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9岁的哈姆扎是巴基斯坦人,作为家里的老大,他2015年初来中国学习做生意,从绍兴柯桥进口布料卖往伊朗、阿富汗等国家。
8月25日
29岁的巴基斯坦商人哈姆扎·阿米尔
(以下简称“哈姆扎”)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肺移植及普胸外科平安出院
临走前,他将右手掌心放在胸口
深深鞠躬
向救命医生献上“抚胸礼”
并通过紧紧拥抱
表达了对中国医生的无尽敬意
他没想到只是偶尔咳嗽、胸闷
竟然会突然憋得喘不上气来
气管这条重要的“生命通道”
突然遭遇凶险恶性肿瘤
险些“塌方”
其他医院束手无策
怎么破?
29岁巴基斯坦商人突遭肿瘤堵住“生命通道”
29岁的哈姆扎是巴基斯坦人,作为家里的老大,他2015年初来中国学习做生意,从绍兴柯桥进口布料卖往伊朗、阿富汗等国家。
十多年过去,柯桥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哈姆扎也从青涩懵懂的小伙子变成一名成熟的商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随手拎起一件衣服,就知道是什么布料。经营布料生意这些年,他娶妻生子,还照顾着下面的四个弟弟与两个妹妹。
从今年初开始,一向身强力壮的哈姆扎夜里睡觉鼾声加重,白天总是没精神,还反复出现胸闷气急。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炎,他听后觉得是小毛病,忙着生意便没有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最近这半个月,他咳嗽、憋喘的情况愈发严重,有时谈着生意竟要停下来“歇歇”,只喜欢待在空气流通的地方。7月20日,哈姆扎觉得胸闷得难受,被家人紧急送来浙大一院庆春院区急诊科。
气管变成“一线天”
检查发现,他“大气道占位、重度狭窄”,原本只有一元硬币粗细的气管被肿物堵得只剩下“一线天”。前来急诊科会诊的呼吸内科专家团队评估后认为,病灶再进展一点点,就可能造成哈姆扎完全气道梗阻、窒息,这让他和家人们慌了神。
救治迫在眉睫!呼吸内科专家团队利用支气管镜切除了堵住气管的大部分新生物,术后病理提示腺样囊性癌。
更加棘手的是,这个腺样囊性肿瘤位于气管中下段、脖子与胸口交界处,这个部位位置特殊——集聚食管、气管,富含血管和神经,是掌管咽喉要道的“生命枢纽”,要想完整切除剩余的恶性肿瘤,达到根治效果,需要进行开胸手术。
肺移植及普胸外科主任韩威力主任医师发起了由耳鼻喉科、甲状腺外科、呼吸内科、超声影像科、放射科、麻醉科、放射科、放疗科等专家开展的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多学科专家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经颈部正中切口行气管环形切除吻合术这一高难度术式为哈姆扎切除气管肿瘤。
手术前MDT
直径约5厘米的肿瘤位置特殊,专家团队需要在确保患者呼吸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含有肿瘤的气管部分进行环形切除,随后精确吻合两端气管。
再拖下去真没命!专家团队联手治顽疾
事关生死,哈姆扎曾想过回自己的故乡——巴基斯坦,但咨询之后,巴基斯坦最顶级的医院都表示无法手术,“生的希望就在中国”。
这个手术难度有多大?“人体的气管长度约10~12厘米,隐藏在大血管的后面。既要确保完全去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风险,又要尽量缩小切除范围,否则可能致使气道无法重建,难以保障吻合口良好愈合,进而影响患者恢复正常呼吸功能。” 韩威力主任向哈姆扎和家属解释,“气管腺样囊性癌浸润性、侵袭性强,实际手术中,哈姆扎的癌变部位可能不止5厘米,切除肿瘤后,将会有一段缺损,我们可能还要取锁骨上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尽可能保护气管的生理功能,还要充分保护喉返神经免受损伤。”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生血管损伤或是气管吻合口裂开、愈合不良等情况,哈姆扎都有可能要接受二次手术。
难就难在肿瘤极大,需要切除的气管段已经接近可以修补的气管极限,浙江省内基本上没有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浙大一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利用通力合作的综合优势和永不言弃的医者仁心,聚集起“全村最逆的鳞片”,为巴基斯坦患者实施强有力的生命营救。
哈姆扎与韩威力主任合影
韩威力主任带领团队反复研究哈姆扎的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向他和家属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获得了他们的全身心信任与支持。
7月21日手术当天,韩威力主任、李洲斌主任医师与耳鼻喉科主任周水洪主任医师、陈哲主治医师,甲状腺外科沈亦斌主治医师等多学科专家团队经过数小时的奋战,韩威力主任游离牵引大血管,暴露位于深面的气管,为减少吻合口张力,充分游离、松解左右主支气管,专家团队强强联合切除了哈姆扎被肿瘤侵蚀的约7厘米气管段、左侧甲状腺和喉返神经并重建修复,最终成功完成手术。
当韩威力主任走出手术室,告诉等候在外的哈姆扎家人手术成功的消息时,大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一边用中文说着“谢谢”,一边深深鞠躬行抚胸礼。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哈姆扎恢复得很快。他逐渐能顺畅呼吸,身体也一天天好转,手术后没有出现声音嘶哑,考虑到他的宗教信仰,医院还特意安排了清真营养餐。
出院那天,哈姆扎拉着韩威力主任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说到情深处,他蹦出家乡的乌尔都语并紧紧拥抱了专家,虽然韩威力主任听不懂,但能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谊。
哈姆扎的家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韩威力主任和他的团队,上面写着“妙手仁心,跨国救命”。
警惕!这些症状是气管肿瘤的“信号”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气管和支气管肿瘤的年发病率为1.4/10万,其中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鳞癌等是最常见的类型。尽管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因其位置特殊,症状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导致不少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韩威力主任提醒大家,气管肿瘤早期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高度相似,极易误诊。以下这几种信号尤其要警惕:
当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尤其表现为吸气困难(像“吸不进空气”)
顽固性咳嗽:常规止咳药无效,可能伴随金属音或犬吠样咳嗽
咯血:痰中带血丝或少量鲜血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若患者对常规治疗无效,需特别警惕气管占位性病变,及时就医进行颈部/胸部CT三维重建、支气管镜及肺功能检查,日常生活中还要戒烟、防护有毒气体等。
今年上半年,73岁美国建筑师罗伯特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在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治疗经历的视频,掀起了网络上热火朝天地“中美医疗体验对账”;孟加拉国患者萨利赫经历6年环球求医后在浙大一院做了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手术,并感叹“住院手术比国外看感冒还快,7天就平安出院”;来自美国纽约的Mr. Paul选择来浙大一院进行半月板手术;远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开酒吧的华侨安娜前来切除肺结节;侨居法国29年的金伯查出晚期肺癌坚定地选择浙大一院肿瘤内科……前来就医的海内外患者数量不断攀升,浙大一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专家
本文为浙大一院宣传中心原创
患者已经进行肖像授权
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
来源:浙大一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