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像我一样,总是制定一些计划,却草草收场。我做不到写作日更,也做不到跟孩子一起每天享受阅读时光,定好的清单和计划时常被搁置,想起来心烦,却没有力气却做,在纠结里耗光能量和时间。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像我一样,总是制定一些计划,却草草收场。我做不到写作日更,也做不到跟孩子一起每天享受阅读时光,定好的清单和计划时常被搁置,想起来心烦,却没有力气却做,在纠结里耗光能量和时间。
明明知道跟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可以提升“播客”收益,却宁愿自己玩,不愿意被孩子打扰;
明明知道账号日更可以提升账号的稳定性,提升账号收益,却做不到日更,宁愿回家睡觉,都不想安静写作;
自我的驱动力非常低,感觉自身的能量也非常低,时常对自己种种行为都产生质疑,一边怀疑自我,一边又改变不了。
分析原因发现是源于自我内耗导致的能量不足,缺乏立刻行动的能力导致越加懈怠懒惰,很容易陷入自我舒适区,又不愿走出舒适圈。
根据我自己的这三种情况,我问了Deepseek,它分别剖析,并给出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行动建议和阅读清单:
一、习惯养成,提升行动力
Deepseek推荐读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原子习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前者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后两者讲习惯养成,提升行动力、设计行动优先级;
二、减少内耗,修炼专注力
Deepseek 推荐阅读《心流》、《认知觉醒》,将专注状态,减少内耗,破解都懂但做不到的问题。
三、正念冥想,认知行为治愈法
Deepseek推荐阅读《当下的力量》
这6本书,我只浅浅阅读过《被讨厌的勇气》、《心流》,但也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度阅读和执行。
接下来会加入阅读打卡群,在社群里跟大家一起阅读,找一群读书搭子,一起从0开始一点点打破自己的固有习惯,每天一点点的进步。
除了推荐这6本涵盖心理学和方法论的书籍之外, Deepseek还给出了3个破局策略,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值得深度探讨:
1.5分钟法则:
用只做5分钟降低启动成本,利用行为惯性持续推进
5分钟法则蛮好用的,告诉自己:先开始,就做5分钟。一旦开始之后,就会产生不如把它做完的心理,如此,利用行为的惯性就能完成事情。
我自己的时间是非常不固定的,能够坚持日更,就必须抽出一个固定时间写作,很多博主会把时间放在早上或者晚上,我自己目前暂时做不到早起,因此我把时间放在中午午休时间。
吃完饭后的一个半小时,我可以利用午休的时间,做视频剪辑和写作,这段时间,就几乎都是午休更新一篇文。
午休的一个半小时仅仅够写完一篇短文,或者是写个提纲之类,但这是我唯一可控的时间点。
2.负面清单:
写下让自己反复纠结的问题,标注哪些属于不可控因素,并划掉。
不可控的时间点是晚上回家后,其实给孩子辅导作业的同时,这个时间非常不可控,要辅导孩子作业,会被不断干扰思绪,这段时间我认真想了下,其实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或者用艾草锤锤锤身体。
很多人可能都会在孩子入睡后,才开始了自己的独处时间,这段时间并不多,可能只有一个小时,却是难得宁静时光,可以用来读书精进,正好陪伴孩子读完晚安故事后,进入自己的阅读时间。
分析过自己的时间,看来真的只能放在早上,在早上醒来后,马上起床,开始写作,那么就从明天开始吧!锻炼自己早起的能力,如果坚持一周早起成功,就告诉大家这一周里如何克服自己的,没成功也会继续分析原因。
3.进度条思维:
将目标拆解为可视化步骤,每完成1%即自我反馈。
我个人其实在工作中会利用ToDo清单,划掉每天的工作,但是个人管理上,却做不到进度条思维。
其实可以尝试一下,即使不完成写作,也可以利用时间完成素材收集,在无意识刷手机的同时,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些爆款信息,标题之类的内容。
做完了这项工作也给自己一个表扬,为了节约我们可以将表扬化为实际的自我语言激励,比如:哇,已经完成了多少!就会觉得很开心。
我比较喜欢的作词作曲歌唱家李宗盛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我时常想,若是我15年前就认真的写作小说,从来没有放弃,我现在是不是已经写了好几本作品出来?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那些玩乐的时光,犹豫挣扎的时光,都是过去。
本来可以利用才华让自己成功,却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去实现一些事情。为了人生不悔,从当下开始改变,走好脚下的路,完成那些曾经许诺要完成的事情。
接下来三个月的阅读清单,希望读完这5本书,我们都成为行动派。
来源:凉柚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