虾子坪;一说在宜昌夷陵,但都缺乏考古实证。

越章一说湖北房县中坝乡一带;一说在今巴东县以东,鄂州以西,这一较为宽泛的区域。

太子熊毋康不解地说:“儿臣一事不明。”

楚熊渠说:“讲。”

熊毋康问:“我楚正盛,为何要迁都呢?”

楚熊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正因为我楚正盛,又获得如此广大疆域,天子岂能安寝,兴许那天早晨起来,天子就兴兵来伐我们。

夷屯紧临豫,背靠汉水,一旦王师来伐,洛邑成八师、淇县殷八师,顷刻就到,夷屯不保。我们迁都发渐城,有汉水天堑阻挡,又有荆山十万大山藏身、还有荆夷平原的粮食和兵源充足的保障,天子又能奈我如何?”

令尹起身赞道:“大王深谋远虑,实在是英明!”

熊毋康说:“孩儿愚钝,只想迁都后我句亶就少了依靠。”

楚熊渠说:“好,立刻上书天子,说我楚替天行道,出兵伐荆蛮发渐、越章,移邑城于发渐。熊挚红、熊挚疵负责督造战船,练兵备战。”

令尹、熊挚红、熊挚疵三人抱拳应道:“诺!”

周夷王收到熊渠的上书,在朝会上说:“楚渠子上书要求伐荆蛮发渐、越章,并移邑城于发渐,大家有何看法?”

荆蛮,古族名。又称蛮荆、楚蛮。分布在江淮流域的荆州,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西部,四川东部,贵州北部、东部,河南与陕西南部。属古代九州之一荆州。

太宰邢公抱笏出班,揖礼说:“楚已占据了庸的属国均、糜、郧,彭,已为汉水大国,若再伐荆夷,占据发渐、越章,必然势强,势必会尾大不掉。”

司马共抱笏出班,揖礼说:“楚向荆夷发展,必然招致四邻恐惧,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抗楚。俗话说:一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

为了自保,与楚相邻的国家就会更加亲近天子,这也是好事,有何惧之?况乎楚渠子不过是小河沟中的一条泥鳅,翻不起大浪来,天子可随时出兵灭了他。”

邢公揖礼说:“话虽不错,但为了牵制楚,庸国还得存在,不能让楚把他灭了。”

周夷王说:“是这样的,现在庸国和楚相邻的国家纷纷来朝贡,寻求我保护。那就准了楚渠子的奏请,准许他伐发渐、越章,移邑城于发渐,但不可越了规制。凡来朝贡于我的国家一律不许伐。”

司马共揖礼道:“诺。”

楚熊渠收到周夷王册命,立刻召集朝会,说:“天子册命,准许我楚伐发渐、越章,移邑城于发渐。熊挚疵、司马。”

熊挚疵、司马抱笏出班,揖礼应道:“末将在。”

楚熊渠令道:“令你们率兵伐越章。我、令尹、熊挚红随我兵伐发渐。熊毋康镇守夷屯。”

不日,熊渠率大军乘战船由汉水而下,经老河口、樊城、宜城、钟祥进入荆夷。

楚军占据发渐国,建立都城。熊挚疵、司马占据越章国。熊渠命他作越章县正。

一商至春秋时期的古越章国都城在安徽铜陵境,一说在湖北安陆。

太子熊毋康有了句亶,三王子熊挚疵有了越章县正,二王子熊挚红啥都没有,心中甚是不平,但也只能强压心中不忿。

欲知后面事,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静静趣味教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