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最近下班回家,总能在小区门口、电梯间,或是傍晚的餐饮街边,看到她们——不少才二三十、三四十岁的女性,戴着头盔、穿着骑手服,晒得发亮的脸颊上淌着汗,车速飞快,背影匆忙。
我最近下班回家,总能在小区门口、电梯间,或是傍晚的餐饮街边,看到她们——不少才二三十、三四十岁的女性,戴着头盔、穿着骑手服,晒得发亮的脸颊上淌着汗,车速飞快,背影匆忙。
说实话,每次看到,我心里都会微微一揪。
她们中的很多人,或许是谁的女儿,谁的母亲,谁的妻子。原本可能过着朝九晚五、接孩子放学、做饭等老公回家的“寻常生活”。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们选择骑上电瓶车,撑起一个家的半边天。
有人说:“当女人开始送外卖,不是女性独立了,而是日子真的难了。”
这话听着刺耳,却也道出几分现实。
我认识一位宝妈,32岁,两个孩子。老公工厂裁员后大半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房贷、补习班、日常开销一样没少。她跟我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家里断粮吧?我送外卖,时间自由点,还能顺路接孩子。”
她没说出口的是:日晒、雨淋、超时、差评、爬楼、交通安全……每一样都不容易。
有一次中午我点外卖,正午40度高温,餐迟到了半小时。开门那一刻,我愣住了——女骑手满脸是汗,身后还躲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她连连道歉:“实在对不起,孩子今天没人带……”
我赶紧说没关系,顺手拿了瓶冰水给孩子。她一直说谢谢,转身就快步跑下楼,订单提示音还在响。
那一刻我真的有点难受。
谁不想让孩子在空调房里写作业、吃冰淇淋?谁愿意带着孩子在高温里奔波、面对路人的目光和可能的投诉?
如果不是生活真的没了退路,谁肯吃这样的苦?
这几年,我们都感受到——钱没那么好挣了,工作没那么好找了,体面、轻松、收入还行的工作,更是稀缺资源。
不少男性面临失业、降薪、转型的阵痛;而很多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得快速补上收入的缺口。
送外卖、开网约车、做保洁、跑快递……这些“时间相对自由”的体力活,成了不少人“没得选的选择”。
但我也看到,真的有人,哪怕握着一手烂牌,也硬是靠着自己,把日子一点点打回来。
之前刷到过一个视频,一位单亲妈妈,初中文化,丈夫早逝,她带着一岁多的孩子送外卖。不怕累、不怕晚,一单一单地跑,一点一点地攒。
两年后,我偶然又刷到她——她居然转行做了自媒体,直播带货,脸上没了当初的仓促和疲惫,说话自信了,人也光亮了。
她没有认命。
所以她从泥泞里爬出来,重新定义了生活。
说这些,不是歌颂苦难,更不是赞美“吃苦就能成功”的鸡汤。
而是想真诚地说:每一个靠自己双手努力赚钱的人,都不丢人。每一个在困境中依旧坚持扛起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女性送外卖变多,背后或许是一个家庭的临时困境,或许是经济环境的折射,但也更是——她们的选择、勇气、和韧劲。
她们没有躺平,没有抱怨,而是骑上车,接起单,默默扛起了生活。
这世上,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体面生活。所有看起来“毫不费力”的背后,都是拼尽全力。
所以,别轻易评价任何一个在路上奔波的人。
她们可能刚送完孩子上学,可能刚照顾完老人吃药,可能只是想多挣一点钱,让家人过得稍微宽松一点。
她们不是在“卷”,也不是在“挣扎”,她们,只是在努力生活。
致敬每一个扛起生活的普通人。
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热点观察家#
来源:滑稽小丑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