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去看上海滑稽剧团的年度大戏,开场前,旁边的老阿姨兴奋地跟我唠嗑:“今天能看到顾竹君嘞,她演的上海阿姨,就像我隔壁邻居一样真实!”这话一点不假,只要顾竹君往舞台上一站,那浓浓的“上海味道”就扑面而来。从18岁踏入剧团,到如今60多岁依旧活跃在舞台,她把大半
前几天去看上海滑稽剧团的年度大戏,开场前,旁边的老阿姨兴奋地跟我唠嗑:“今天能看到顾竹君嘞,她演的上海阿姨,就像我隔壁邻居一样真实!”这话一点不假,只要顾竹君往舞台上一站,那浓浓的“上海味道”就扑面而来。从18岁踏入剧团,到如今60多岁依旧活跃在舞台,她把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滑稽戏,这里面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18岁的大胆抉择,开启舞台逐梦之旅
1981年,滑稽戏正处在黄金年代,王双柏、姚慕双这些大咖名震上海滩。刚高中毕业的顾竹君,放弃了众人眼中的铁饭碗,一头扎进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学馆。要知道,滑稽戏这行,唱念做打样样都得精通,练基本功的日子,那叫一个苦。天还没亮,顾竹君就揣着两个馒头奔向练功房,压腿、练嗓子、背台词,常常练到半夜才回家。为了演好《阿混新传》里泼辣护短的“阿混娘”,她在菜市场蹲点半个月,观察阿姨们吵架时的神态、语气,连上海话里那些俏皮的怼人话术都学得有模有样 。凭借这股子拼劲,1985年,她正式成为剧团演员,“阿混娘”一角更是火遍上海滩。
舞台上的璀璨,婚姻里的遗憾
顾竹君的第一段婚姻,是和毛猛达。两人相识于学馆,一起练功、跑龙套,婚后第二年,女儿出生,剧团里的人都羡慕这对“神仙眷侣”。可演员这职业,全国到处巡演,聚少离多是常态。更关键的是,艺术理念上的分歧,让两人矛盾渐生。顾竹君追求细腻、生活化的表演,毛猛达则偏爱夸张的喜剧效果。据说有次排戏,为了一句台词,两人能吵到深夜,不欢而散。1996年,这段维持了16年的婚姻画上句号。离婚那天,顾竹君在化妆间坐了很久,她想起新婚时毛猛达在化妆盒里塞的纸条:“以后舞台上,我永远给你搭戏。”后来有人问她恨不恨前夫,她只是摇头:“都是为了戏,没什么恨的。”毛猛达再婚后,与新搭档张小玲在舞台上默契配合,而顾竹君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前夫一句坏话,每次见面还会笑着打招呼,这份体面,在娱乐圈实属难得 。
伯乐相助,成就曲艺新星
顾竹君常说:“我这辈子最该感谢的人,是张双勤先生。”1983年,张双勤看中她在上海说唱方面的天赋,专门为她量身打造《石油塔》。为了写好这个歌颂石油工人的作品,老先生带着她跑到大庆油田体验生活,和工人一起爬钻井架、吃窝窝头。有次下大雨,顾竹君冻得瑟瑟发抖,张双勤赶忙把外套披在她身上,还语重心长地说:“要演好工人,先得知道他们有多苦。”《石油塔》一经推出便大火,顾竹君也成了曲艺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可她始终记得恩师的告诫:“红了别飘,演员的根在舞台上。”后来张双勤去世,顾竹君在葬礼上泣不成声,对着遗像说道:“师傅,您教我的,我一辈子都记着。”
演活上海女人,塑造经典角色
顾竹君演的角色,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上海味”十足。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嗲,而是骨子里透着精明、善良和韧劲。在《真名是秦雷!》里,她把仗着丈夫权势胡作非为的贾淑芬演得活灵活现,一个翻白眼、一句带嘲讽的上海话,就让观众又气又笑。《石库门的笑声》中,她化身操持一家老小的“王阿姨”,在菜市场砍价时的精明、看到邻居有困难时的热心,就像弄堂里随处可见的上海阿姨。有次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太太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顾老师,你演的就是我啊!” 除了滑稽戏,她还跨界参演不少影视剧,像《天外有天》里古灵精怪的老板娘,《啼笑往事》里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有人问她为啥能演什么像什么,她笑着回答:“我就是个普通人,平时多观察身边的人,演的时候把自己当成他们就行。”
62岁仍坚守舞台,传承滑稽戏
2023年,62岁的顾竹君还在排新戏《老上海的味道》。每天排练结束后,她都要和年轻演员一起讨论台词,一点没有前辈的架子。有新人演员透露:“顾老师对戏特别认真,半夜三点还会给我发消息,说想到了更好的表演方式。”有人劝她歇一歇,她却说:“滑稽戏需要新鲜血液,但老一辈也得撑着,不然年轻人没地方学啊。”这些年,她收了不少徒弟,把王双柏和张双勤传授给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她常对徒弟说:“别想着一夜成名,我们这行,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差一秒都不行。”
从18岁踏入剧团到现在,顾竹君在滑稽戏舞台上已经坚守了40多年。她见证了行业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如今提起过往,她总是笑着说:“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就想好好演戏,让更多人喜欢滑稽戏。” 顾竹君,就像她演了一辈子的上海女人一样,骨子里藏着坚韧,脸上带着笑意,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也把滑稽戏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