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博时特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定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来说,每一款新产品的推出,都像是一个新生儿的顺利诞生。而这些“新生儿”从母胎发育(定制方案设计)到呱呱落地(出厂交付)却都有着一些不寻常的经历。今天我们从博时特一名研发部助理结构工程师(实习生)的角度,带大家走近
对于博时特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定制开发与生产的企业来说,每一款新产品的推出,都像是一个新生儿的顺利诞生。而这些“新生儿”从母胎发育(定制方案设计)到呱呱落地(出厂交付)却都有着一些不寻常的经历。今天我们从博时特一名研发部助理结构工程师(实习生)的角度,带大家走近博时特科技一线,来听听65寸数字人交互一体机出厂前首台机器装配背后的故事:
当65寸数字人装样任务单轻轻落在桌角时,心脏在肋骨后面不轻不重地撞着——不是恐惧,是某种更尖锐的东西,像一枚精密探针抵住了神经末梢。
指尖无意识捻着口袋里一枚备用螺丝,冰凉的六角棱面硌着皮肤。这小小的金属疙瘩忽然有了千钧重量:图纸上那些反复计算的应力点、精心设计的缓冲结构、钣金件上标注的脆弱区域……所有抽象线条和数字,接下来或将在我手中具象呈现为一场与物理法则的贴身肉搏。
想象的画面随之而来,兴奋的火苗在胸腔里噼啪作响,那是亲手“接生”自己参与创造的“数字生命体”的原始诱惑。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照亮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也照亮任务单边缘被自己攥出的细微褶皱。
行,该上场了。工具箱扣锁弹开的清脆“咔哒”声,像拉开了一道无形帷幕。工具箱扣锁那声清脆的“咔哒”还在耳边萦绕,冰冷的现实触感已如潮水般汹涌扑来。
65寸数字人一体机框架在精密吊具的牵引下,如同沉睡中的巨人,被缓缓地轻轻地放置在特制定位工装台上。
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这关键的装配时刻。然而,预想中严丝合缝、顺利卡入的想象画面瞬间破灭——手中的十字螺丝刀悬停在半空,刀尖正对着一处预埋的螺纹孔,但那孔洞的位置,却像醉汉的脚步般偏移了足足1.5毫米!更糟的是,高清摄像头的镜片在预装测试中显露出明显的成像偏移,边缘模糊不清;几根关键信号线紧绷着,接口处暴露出一小截铜芯——长度不够!铝型材变形导致的孔位偏差、摄像头镜片偏位、线缆捉襟见肘······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冰冷的锁链,瞬间捆住了手脚,心猛地一沉,指尖的汗意让螺丝刀的握柄都有些滑腻。
“慌什么!”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那是我的导师。他走近我,目光扫过那片狼藉的装配区,落在那些偏移的孔位和紧绷的线缆上,语气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我们工程人不就是勇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么!”
这句话如同一块定海神石,瞬间压下了我心头翻涌的慌乱。我深吸一口气,混杂着金属切削油和塑料气息的空气涌入肺腑,头脑开始冷却,思维开始聚焦。
灯光下,我摊开那本早已被翻得卷边起皱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尖划过不同铝合金屈服强度的数据表格,冰冷的数字此刻是唯一的依靠。CAD软件界面在屏幕上幽幽亮起,三维模型被反复旋转、剖切、测量,每一个可能产生应力的转角、每一个支撑点的位置都被放大审视。设计图纸上布满红色的批注和反复擦改的痕迹。
夜渐渐深了,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鼠标滚轮转动的细微声响,屏幕的蓝光映着布满血丝的双眼。一次次的模拟分析,一次次的虚拟推倒重来……
终于,方案在无数次的迭代中清晰起来:针对铝型材变形,设计并紧急加工一组高强度拉板,像给脆弱关节打上的“钢骨”护具,从结构外侧施加反向约束力;针对摄像头镜片偏位,推翻原有支架,重新设计并精密加工一个带三轴微调功能的整体式镁合金支架,确保镜头光轴绝对居中;线缆则根据精确测量的新路径长度,连夜赶制加长版本。
当最后一块强化拉板被精准锁紧,最后一颗镀镍螺丝带着恰到好处的扭矩旋入重生后的孔位,全新的镁合金支架稳稳托起镜头,加长的线缆舒展地连接到位——庞大的65寸数字人框架,第一次完整、稳固、精确地矗立在工装台上。
通电!屏幕瞬间点亮,流光溢彩,高清摄像头传回的画面边缘锐利如刀,再无一丝模糊,首配之役宣告完胜!
我抬头望向导师,只见他疲惫的脸上浮现着淡淡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而我是第一次亲身经历了这种大型机器的装配工作,切切实实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作业中来,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测试,最终成功实现了!
那一刻,一股滚烫的、混杂着疲惫与巨大成就感的自豪感,如同汹涌的熔岩,猛地冲破胸腔,直冲头顶,几乎让人眩晕。
指尖轻轻拂过光滑冰冷的铝合金框架边缘,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别究竟是什么。理想只是我认为,现实就是实际会怎样~
对于我们每一个从事产品定制开发的产品人来说,那所有的曾令人绝望的0.1的偏差与偏移,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检验、矫正,最后才能化作那份沉甸甸的,按时交付在客户手里的完美答卷。
最后,以此篇感谢所有能将信任交付的客户,致敬所有坚守底线,执着于以品质为先的产品生产服务企业!来源:小杨科技每日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