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全网都在传“社保新规来了,全民强制交社保”,吓得老板们连夜改工资条,打工人盘算着每月又要少几百块——停!先把手里的计算器放下,这事儿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9月1日施行的“社保法释”,说白了就是给过去那些“老板和员工签协议‘自愿不缴社保’”的操作盖了个“无效
这两天全网都在传“社保新规来了,全民强制交社保”,吓得老板们连夜改工资条,打工人盘算着每月又要少几百块——停!先把手里的计算器放下,这事儿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9月1日施行的“社保法释”,说白了就是给过去那些“老板和员工签协议‘自愿不缴社保’”的操作盖了个“无效章”,跟“全民强制”半毛钱关系没有。可为啥这消息一出来,老板群里哀嚎一片,打工人朋友圈转发时都带着“下个月工资要缩水”的焦虑?说到底,还是大家被“社保”这俩字儿整出了PTSD——老板怕成本涨,打工人怕现钱少,却没人静下心来想想:这社保到底是来“抢钱”的,还是来给咱“兜底”的?
一、“全民强制社保”?别被自媒体忽悠瘸了!
先给大家泼盆冷水:所谓“全民强制社保”,纯纯是自媒体为了流量搞的“标题党发明”。不信你翻看法释原文,从头到尾没提过“扩大参保范围”,人家管的还是那些“签了劳动合同的正经打工人”。啥意思?就是你在公司上班,老板跟你签了合同,那社保必须交,这是法律早就规定的;但如果你是自己开小卖部的个体户,或者跑外卖的灵活就业者,交不交社保还是你自己说了算——官方压根没说要把这些人“圈进来”。
那为啥大家会信“全民强制”?还不是因为过去这些年,社保这事儿确实有点“糊涂账”。有些老板为了少花钱,跟员工说“咱签个协议,社保我就不给你交了,每月多给你500块现金”,员工一看“现在能多拿现钱”,乐呵呵就签了;有些地方法院碰到这种案子,有时候判“协议有效”,有时候判“无效”,搞得老板和员工都摸不着头脑。现在这个法释,就是把话说死:不管你签没签协议,只要是正经员工,老板不缴社保就是违法,员工离职时还能找老板要经济补偿。说白了,这不是“新规”,是给过去的“糊涂账”划了条明线——别再想着钻空子了,法律不背这个锅。
至于“强制”这俩字,更没啥新鲜的。从《社会保险法》出台那天起,给员工缴社保就是老板的“法定义务”,跟你必须给员工发工资一样,本来就带“强制性”。国际上也一样,你去欧美打工,哪个老板敢不给你交社保?只不过过去咱执行得松,有些中小企业“不缴、少缴、按最低基数缴”成了潜规则——就像上学时老师规定“不许抄作业”,但总有同学偷偷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老师突然说“抄作业的要扣分”,你能说“老师新规太严”吗?
二、打工人醒醒:你骂社保“扣钱”,是没见过没社保的惨
要说这事儿里最拧巴的,还得是打工人。一边转发“社保新规扣钱”的文章骂骂咧咧,一边去年发烧住院时医保报了80%的账单早就扔垃圾桶了。咱先算笔账:现在城镇职工社保,养老单位缴16%、个人8%,医疗单位6%、个人2%,再加上失业、工伤,合计下来单位要掏工资的25%左右,个人掏10%。假设你月薪8000,个人每月扣800,单位要掏2000——看着是不少,但这些钱真不是“白扔”的。
先说说医保。前阵子我一朋友突发阑尾炎,手术+住院花了1.2万,医保直接报了9000,自己就掏了3000。他事后拍着大腿说:“幸好公司缴了社保,不然这一刀下去,我这个月工资就白干了!”你以为这就完了?要是得了大病,比如癌症化疗,一次几万块,没医保的话,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职工医保不光能报住院费,门诊慢性病、特殊病也能报,相当于给你健康上了“双保险”——你现在嫌每月扣200块医保费,真到生病时,可能200块连片进口药都买不起。
再说说工伤。前阵子刷到个新闻:一装修工人没签合同,也没缴社保,爬梯子时摔下来骨折,老板掏了5000块就想了事。结果呢?手术费花了3万,后续康复还得1万,老板直接跑路,工人只能自己扛。你可能觉得“我坐办公室,哪会工伤?”可别忘了,久坐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算不算工伤?加班猝死算不算工伤?真出了事,有社保的话,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都能报,没社保的话,老板要是耍赖,你哭都没地方哭——毕竟,法律可不会因为你“自愿不缴社保”就饶了老板,但老板跑了,你找谁要钱去?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养老。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总觉得“养老是60岁以后的事,现在缴社保纯浪费”,宁愿多拿现钱买手机、旅游。可你算过吗?从25岁缴到60岁,整整35年,假设你月薪8000,按最低基数缴社保,退休后每月能领2000多;要是一直不缴,60岁后只能领每月100多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够干啥?买袋米都得掂量掂量。更别说现在人均寿命都快80岁了,退休后还要活20年,你打算靠啥过日子?靠孩子?现在年轻人自己都养不起自己;靠存款?通货膨胀了解一下,30年前的1万块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社保养老金是国家兜底,每年还会涨,这才是你老了以后的“铁饭碗”。
三、老板们的“合规即亏损”焦虑,真的无解吗?
骂完打工人“短视”,咱也得替老板们说句公道话:社保缴费确实是块“心病”。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餐饮、服装加工,一个店雇20个员工,月薪5000,单位每月社保就得缴20×5000×16%(养老)+20×5000×6%(医疗)=4.4万,一年就是52.8万——这还不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有些小老板吐槽:“我这店每月利润才10万,社保就占了4万多,要是全额缴社保,我还不如关门算了!”
这话听着扎心,但也不全对。为啥?因为过去很多企业根本没按实际工资缴社保,而是按最低基数缴。比如员工月薪1万,老板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000缴社保,单位每月能少缴1万×24%-3000×24%=1680块,20个员工一年就少缴40多万。现在税务系统越来越严,智慧税务能直接穿透企业的工资表、银行流水,你给员工发多少工资,系统门儿清,再想按最低基数缴,基本没戏了——这才是老板们慌的真正原因:不是“新规增加了成本”,而是“过去偷的懒现在要补回来了”。
但话说回来,老板们的焦虑也不是空穴来风。有些小微企业确实难,尤其是这几年疫情刚过,生意不好做,利润薄得像纸。比如开小饭馆的,房租、食材成本涨个不停,客单价却不敢涨,再加上社保成本,确实可能“合规就亏损”。这时候就有人问了:“国家就不能降降社保费率吗?”还真能!这些年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已经从20%降到16%,未来随着全国统筹推进,费率还有下降空间。而且现在税务部门也不是“一刀切”执法,对那些暂时困难的企业,允许缓缴社保,不会直接拉清单——说白了,国家是想让企业“慢慢合规”,而不是“一下憋死”。
四、社保不是“劫富济贫”,是给所有人的“安全网”
不管是老板还是打工人,都得明白一个理儿:社保不是“国家来抢钱”,而是用“大家凑钱”的方式,给每个人上“风险保险”。你现在缴的社保,一部分给现在的退休人员发养老金,一部分存在你的个人账户里,等你老了,就有年轻人给你缴——这叫“代际互助”。你可能会说“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少,以后养老金够发吗?”放心,国家早就想到了:延迟退休、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些都是在给社保“打补丁”,总不能因为“未来可能不够”,现在就干脆不缴了吧?
对企业来说,合规缴社保短期看是成本增加,但长期看是“甩掉包袱”。过去有些企业靠“低社保成本”抢订单,比如同行都按实际工资缴社保,你按最低基数缴,成本比别人低10%,就能靠低价抢客户。可这种“低水平竞争”能长久吗?你不敢涨工资,招不来好员工;不敢投研发,产品没竞争力,最后只能在“低质低价”里打转。现在社保规范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企业只能靠创新、靠管理、靠产品质量竞争——这才是国家想看到的:从“拼社保成本”到“拼创新能力”,逼着企业往高端走。
对打工人来说,社保是“隐形的财富”。你每月工资条上“社保扣除”那栏的数字,看着是少了几百块,实际上是国家帮你存了一笔“救命钱”“养老钱”。就像有人调侃的:“现在缴社保,就像给未来的自己寄快递,虽然现在花了钱,但未来收到包裹时,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别总盯着眼前的几百块,想想30年后,当你退休了,每月能按时收到养老金,生病能报销,不用看儿女脸色要钱,这不比现在多买个包、多吃顿火锅香?
五、与其焦虑“钱少了”,不如想想“怎么活得更稳”
说到底,“社保法释”的落地,不是来“折腾”大家的,而是给用工市场立规矩:老板别想着靠“不缴社保”占便宜,打工人也别为了“多拿现钱”丢了保障。对老板来说,与其琢磨怎么“拆分工资”“按最低基数缴”,不如想想怎么提高人效——比如用数字化工具减少人工,用股权激励留住员工,把社保成本转化为“员工满意度”;对打工人来说,与其抱怨“社保扣太多”,不如算算“现在缴的钱,未来能换多少保障”,顺便监督老板:“我的社保缴够了吗?基数对不对?”
当然,国家也得继续“搭把手”。比如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让企业缴得轻松点;优化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让外卖小哥、主播这些新业态从业者也能方便缴社保;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让大家缴的钱“花在明处”,别担心“被挪用”。只有企业、个人、国家三方合力,社保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而不是“老板和打工人的对立面”。
最后说句大实话:这世上没有“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老板想靠“不缴社保”省成本,注定走不远;打工人想靠“不缴社保”多拿钱,未来迟早要后悔。社保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真到需要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重要。与其在“缴不缴”“缴多少”上纠结,不如趁着现在还年轻、还健康,把社保缴好、缴足——毕竟,安稳的日子,从来不是靠“赌运气”,而是靠“早做打算”。
记住:今天你为社保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在给明天的自己买“安全感”。这世上哪有什么“全民强制社保”,只有“全民需要社保”——毕竟,谁也不想老了之后,一边翻着朋友圈看别人晒养老金,一边数着自己兜里的零钱叹气,对吧?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