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国内外数万游客云集昭苏县领略万马奔腾壮景,见证2025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和美乡村·天马精英速度赛”赛场上伊犁马的卓越竞技表现;当红影星驾驭伊犁马驰骋草原,“鲜衣怒马少年时”的具象演绎,引得数千万网友艳羡……
前不久,国内外数万游客云集昭苏县领略万马奔腾壮景,见证2025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和美乡村·天马精英速度赛”赛场上伊犁马的卓越竞技表现;当红影星驾驭伊犁马驰骋草原,“鲜衣怒马少年时”的具象演绎,引得数千万网友艳羡……
新疆有着中国数量最多的马匹,草原广袤,马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在与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中,新疆马产业加快从传统畜牧业向竞技及文旅融合的转型升级步伐。其中伊犁马更是“一马当先”,以策马扬鞭之势续写产业新传奇。
科技创新强支撑
“传统人工授精依赖高成本种公马、配种站及草场。去年起我们采用创新马细管冻精技术,生产的马冻精可长期储存,突破了时空限制,仅需技术员携带液氮罐装着马冻精上门服务,即可完成配种。这项技术每年可生产优质马冻精5万剂,原先四五千元的配种费降至千元甚至更低,种公马利用率提高5—10倍,成为今后马品种改良的发展趋势。”8月15日,伊犁州昭苏马场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畜牧兽医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邓海峰在讲座中说。
邓海峰作为2025自治区“马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讲师之一,向全疆马产业从业人员介绍马细管冻精这项改变传统马匹繁殖模式的技术革新。
8月11日至15日,在新疆马产业核心区域昭苏县,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广州香港马会赛马训练有限公司及昭苏马场等单位的40位畜牧专家学者,采取现场教学、病例分析、技术演示、入户义诊等多元形式,用科技为马产业赋能。
自治区这项送科技到基层的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规模逐年扩大。今年专家人数达到了40人。
与昭苏马场同为自治区伊犁马核心育种场的伊犁种马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联合疆内外马业、马繁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成功申报实施了多个国家及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科技支撑等项目,重点攻关伊犁马育种改良技术创新等,培育出一批运动性能好、耐力强的运动马新品种(系)。
通过“产学研”合作,伊犁种马场逐步健全马匹育种、良种繁育、品种登记、健康养殖、疫病防控、调教训练等全链条产业体系。今年,该种马场伊犁马核心群将达到612匹,伊犁马保种群达264匹,已累计培育优质伊犁马种公马300余匹,改良马匹近万匹,为优质伊犁马种群繁育打下良好基础。
“经过多年选种选配,我们培育出了体格高大、遗传稳定、耐力持久、力速兼备,易于调教和骑乘的优良马种。现在伊犁马优良马匹肩高都超过了155厘米,比20多年前提高了近10厘米,竞赛水平也接近欧美纯血马。”伊犁种马场党委书记冉红军说,该种马场里培育的伊犁马轻型化趋势比较理想,调教训练后的伊犁马1000米竞跑速度能达到1分10秒以内。
“科技创新是伊犁马在现代马产业中持续领航的根本,也是整个产业的强力支撑。”中国马业协会副理事长、新疆马业协会会长、新疆农业大学教授姚新奎说,为做好良种繁育,全疆现有的80多个伊犁马人工授精配种站,引进世界顶级赛马做种马,用科技手段突破传统繁育瓶颈,实现了优质资源社会化利用。
数据显示,近10年间,伊犁马的数量从数万匹增长到目前的约36万匹。新疆马业协会伊犁马品种登记官们为伊犁马展开血样采集、体尺测量、特征拍照及电子芯片植入等系统化鉴定工作,为每匹优质伊犁马颁发专属“护照”,建立可追溯的良种马遗传数据库,为马产业繁殖培育、市场交易、赛事活动等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文旅赛事系统化
最近,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传来喜讯,伊犁马“钻石之子”凭实力碾压其他30多匹赛马,在16公里赛马中以一个马位优势夺冠。
“我们肩负着全疆马友的期待。”马主布伦别克说。这些年来,新疆马业协会倾心构建伊犁马专项赛事体系,精心打造的伊犁马性能测试系列赛,为优质伊犁马提供了专业化的成长平台。
正是通过赛事平台,“钻石之子”等一批明星赛驹相继涌现,多匹伊犁马在不同途程赛事中各擅胜场,共同构成了伊犁马的精英矩阵。
如今,伊犁马性能测试系列赛已成为伊犁马专业检测平台,相应的赛马赛事已系列化在全疆铺开,南北疆各族群众参与性高,社会反响空前热烈。
新疆马业协会初步统计,2024年以来,全疆速度赛马、耐力赛、速步赛已成功举办21个赛事日,共计45场赛事,累计线上观众超千万人次,网上话题播放量上亿人次。和美乡村·伊犁马专场拍卖会、和美乡村·天马精英速度赛、伊犁马刁羊性能测试系列赛,加上各地州举办的各种赛马活动,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参与的热门活动。
冉红军对此深有感触。他说,马产业赛事市场空间巨大,该种马场以科技育种为核、赛事品牌为翼、文旅融合为链,建成了国家级马核心育种场、体能训练馆,通过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调教竞技、马术用马等,培养的伊犁马在赛事中斩获多项荣誉,打响了伊犁马品牌。同时该种马场拓展种马产业链,开发马文化旅游、马术培训等业态,形成“种马养殖+赛事体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历史悠久的老马场焕发出全新活力。
今年3月,一匹在赛事中屡创佳绩的伊犁马“活力先生”,以30万元价格易主,创下近年伊犁马单匹交易额新高。赛事还拉动举办地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业态热度攀升。在昭苏县,“赛马+文旅”让持续半年的赛事活动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新疆马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志恒介绍,去年新疆马产业总产值约169.50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0.17%;尤其是第三产业产值56.33亿元,增长率达46.46%。为让伊犁马成为马产业更有力的领航者,协会今后将持续升级伊犁马赛事体系,重点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精品赛事,通过“赛事+”模式延伸产业链。
走向国际成趋势
“在昭苏县,我被人们对马的激情和热爱大大震撼了。”日前,来自爱尔兰的赛马养殖场场主凯文·奎尼激动地说。
60多岁的凯文一辈子从事赛马养殖繁育,此次在2025新疆伊犁天马文化旅游节上看到伊犁马万马奔腾,他对新疆马产业的繁荣感到震惊。“不同国家优秀的马进行基因交流,能得到更快更强壮的赛马。”他说。
像凯文这样的国际马友,正通过伊犁马逐步加深对新疆马产业的了解。他们的思维已从原先的赛马及文化输入,越来越多地向双向交流转变。
伊犁马卓越的表现早已引起国际赛马圈关注。自2022年起,香港赛马会与新疆马业协会展开初步接触,双方就马匹改良、赛事升级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向进行交流。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香港赛马会已协助当地搭建市场推广平台,有效助力伊犁马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22日,香港赛马会与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市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开启双方在推动新疆马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的长期合作。
根据备忘录,香港赛马会将支持新疆常态化举办伊犁马比赛,并引入国际赛事体系和技术标准,打造高规格的伊犁马品牌赛事系列,促进中华优秀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为新疆马产业发展培养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其世界级设施、丰富的生物安全知识和经验,以及与国际组织的联系等,协助新疆制订伊犁马获得国际生物安全标准认可的方案和实践路径,助力伊犁马走向世界。
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应家柏表示,伊犁马具备成为中国马文化环球标志的潜力,期待通过体育、文化和旅游活动,推动新疆与全国马产业链的经济升级,将结合丰富的经验与网络,推动中国马文化走向世界。
“合作让伊犁马品种改良提高,赛事体系、人才培养更国际化。有了国际水平的科学管理支撑,把伊犁马打造成中国‘第一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马种指日可待。伊犁马加速走向国际赛道,将加快新疆马产业现代化进程。”姚新奎说。
絮言点经
拥抱变革才能带来产业跃迁
昭苏的万马奔腾,不仅是草原盛景,更折射出新疆现代马产业的发展跃迁。
伊犁马,这一被誉为“天马”的传奇马种,正以科技、文旅、国内外合作为脉络,从传统役用向赛马、休闲骑乘、马术等转型蜕变,其本身就是新疆马产业升级的传奇。
科技是伊犁马腾飞的基石。马细管冻精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配种成本大降、种公马利用率倍增;“产学研”协同攻关育种,使伊犁马肩高提升、速度比肩欧美纯血马;电子芯片“护照”建立遗传数据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正是科技赋能,让伊犁马数量大增,筑牢了产业根基。
市场化推进和文旅融合激活了伊犁马产业乘数效应。今年7月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马场与自治区地方国有伊犁种马场从国有农牧场同时转型成国有独资有限公司,迈出市场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关键一步,让伊犁马在“农牧业+马产业”融合和科技赋能专门化品系培育等方面“奋蹄”更有力。
在新疆马业协会高效专业的推动中,线上线下赛马赛事在全疆铺开,“赛马+文旅”成为各地州县域经济增长新引擎。马文化加快转化为消费产品,拓展出广阔市场,带来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伊犁马在国内省际交流日益密切,国际合作更为其打开了全球视野。香港赛马会带来国际标准,引导伊犁马走向国际赛场。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伊犁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草原到赛场,从新疆到世界,伊犁马的奔跑之路,正是新疆马产业立足本土、拥抱变革的缩影。相信在未来,伊犁马以科技为翼、文旅为链、开放为桥,必将续写更多传奇,为新疆特色畜牧业以及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赵悦)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