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提升“小街巷” 服务“大民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12:16 1

摘要:近年来,海港区市政设施管护中心依据建成区道路实际现状,立足街巷路品质提升、功能健全、管网增效“三基点”,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微循环体系,打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畅通居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改造后的先锋路。

从2021到2024年

海港区共完成街巷路改造工程23条,改造道路总长度5683米,改造路面总面积达11.4万多平方米

完成积水点改造工程59处,新建雨水收水井136座,新建雨水管沟总长度约2069米

本报讯(通讯员高星 王华英)近年来,海港区市政设施管护中心依据建成区道路实际现状,立足街巷路品质提升、功能健全、管网增效“三基点”,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微循环体系,打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畅通居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来到改造后的纤维街北段,早市结束后清扫员正在对这条小路进行保洁作业。道路北侧,在水一方小学的操场上,足球小将在认真训练;路南的树荫下,居民在惬意地下棋聊天。秦皇岛市海港区市政设施管护中心宣教科副科长汪辰介绍说,2024年,他们对纤维街进行了系统性改造,更换了原来280米长的破损老旧混凝土路面,对主路进行了拓宽,并且重建了相应的人行道系统,便于周边的居民出行。市民李凤铭每天都要从纤维街经过,他感觉路干净了,下水道淤积的水没有了,挪车错车也比以前顺畅多了。

隐藏在城市之中的小街巷,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在细微处展示着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形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分布在城区各处的一些背街小巷,不免出现道路破损、配套设施不全、排水设施淤塞不畅等问题,成了城市治理工作中的难题,也给沿街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提到位于临河里片区的临安街,市民程志鹏就用一个字来形容:“堵”。“以前这里路况差,路面坑坑洼洼,摆摊小商贩也多,加上还有学校、幼儿园,乱哄哄的,我们打车都不好打,出租车不爱进来。”程志鹏说,现在路修好了,走车顺溜了,环境卫生有了质的提升。

为将街巷路改造工作落到实处,让周边居民真正享受到街巷路改造带来的出行新变化,“十四五”期间,海港区市政设施管护中心深入调研待改造街巷路现状,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针对混凝土路面龟裂、破损严重、连锁块缺失严重、人行道宽度不足、既有雨水沟排水不畅、路边石不规整等问题进行彻底改造,在拆除原有破损道路的基础上,硬化道路、新建沥青结构主路、路侧人行道以及雨水管网等附属设施,完善道路功能,提升汛期排水能力;合理调整主路及人行道宽度,改善区域通行环境,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实施局部通信线缆入地改造,新建、更换平顺整齐的路缘石、树池缘石等一系列改造施工,实现老街旧巷道路环境、出行条件整体改观,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城市风貌品位。海港区市政设施管护中心工程科科长刘玉梁说,“老街旧巷的改造比较复杂,每次工程实施前技术人员都要进行勘察检测,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探沟的挖掘,提前摸排清楚这个老旧复杂的管网,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实施。”

随着小街巷的改造持续深入,畅通了居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越来越多的小巷居民感受到舒适与便捷。据统计,从2021到2024年,海港区共完成街巷路改造工程23条,改造道路总长度5683米。完成积水点改造工程59处,新建雨水收水井136座,新建雨水管沟总长度约2069米,改造路面总面积达11.4万多平方米。下一步,海港区还将持续巩固取得成果,完善责任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城市“双清”工作标准,综合开展背街小巷治理,对照治理工作目标要求查漏补缺,实现街巷路管理工作的长效化、常态化,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