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10大主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7:45 2

摘要: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是由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发展的一种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它认为,当一个高度紧张的情绪结果(C)紧随一

阿尔伯特·艾利斯

Albert Ellis, 19132007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REBT),是由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发展的一种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它认为,当一个高度紧张的情绪结果(C)紧随一个重要的诱发事件(A)发生时,看似是事件A引起了结果C,但事实并非如此,情绪结果其实主要产生于个体的信念系统(B, belief system)。当一个令人不快的情绪结果发生时(比如严重的焦虑),通常都会涉及个体的非理性信念,并且当这些信念通过理智和行为的挑战而被有效地阻断时,受干扰的结果就会减轻。从一开始,REBT就将认知和情绪视为一个整体,并与思维、情感、欲望和行动相互作用。因此,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情绪-行为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

REBT的基本主张如下。

一、人具有理性潜能与非理性潜能

人们生来就具有自我建设(self-constructive)的理性潜能和自我挫败(self-defeating)的非理性潜能。人们有很多倾向,如自我维护、反思自己的想法、富有创造力、成为感官丰富的人、对他人感兴趣、从错误中学习、实现自身生命和成长的潜能。同时,人们也有另一种倾向,即自我毁灭、沉迷于短暂的享乐、怠于思考、拖拖拉拉、重复相同的错误、充满迷信、心胸狭窄、完美主义和好大喜功、逃避自身成长的潜能。

二、人的非理性潜能会受文化和家庭的影响

人们的非理性思维、自我破坏的习惯、愿望式的思维以及偏执狭隘,常常会被他们的文化和家庭所夸大。人们的受暗示性(可条件化)在早年时最强,因为他们彼时高度依赖于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强烈影响。

三、人的感知、思维、情感与行为同时发生

人是同时进行感知活动、思维加工、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因此,人同时是认知的、意动的(有目的的)和肌肉运动的主体。人们的行动很少没有经过内隐的思考。人的感觉和行动都在先前的经验、记忆和结论的监视之下。人们很少不加以思考就表达情感,因为他们的情感不仅包含对特定情境及其重要性的评价,通常也是由这种评价诱发的。人们很少不加以感知、思维和情感表达就行动,因为这些过程提供了行动的理由。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需要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感觉认知、情绪唤起和行为再学习的方法。

四、认知指导和行动取向的治疗效果更佳

尽管所有主流心理治疗都采用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而所有的方法(包括巫医治疗等非科学方法)都有可能帮助那些相信此道的当事人,但这些方法并不具备相同的效果和效率。高度认知、积极指导、布置家庭作业及训练导向的疗法,比如REBT,会显得更为有效,通常治疗的时间和次数也会更短。

五、高度重视无条件接纳自我、他人和生活

REBT强调无条件接纳的观点。具体来说,它包括无条件接纳自我、无条件接纳他人和无条件接纳生活。无条件接纳的人本主义原则对人类价值的假设是:我存在,我应该存在;我是一个容易犯错的人,我能够选择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无论我是否有伟大的成就,我都接受自己,仅仅因为我活着,仅仅因为我存在。有条件的自尊是最大的困扰之一,因为它会导致人们在做得好并被别人认可时称赞自己,而在做得不好并被他人否定时谴责自己。评定个体的特质和行为是有益的,因为这能让个体从错误中学习、提高和成长。但是,笼统地将一个人的整体价值与存在评定为“好”或者“坏”是错误的和有害的。个人的整体太过复杂而短暂,以至于难以定义和测量。因此,REBT提倡的是无条件自我接纳而不是自尊。

无条件接纳他人是指谴责其他人的邪恶思维、情感和行动,但是接受其他人是容易犯错的人,就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样。无条件接纳生活意味着鼓励人们接受不幸——我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例如所爱之人的死亡、身体残疾、飓风和洪水。

REBT承认生活包含不可避免的痛苦和快乐,接受不能改变的令人不愉快的境遇可以获得情绪稳定、自我实现和极大的满足。

六、治疗技术比治疗关系更重要

尽管当事人和治疗师之间的温暖关系是十分可取的,但REBT治疗师并不相信它是有效人格改变的必要和充分条件。REBT强调治疗师对当事人的无条件接纳,重视治疗师与当事人的紧密合作,但也积极鼓励当事人无条件接纳自己,包括接纳自己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误。此外,治疗师可能会使用教诲式讨论、行为矫正、阅读治疗、视听辅助以及行为导向的家庭作业等各种方法来促进治疗效果。为了避免当事人变得过分依赖,治疗师会经常使用冷静的方法来说服当事人最好采取自我约束和自我引导的行为。

七、REBT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REBT使用角色扮演、肯定训练、脱敏、幽默、操作性条件作用、建议、支持和一整套其他“诡计”。正如阿诺德·拉扎勒斯(Arnold Lazarus)所指出的,这种广泛的方法在帮助当事人达到深层次认知改变方面十分有效。REBT很少仅仅指向症状的消除,除非症状消除是唯一可实现的改变。REBT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检验和改变自身的一些基本价值观,特别是那些使当事人备受困扰的价值观。如果当事人极其害怕在工作中失败,那么REBT不仅会帮助当事人放弃这种特殊的症状,还会努力给他们演示减少这种“糟糕化”倾向的方法。

REBT的目标通常是帮助人们减少出现症状的潜在倾向。REBT有两种基本形式:常规的REBT,几乎等同于认知行为治疗;优化的REBT,不仅包括常规的REBT,而且强调一种深层的哲学转变。常规的REBT倾向于教会当事人理性的思考或健康的行为;优化的REBT则是通过教会当事人如何驳斥非理性观念和不健康的行为,从而成为更富有创造性、科学性和怀疑精神的思想者。

八、非理性信念是个体心理障碍的根源

REBT认为,大部分的神经官能症问题涉及不切实际的、无逻辑的、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假如逻辑经验和注重实用的思维方式能够有力地驳斥产生困扰的观念,这些观念就会消减。无论当事人的遗传多么具有破坏性,无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创伤,当事人之所以经常对不幸事件(A)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主要是因为他们现有的一些教条的、非理性的、未经检验的信念(B)。由于这些信念是不切实际的,它们经不得起理性的审视。这些信念将自身和他人神圣化或妖魔化,一旦将其付诸实践检验,它们就会倾向于衰退。例如,一位有严重情绪困扰的女性,如果她的爱人拒绝她,她不仅会认为这是令人不快的,而且她还倾向于相信:(1)这是糟糕的;(2)她无法承受;(3)她不应该也不能被拒绝;(4)她永远也不会被一个称心如意的伴侣所接受;(5)她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因为爱人拒绝了她;(6)她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她应该被拒绝。这些常见的隐性假设是不合逻辑的、不切实际的,并具有破坏性。REBT治疗师会将这些假设揭露出来并进行驳斥,他们会向当事人展示如何更灵活和更科学地思考。在一定程度上,REBT治疗师就是揭露和怀疑的科学家。

九、驳斥非理性信念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REBT主张,人们生活中的那些诱发事件或不幸(A)是如何作用的,它们不是直接引发情绪结果(C);这些结果源于人们对诱发事件和不幸的解读,即源于他们对这些事件不切实际或过分泛化的信念(B)。因此,烦躁焦虑的“真正”原因主要在于人本身,而不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件(即使可怕的经历也明显会对人们的所思所感产生很大影响)。REBT为当事人提供了许多强有力的领悟。第一种领悟是,一个人的自我挫败行为往往是A(不幸事件)和B(有关A的信念)的交互作用导致的。因此,心理困扰(C)往往遵循公式:A-B-C。

第二种领悟是让人们了解,虽然他们过去在情绪上备受困扰(或者说是他们自寻烦恼),但他们现在心烦意乱是因为他们一再向自己灌输具有相似结构的信念。这些信念持续存在,是因为人们一旦被“条件化”了,就会“自动地”秉持这些信念。此时此地,人们仍然在积极地强化这些信念,他们当下主动的自我宣传和自我建构使得那些信念仍然非常活跃。除非人们能充分承认并承担自己对功能失调信念持续存在的责任,否则他们很难根除这些信念。

第三种领悟是,只有努力工作和练习才能纠正非理性信念,并保持它们的正确性。仅仅有第一种领悟和第二种领悟是不够的!承诺不断反驳非理性信念,不断采取行动来消除这些信念,才有可能消除或减少它们。

十、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交互影响的

历史上,心理学被认为是探讨刺激—反应(S-R)的科学。后来,人们发现相似的刺激在不同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意味着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可能存在某些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个体反应的多样性。

在这里,用类比可能有助于说明问题。假设你从同一个地点以恰好相同的力击打同一个台球,让球经桌边反弹,这颗球总是会回到相同的地点。否则,没有人会打台球。因此,击打台球就是刺激(S),球的运动就是反应(R)。然而,假设在台球的内部有一个小人,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球被击打之后的方向和速度。于是,球就能够往不同的位置上移动,因为球里的小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它。

19世纪晚期,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ames McKeen Cattell)将一个类似的概念引入心理学界,当时他正在德国莱比锡跟随冯特学习。由此,他开创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心理学,称为特殊规律心理学(idiographic psychology),与之相对应的是冯特和他的学生所从事的心理学,即一般规律心理学(nomothetic psychology)。冯特和他的追随者探索的是一般行为或刺激—反应(S-R)行为,他们往往不重视个体差异,认为均数可以揭示真理。卡特尔反对这种看法,他开创的是承认个体差异重要性的心理学。结果,S-R概念转变为S-O-R概念。O 代表“有机体”,但它真正的含义是那颗球(或人)拥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像一个没有思想的球那样精确地前行,因为O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REBT包含完全相同的概念。RE代表了心理的内容:理性和情绪。REBT治疗师试图改变人们的思维和感受,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的哲学系统(philosophy),目的是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崭新理解(理性)和全新的感受(情绪),让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REBT治疗师通过向当事人展示如何将思维与情感结合起来,从而赋予台球中的那个小人改变方向的能力。当球被再次击打时(面对特定刺激),这个球将不再重蹈覆辙。

在REBT中,我们希望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和感受赋予他们能量,使他们产生不一样的行为,即符合当事人、治疗师乃至社会所期望的方式。同时,REBT鼓励人们采取不一样的行动——这就是B(行为)的产生——因而产生不一样的思维和感受。这种互动是双向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看似是相互独立的过程,但它们实际上是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并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当你思考的时候,你同时在感受和行动;当你感受的时候,你同时在思考和行动;当你行动的时候,你也同时在思考和感受。这正是REBT使用这么多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方法来帮助当事人改变他们困扰的原因。

本文作者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哲学博士,出版过80多本书、发表过800多篇论文,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开创者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除写作外,他还训练和督导心理治疗师,他在临床实践中曾帮助过数以千计的当事人。在他逝世后的2013年,美国心理学会(APA)追授他心理学终身杰出贡献奖。

黛比·约菲·艾利斯(Debbi Joffe Ellis)

替代医学博士(MDAM),执业心理学家和心理健康咨询师、写作者和演讲者。在她丈夫阿尔伯特·艾利斯2007 年去世之前,他们经常共同主持公开、专业的工作坊。她目前仍然在进行临床治疗实践,并在全球开展有关REBT 的演讲和培训。

摘自:

当代心理治疗(第10版)

丹尼·韦丁 雷蒙德·科尔西尼 主编

Danny Wedding

Raymond J. Corsini

伍新春 等 译

978-7-300-29729-3

2021年9月

/豆瓣评分9.7的

心理咨询入门神作!/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