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秉烛传薪火,半生躬耕谱师魂|刘预华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1 04:23 1

摘要:至今,在我锁石老家的抽屉里,还压着一张泛黄的草稿纸。纸面上,△ABC的角平分线AD画得歪歪扭扭,旁边用铅笔标注着“BD/DC = AB/AC”,末尾还有个小小的问号——这是30多年前,王小义追着我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咋证”时,我随手画的示意图。如今再摸这张纸,

左手秉烛传薪火,半生躬耕谱师魂

——我的学生王小义与乡村教育的三十年

至今,在我锁石老家的抽屉里,还压着一张泛黄的草稿纸。纸面上,△ABC的角平分线AD画得歪歪扭扭,旁边用铅笔标注着“BD/DC = AB/AC”,末尾还有个小小的问号——这是30多年前,王小义追着我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咋证”时,我随手画的示意图。如今再摸这张纸,指尖处总能浮现另一个画面:如今已身披全国优秀教师、湖南好人、中国好人等荣誉的他,用蜷曲的右手勾着小学课本,左手在黑板上一笔一画教孩子数方块、算面积,那背影,一立就是三十年。

我来自位于双峰西部重镇青树坪的百年老校,是娄底市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的一线高级教师,教学经历具有跨学段、跨学科、跨学校特色。38年足迹踏过四乡镇五所学校。见过太多聪明的、勤奋的学生,却唯独忘不了锁石中学教室里的王小义——那个坐在后排,左手攥笔攥得指节发白的少年。

那时他因脊髓灰质炎落下后遗症,右手蜷曲得没法握笔,右腿比左腿短5厘米,走路都有些不稳。可上数学课的时候,他的眼神比谁都亮。我讲“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推导完“作平行线”的证法,全班都在抄笔记,他却盯着黑板皱着眉。下课铃响,他一瘸一拐追上来,左手捏着满是演算痕迹的草稿纸,上面画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刘老师,要是过D作两条垂线,用角平分线到两边距离相等,能不能证出来?”他指着草稿纸上的F、G两个垂足,眼里满是“不弄明白不罢休”的劲。我当时告诉他用面积关系可以证出来,同时不禁感叹,这孩子的“较真”,不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是要把知识的“根”扎深——这份劲头,后来成了他教农村孩子的“秘诀”。

1995年,王小义成了丰稼小学的老师,教三四年级数学。开学没几天,就有家长悄悄跟我说:“刘老师,小义这手,写字都费劲,能教好孩子算题吗?”我没替他辩解,因为我知道,他从不靠嘴说。那段时间,他把学校的黑板当成了练习本,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用左手练写数字、画图形。数字“8”总写得歪,他就描着格子练;画长方形总不对称,他就用尺子比着画,直到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连端碗都得用左手托着右胳膊。

真正让家长们放心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锁石镇,碰到丰稼小学的李婶,她拉着我的手说:“我之前还担心呢,直到有天路过教室,看见小义老师教‘长方形面积’,他左手拿着硬纸板做的小方块,蹲在地上跟孩子一起拼,嘴里还跟孩子唠:‘你看,长摆5个方块,宽摆3个,咱们数一数,一共多少个呀?’我家娃以前算面积总出错,现在回家就拿积木拼图形,期末数学还考了全班第一!”原来,他把当年钻研定理的“钻劲”,变成了教孩子的“耐心”——农村孩子基础弱,他就把抽象的公式,全变成摸得着的“玩具”;孩子算错了题,他不批评,而是用红笔圈出“错在哪”,再拿着小方块重新讲一遍。

韩愈说“师者,传道为先”。我教了一辈子书,总觉得“传道”是大道理,可王小义却把它过成了日常。在双牌小学教五年级时,班上12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他记得每个孩子的生日,自掏腰包买蛋糕,带着全班一起唱生日歌;他把这几个孩子接回自己家,管吃管住,一分钱都不收。可那时候,他自己的家正处在“风雨里”:老父亲患脑出血、帕金森综合症,卧病在床11年,他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给父亲擦身、喂药,再赶去学校;老母亲得了胆囊癌,他下了课就往医院跑,夜里在病床边改作业;妻子还因车祸卧床半年,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我打电话劝他“别太累”,他却笑着说:“刘老师,您当年教我‘学知识要踏实’,教孩子不也一样?这些娃缺人疼,我多帮一把,他们就能多走一步。”

后来他当校长,管学校的样子,像极了当年他算数学题——一步都不慌,一点都不漏。2021年他去育贤小学当校长,那所学校偏远得很,没水井、没好书,连入校的路都是泥路。他拿着笔记本跟我“算账”:“先解决喝水的问题,跟村委商量打口井;再找爱心企业捐图书,让孩子有书读;最后修条水泥路,别让孩子雨天摔跟头。”没过多久,他真的做到了——水井打了,1500多册图书摆进了教室,6万多元捐来的钱修好了水泥路。上次我去育贤小学,走在干净的水泥路上,看着窗边读书的孩子,忽然觉得,他办学校就像当年教孩子算题,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能算出“答案”。

而今三十年过去了,王小义用左手送走了600多个农村孩子,80多人考上了重点大学,几十人跟他一样当了老师。他的儿子王牧深受父亲影响,大学毕业后考入广东茂名从教,真正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教育接力棒”——将这份扎根教育的热忱与坚守,从湖南乡村延伸到岭南大地,播撒到了更广阔的土地上。上次去育贤小学,正好碰到课间,我望着窗边伫立的王小义,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王牧在茂名校园里教孩子解题的模样,忽然想起瞥见王小义给王牧发的消息:“当年你刘爷爷教我‘知识要学透才能教给别人’,现在我告诉你,‘对孩子要用心,比啥都重要’。”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王小义身上,落在黑板上那行“长方形面积=长×宽”上。我摸了摸口袋里那张泛黄的草稿纸,忽然明白:王小义这辈子,没白用左手写板书。他教的不只是数学题,是让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他传的不只是知识,是让乡村教育有温度的“魂”。而那张草稿纸上的问号,早已被他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被父子俩跨越千里的教育传承,写成了教育事业里最动人的答案。

#'记录本地生活##今日所见所闻##万能生活指南##分享城市新鲜事##分享每日感悟##我的读书笔记##我的小众收藏##我的宝藏兴趣##每天说一句生活感悟#

来源:鸿灿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