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要求下岗回家,收拾物品时大股东问我持股几个点,我笑答:51%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09:40 1

摘要:“向东,别太往心里去,公司做大了,很多事都身不由己。”赵启明靠在门框上,语气轻松。

“向东,别太往心里去,公司做大了,很多事都身不由己。”赵启明靠在门框上,语气轻松。

他顿了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用一种漫不经心的、甚至带着点调侃的口吻问道:“说起来,咱们创业那会儿,好像也给你分了点原始股吧?我这都忙忘了。

你手里……到底有几个点儿的股份来着?”

华星电子厂的车间里,永远是那股让李向东安心的味道。

机油的温热,焊锡的微酸,混合成一种属于创造的气息。

巨大的德国进口五轴机床发出沉闷的轰鸣,像一头钢铁巨兽。李向东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俯身在巨兽身旁,手指在冰冷的控制面板上拂过。

几个年轻技术员围在他身后,满眼崇拜。这台机器,只有他能玩得转。

“Z轴的伺服电机响应频率不对,”李向东直起身,喃喃自语,“参数要重新调校。”

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只有参数、图纸和冰冷的机械逻辑。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的暗流正在涌动。新来的HR总监在赵启明的授意下,推行“组织架构优化”,裁员的流言传遍了公司。

车间的老主任刘全,把他悄悄拉到角落,递上一支烟。

“向东,风声不对,”刘全愁容满面,“赵总那边,好像要对咱们这些‘老部门’下手了。”

李向东不在意地笑了笑,把烟别在耳朵上。

“怕什么?公司是靠技术吃饭的。只要我们还能拿出新产品,谁也动不了我们。”

他对自己和赵启明多年的交情,有着盲目的自信。

“老赵懂这个道理。”

02

一纸冰冷的通知书,放到了李向东的桌上。

“岗位调整与离职协商通知书”。

理由是“因公司发展需要,技术研发部将进行重组,原岗位取消”。

李向东的脑袋“嗡”的一声,像被车间的冲压机狠狠来了一下。

他捏着那张纸,冲进了赵启明的办公室。

顶层,豪华,空气里弥漫着昂贵的古龙水和茶香,这是赵启明的世界。

赵启明正穿着笔挺的西装,不紧不慢地泡着功夫茶,看到他,脸上没有丝毫惊讶。

“向东,来了。”

李向东将那张皱巴巴的通知书拍在桌上。

“这是什么意思?”

赵启明将一杯茶推到他面前,语气公事公办:“字面意思。这是公司的决定。”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作坊式管理。你放心,念在老同学的份上,N+3的补偿,一分都不会少你的。”

N+3。

这个词像一把淬了毒的刀子,捅进了李向东的心脏,将二十多年的情谊量化成了一个冰冷的数字。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里,他的思绪飘回了九十年代初。

一个破旧的自行车棚,两个年轻人。

他,李向东,押上了父母留下的老宅子,换来了第一笔资金,贡献了全部核心技术。

他,赵启明,负责跑市场,拉关系。

在一张发黄的笔记本纸上,他们用钢笔写下协议:李向东,占股51%;赵启明,占股49%。

那张纸,后来被他塑封起来,锁进了银行的保险柜。

随着公司壮大,赵启明一次次告诉他:“向东,你放心搞技术,外面的事我来摆平。你的股份是公司的根,不能动。”

李向东信了。他一头扎进技术的海洋,对公司的股权变更和权力斗争从不过问。

他天真地以为,赵启明会永远记得那个承诺。

思绪被拉回现实。李向东看着眼前这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心中最后一点幻想,彻底碎裂。

他没有再争辩,拿起通知书,转身,默默地走了出去。

03

李向东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接受了现实,一种被掏空了的、麻木的平静笼罩了他。

他找来一个空纸箱,开始收拾个人物品。动作很慢,很轻,像是在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仪式。

一个用了十几年的烙铁。

一本翻烂了的《模拟电路》。

一个刻着他名字的马克杯。

他将这些在他生命中留下过烙印的东西,一件件放进纸箱。整个过程,他一言不发,气氛压抑而悲凉。

办公室的门,不知什么时候被推开了。

赵启明走了进来,靠在门框上,双臂抱在胸前,静静地看着他。

他或许是想来看看李向东的反应,又或许,是想在最后,欣赏一下自己作为“胜利者”的姿态。

“向东,别太往心里去。公司做大了,很多事都身不由己。”

他的声音在这间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李向东没有理他,继续整理着自己的东西,仿佛他只是空气。

赵启明似乎觉得有些无趣。他顿了顿,像是为了化解尴尬,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用一种更加漫不经心的、甚至带着点调侃的口吻问道:

“说起来,咱们创业那会儿,好像也给你分了点原始股吧?我这天天忙着资本运作的事,都忙忘了。”

他向前走了两步,目光落在李向东身上,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你手里……到底有几个点儿的股份来着?”

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就像问一个老员工今年年终奖拿了多少一样随意。他潜意识里认为,李向东手里的那点“干股”,早已在历次资本运作中,被稀释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李向东收拾东西的手,停住了。

他缓缓直起身,转过头,脸上没有了之前的落寞和悲伤,反而浮现出一丝奇异而平静的笑容。

他看着赵启明,一字一顿,每一个字都说得异常清晰,像一颗颗砸在地上的钉子。

“赵总,不多不少。”

“百分之五十一。”

赵启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随即爆发出不屑的笑声:“哈哈哈哈……向东,你是不是被裁员刺激得脑子糊涂了?说什么胡话?”

李向东没有笑。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赵启明表演,然后缓缓地弯下腰,从那个他准备随身带走的、破旧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

那是一张被塑料完美塑封起来的A4纸复印件。

他没有把文件递给赵启明,只是把它轻轻地放在了自己那张堆满了图纸的办公桌上,推了过去。

“原件,在银行的保险柜里。十几年前,我就请律师做过公证。”

赵启明的笑声戛然而止,就像被人掐住了脖子。

他的目光,像被磁铁吸住一样,死死地钉在了那份复印件上。

纸张因为年代久远而微微泛黄的底色,那熟悉的、两个年轻人的笔迹,还有那个用钢笔写下的、刺眼无比的数字——“51%”。

他脸上的笑容,像是劣质的石膏一样,一块块地凝固、龟裂、剥落。

他眼中的嘲弄和优越感,在看清那份文件内容的瞬间,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然的、无法掩饰的茫然。

茫然很快变成了惊骇。

他的瞳孔猛地收缩,嘴唇无声地张开,仿佛一条被扔上岸的鱼,想要呼吸,却吸不进一丝空气。他死死地盯着那份复印件,脸色由红转白,再由白转青,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04

“这……这不可能!”赵启明的声音嘶哑,带着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颤抖,“这只是一张废纸!一张二十年前的废纸!”

他伸出手,似乎想去抓住那份复印件,但手在半空中却停住了,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它有没有用,不是你我说了算,是法律说了算。”李向东平静地收回了那份复印件,小心翼翼地放回公文包,“老赵,你精心设计了这一切,却算漏了最根本的一点。”

“我从未在任何一份股权变更协议上签过字。你稀释的,从来都只是你自己的,以及后来者的股份。”

赵启明踉跄地后退了两步,撞在了身后的文件柜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亲手推翻的,不是一个过时的工程师。

他推翻的,是华星电子的绝对控股人。是这家公司的,主人。

第二天,一封措辞严谨的律师函,如同精准制导的炸弹,在上午九点整,准时送达公司董事会所有成员,以及所有持股股东的邮箱里。

整个华星高层,瞬间引爆。

那些由赵启明一手提拔起来、平日里趾高气扬的新贵们,办公室的门第一次关得严严实实。里面是他们压低了声音的、充满恐慌的通话声。那个雷厉风行的HR总监,脸色惨白地盯着电脑屏幕,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邮箱。

而被排挤多年的老臣子们,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老主任刘全在车间接到一个电话,听着电话那头的消息,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先是震惊,然后是狂喜,最后眼眶竟有些湿润。

赵启明将自己锁在办公室里。

他引以为傲的资本关系、他精心编织的人脉网络,在这一刻集体失声了。电话那头,那些曾经称兄道弟的投资人,语气都变得异常谨慎和客套。

“启明啊,这个事……我们还需要内部评估一下。”

“赵总,我们投资的是公司,看重的是股权结构稳定……”

在“绝对控股”这四个冷冰冰的法律术语面前,所有的交情和人脉,都变得脆弱不堪。他精心构建的权力大厦,被李向东从最地基的地方,轻轻一抽,轰然倒塌。

05

一周后,华星电子临时股东大会召开。

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诡异,泾渭分明地坐着两个阵营。赵启明也来了,他坐在角落里,面如死灰,几天之内,仿佛老了十岁,身上那件昂贵的西装显得空空荡荡。

李向东坐在了主位上。

他依旧是那身干净的便服,显得与这个会议室格格不入,却又理所当然。

他没有长篇大论的演说,只是打开面前的文件夹,声音平静地像在宣读一份技术报告。

“我提议,第一项,罢免赵启明先生于本公司担任的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主席及其他所有职务。现在开始投票。”

他自己首先举起了手。随后,那些曾经被边缘化的老股东们,一个接一个,坚定地举起了手。结果毫无悬念。

赵启明彻底出局了。他离开会议室的时候,没有人看他一眼,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背影,此刻显得无比萧索。

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上演一出“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戏码。

李向东并没有自己坐上CEO的宝座。

他看着一脸不知所措的老主任刘全,走了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刘,以后公司的日常运营,就交给你了。我信你。”

刘全的嘴唇哆嗦着,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向东给自己重新设立了一个职位——首席产品官(CPO)。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叫停了所有由赵启明主导的、只为资本市场讲故事的“风口项目”,将所有资金和资源,全部重新投入到了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产品研发上。

最后一幕。

在公司新落成的、宽敞明亮的研发中心里。这里窗明几净,配备了最顶尖的设备,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图表,充满了创造的活力。

李向东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一块崭新的、结构复杂的电路板。他的身边,围着一群被他重新请回来的技术骨干。

“这个滤波电路的设计还是有冗余,”他指着电路板,眼睛里闪烁着光芒,正和大家激烈地讨论着,“我们可以尝试用新的算法来优化它,功耗至少能再降低百分之十五。”

窗外的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照了进来,洒在他的身上。

他的脸上,是那种只有在面对自己心爱之物时,才会露出的、最纯粹、也最满足的笑容。

他赢了。

他用的不是阴谋,也不是权术。

他用的,只是最初的那份坚守,和那张被锁在保险柜里、早已泛黄的承诺。

那才是他,也是这家公司,最沉默,却最坚硬的基石。

来源:方圆故事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