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梦回”是诠释在文中有几处虚构景点,如萧家巷山门(无)、祠内明代复建宗祠石碑(已发现碑文)、祠内“梁武帝开三教圆融图”大型壁画(已有画稿)、村委会敬设的“梁武帝斋堂”(村委会现房可改造)、村大道名称“帝里大道(现有村大道只需命名)”、访仙古桥暂填保护。除此之
天禄故乡,帝王遗韵
——丹阳南朝萧氏文化探秘之旅……
三教圆融是世界融通之道
让宗祠开启对话世界融通文化的窗口
文旅路径:丹阳访仙镇萧家巷-嘉山龙庆禅寺-皇陵-海会寺梁武帝史迹馆-丹阳市博物馆……
开篇语一
用“梦回”是诠释在文中有几处虚构景点,如萧家巷山门(无)、祠内明代复建宗祠石碑(已发现碑文)、祠内“梁武帝开三教圆融图”大型壁画(已有画稿)、村委会敬设的“梁武帝斋堂”(村委会现房可改造)、村大道名称“帝里大道(现有村大道只需命名)”、访仙古桥暂填保护。除此之外,文中的景点都在并对外开放。以上虚构的景点也是作者对丹阳萧家巷建立因地制宜、比较成熟文旅项目的初步构想。
此番“梦回”,并非沉溺于虚无的幻境,而是开启一场深情的文化寻根之旅。文中所述之萧家巷山门、祠内铭刻的明代复建碑记、恢弘的《梁武帝开三教圆融图》壁画,乃至村中“帝里大道”与“梁武帝斋堂”,虽为依托历史文脉所构建的景观,却绝非凭空臆想。它们是我对萧家巷千年辉煌最深切的憧憬,是对梁武帝萧衍精神遗产最诚挚的致敬,更是一种让沉睡的历史重新开口说话、让过往智慧照见当代的文化实践。于此梦中,我得以跨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思想者对话,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美术作品简介:《爱地球画展》著名画家萧炜(高艺峰)、成晓俊(成梦莲)艺术博士创作的丹阳市访仙镇帝王之乡萧家巷与“萧氏宗祠”素描作品:荣获2025世界文化遗产金奖
荣获2025世界文化遗产金奖。鸣谢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萧旭东、殷显春二位先生的素材支持!
开篇语二:
此番“梦回”,乃是一场基于历史文脉的深情邀约。文中将邂逅一些正待启幕的风景:那寓意深远的萧家巷山门、那依据新发现碑文而即将重立的明代复建宗祠石碑、那已有画稿、呼之欲出的恢弘壁画 《梁武帝开三教圆融图》 ,以及那规划中的“梁武帝斋堂”与“帝里大道”。就连那座传说悠远、为保护而暂填的访仙古桥,也静候着重现风采之日。
这些景致,虽暂未全然呈现于眼前,却绝非空中楼阁。它们是丹阳萧家巷这片千年文化名地对自身辉煌过去的深切回应,更是对其未来图景的主动擘画——一种让宗祠在三教圆融文化中开启与世界融通文化对话的憧憬与实践。于此梦中,我提前步入这座即将新生的文化场域,跨越时空,与先贤的智慧共鸣,感受那穿越千年的文明之光如何照亮今朝。
正文:
晨曦微露,嘉山如一条蛰伏的卧龙,在薄雾中苏醒。山麓之下,龙庆寺的晨钟悠然敲响,宏亮而沉厚的声波荡开晨霭,仿佛自萧梁时代穿越而来,唤醒了千年帝里之乡——丹阳萧家巷。
这萧家巷,岂是寻常巷陌?自南朝梁武帝萧衍捐宅为寺、倡行三教圆融以来,此地便不只是萧氏祖居,更成为儒释道三家思想交汇融合的人文圣地。千百年来,钟声不绝、文脉绵延,寺祠相望、民风淳厚,一代代丹阳人于此耕读传家、守护遗风,“千年文化名地”之誉,正是对其历史纵深与文化厚度的最好见证。
此刻巷内的池塘,正沐浴在旭日东升的金光中,塘水中朵朵金莲悄然绽放,犹如灿烂的笑靥,映着霞光与云影,吸引着三三两两驻足观赏的中外游客。他们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不仅为一场塘中的旭日金花,更为一趟心灵的溯源之旅。在萧氏宗祠——这座三教圆融思想的朝圣之地,感悟“菩萨皇帝”萧衍在1500年前播下的文化火种,其博大精深,至今仍光耀后世。
行程之初,一行人先走入巷中民舍,品尝被梁武帝誉为“丹阳一绝”的大麦粥。粥味质朴甘香,仿佛一口古早的温暖,瞬间联通了现代人与南朝味觉的记忆。
步入萧氏宗祠之内,所有仰望皆凝于一幅穹顶巨制。这是艺术博士萧炜(高艺峰)、成晓俊(成梦莲)倾心创作的《梁武帝开三教圆融图》——一个决定性的历史瞬间,在此定格。
壁画中,武帝萧衍褒衣博带,巍然屹立。左手擎儒家经典,右手展佛家妙谛,而浩瀚道云在其身后奔涌流转,象征“三教圆融”的开创理念,作品将“三教圆融”的宏大理念,化为可观的磅礴意象。他的身旁是跨越千百年来东西方的求道者汇聚,仿佛时空在此凝固,共聆圣音。
一位欧洲学者的低语在静默中响起,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超越了地域,它是给予全人类的一份关于融通与和平的古老启示。”一千五百年的时光倏忽而过,武帝的远见非但未曾褪色,反而愈发璀璨,照亮了当今时代对文明对话的迫切呼唤。
祠院内中央,矗立着明代复建碑刻,石色苍古、字迹遒劲。游客纷纷在此留影,不仅为记录历史,更是向这位捐宅为寺、推行佛法的皇帝致敬。此处前身,正是萧衍祖居。他所留下的,不只是一座祠堂,更是一份精神遗产——兼容、广博、慈悲与智慧。
走出宗祠,沿着青石板路继续前行
游客信步至巷中池塘。木制观景台伸向水面,见有人在此静坐冥想,感受拂过莲叶的清风,也感受时间深处的回响……
亦有游人乘观光电车轻驰,南往萧家巷外的访仙古镇。只为寻觅那蜿蜒的九曲河——它于此地静静流淌,更孕育了一段“访遇仙人”的缥缈传说。访仙古桥,便悠然卧于河上。 这座苍老的石拱桥默然横跨,桥身青藤蔓绕,似披岁月之袍;其影投于碧波,随风荡漾,宛若流动的古画。游人皆驻足桥头,凭栏远眺。但见流水悠悠,千年一瞬,仿佛一切沧桑变迁,都在此刻得到了见证。
在萧家巷中徐徐前行,塘边蓦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民国风韵的青砖黑瓦建筑——这便是“萧氏第一号民居”。古朴的窗棂与斑驳的木门静默不语,而宅前那口石砌老井,却以一如既往的澄澈,吸引着往来游人。 人们纷纷俯身探看,井水幽深如时光的瞳孔,不仅映照出此刻的好奇与笑颜,更仿佛封存着千年文化名地里,历代巷弄人家的炊烟絮语与记忆点滴。那粼粼水光,似乎在回应着每一个窥探者的遥想。
晌午,沿“帝里大道”步入村委会敬设的“梁武帝斋堂”,宛如完成了一次从胃到心的文化溯源。眼前的素斋,食材极尽本真——农家新摘的青菜,刚磨好的嫩豆腐,无一不是土地的馈赠。 举箸品尝,这简单的一餐便成了最好的课堂。我们沉浸式地体验着萧衍所倡导的素食文明,于素淡滋味中,品读出“惜物知足、回归本真”的生活哲学。这穿越千年的味道,清淡却深厚,简单而永恒,悄然完成了文化与味觉的传承。
日影西斜,中外游客在“萧家巷——帝里之乡”的牌坊前合影留念。山门巍巍,如同时代之框,将这一日的文化之旅定格成永恒记忆。
当晚,游客宿于萧家巷之北的嘉山龙庆禅寺的僚房。二人一室,清净雅致,独立卫生间兼顾现代舒适,而不失禅意。翌日拂晓,寺中早课诵经声起,低沉、重复而又安宁,不少人静静旁听,感受信仰的庄严。
早斋之后,游客乘大巴前往南朝齐梁皇陵。穿过长长的神道,两侧矗立着雄伟的石刻神兽——麒麟昂首向天,威风凛凛,其仁兽之姿彰显儒家“仁政爱民”的治国理想;天禄体态矫健,仿佛随时欲腾空而起,以祥瑞之兆暗合道家“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辟邪怒目圆睁,守护着这片神圣之地,犹如佛门护法金刚,象征佛法祛除邪魔、护佑众生的宏愿。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石兽,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威严气势,令每一位到访者都不由得肃然起敬。石刻斑驳,神道幽深,一路行走,一路遥想。那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座象征三教融合的纪念碑:儒家的伦理秩序、道家的自然超脱与佛家的慈悲护世,在此通过神兽的意象完美交融。震撼之余,也更理解了梁武帝萧衍融通诸家、共治天下的理想。
转往海会寺“梁武帝史迹馆”,众人更是身临其境。透过文献、器物与复原场景,重温萧衍倡行三教圆融的历史细节之余,游客更以身心沉浸于那段思想开放的时代:在禅堂静室中盘腿禅坐,体会佛门止观双运的清净本心;于丹房习练道家导引之术,感受气息流转、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又依古礼演习儒门揖让进退,涵养仁敬中和的君子之风。下午,他们踊跃参加了馆内举办的“三教圆融与世界融通文化论坛”,不仅聆听专家阐释,更结合日间的实践体验,热烈分享各自对三教融通与现代生活的感悟。这一日的旅程,因而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成了一趟贯通古今、身心俱入的文化修行。
是夜,再宿海会寺,复尝斋饭。清蔬淡味之中,仿佛与千年前的萧衍同席而坐,心灵交汇。
次日,一行人带着充盈的心神与明亮的思考,继续游览丹阳古城和丹阳市博物馆……
回顾这次丹阳三教圆融文旅,萧家巷的宗祠、明代复建宗祠石碑、梁武帝开三教圆融图壁画、塘内旭日金花、古井、素斋,九曲河上的访仙古桥,皇陵神道的巍巍石兽,以及海会寺梁武帝史迹馆那位追求三教圆融的菩萨皇帝的亲切感人身影,游客沉浸式儒、释、道修行实践……连同访仙镇萧家巷这条巷陌跨越千年的文脉与故事,三教圆融是世界之道已如文化的种子,飘洋过海,落在每个人的心灵中……
2025年6月15日萧炜(高艺峄)艺术博士创作“梁王颂”钢琴曲
本文作者为联合国教科文专家成员积极推动齐梁故里历史与文化为联合国世界文化申遗进展
本文作者:
艺术博士,客座教授,院士,全球中华港澳台侨联谊联盟副会长、国际艺术节艺术顾问、联合国科教文专家成员、地球村艺术大师联盟第六届主席团成员执行主席、《爱地球画展》著名主创画家、《世界名人录》入编者、荣获世界和平金奖者等。
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使命在于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来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其旗下的世界遗产公约(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活态文化传统),为我们重新审视齐梁文化提供了完美的国际框架。
有关中国联合通讯社:
是全球正义的媒体,全面发展政商国是,为全球侨商政企搭建融合国际发展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联合通社属于国家级通讯社,联合紫荆卫视国际总台传播中国好声音。中国联合通讯社社宗旨,全面宣传国家政策政令,做好正面标榜文章,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发挥作用。
中联社特约记者萧炜(高艺峰)成晓俊(成梦莲)
2025年8月31日于上海
@丹阳市人民政府@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访仙镇人民政府@萧家村委会@海会寺梁武帝史迹馆@嘉山龙庆寺@丹阳市萧氏宗亲会
来源:灾难左右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