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原则上,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
□刘纯银
日前,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原则上,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3月20日光明网)
药品追溯码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就被贴上了唯一的身份标签,即使相同的药品每一盒的编码也是不同的。药品追溯码是国家为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有效防范非法药品进入合法渠道,确保药品质量安全而制定的。
鉴于一盒药品从生产线到患者手中,要经历多道程序。为让群众安全用药有坚实的“医”靠,此次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给这道关乎生命的“传送带”装上了监控器。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设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和查询功能,让这场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革命,共同守护群众用药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让串换药品、倒卖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无机可乘。
据了解,自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截至今年2月22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累计归集追溯码219.36亿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据悉,药品追溯码已接入88.9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占定点医药机构总数的95.6%。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每位患者触手可及的安全屏障。
追溯码更深层的意义,还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陕西榆林医保局韩海军提出的“扫码维权指南”,将专业监管转化为大众可操作的安全守则。患者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验药品流向,便能让假药劣药现出原形。这种“全民质检员”模式,不仅降低了维权成本,更倒逼产业链自我净化。近期相关部门抽查显示,在推行追溯码的地区,药品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群众用药安全感显著提升。
药品安全无小事,追溯码虽小,却是撬动医药安全治理的支点。当超200亿条数据在云端织就防护网,当每盒药都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群众收获的不仅是安全用药的保障,更是对医疗体系的全新信任。这种信任,终将转化为守护健康中国的磅礴力量。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