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后台总有人问:“全民社保到底啥时候能实现?现在身边还是有人看病、养老没保障。”这话问得实在,我也没法给个准日子,但今年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新动作,确实都往“人人有社保”的方向使劲,咱老百姓能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近后台总有人问:“全民社保到底啥时候能实现?现在身边还是有人看病、养老没保障。”这话问得实在,我也没法给个准日子,但今年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新动作,确实都往“人人有社保”的方向使劲,咱老百姓能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了把这事说透,我查了人社部、医保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还跟社区社保窗口的工作人员聊了半天,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些新变化,看看咱离全民社保到底近了多少。
先搞清楚:现在还有谁没被社保“兜住”?
聊全民社保,得先知道眼下还有哪些人没跟上。看今年上半年的统计,主要是三类人:
第一类是灵活就业的,像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路边摆摊的。他们没固定单位,之前自己交社保又贵又麻烦——一线城市交职工养老加医保,一个月最少一千多,对收入不稳定的人来说压力不小;还得跑社保局填表格,不少人嫌麻烦就干脆不交了。全国灵活就业者超2亿人,好多人只交了居民医保,养老保障基本是空白。
第二类是农村老人和低收入家庭。虽说城乡居民社保覆盖范围已经挺广,但有些农村老人觉得“钱交了当下用不上”,就不愿参保;还有些低收入家庭,连每年几百块的保费都觉得有压力,拖来拖去就断缴了。
第三类是新业态从业者,比如个体主播、做跨境电商的小卖家。这些职业太新,之前政策没跟上,他们想参保都不知道找哪儿——问社保局,说不是企业职工;问社区,说不算普通灵活就业,卡在中间没处去,慢慢就成了“社保空白户”。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针对这几类人的新政策一个接一个,不少“参保难”的问题正在解决。
新动向一:灵活就业社保“降价又省事”,门槛低多了
之前灵活就业者参保,最大的坎是“贵”和“麻烦”,今年这俩问题都有了新解法。
年初国家就说要“优化灵活就业社保缴费”,现在不少地方已经落地了。比如山东、河南把灵活就业社保的缴费基数下限调低了——河南之前下限是3481元,现在降到3179元,算下来一个月养老加医保能少交几十块,一年就能省大几百。更方便的是,现在大多地方能线上参保,在当地社保APP上填个身份证号、选个缴费档次,几分钟就搞定,不用再跑线下社保局。
还有个贴心政策:不少地方推出了社保缓缴。要是灵活就业者遇到几个月没收入的情况,能申请先不交社保,等后续有钱了再补,而且不罚滞纳金,也不影响社保年限。对收入忽高忽低的人来说,这相当于多了个“缓冲垫”,不用再担心一没收入就断缴社保。
新动向二:农村社保有“政府帮衬”,没参保的人少了
农村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参保难,主要是两个原因:“交不起”和“不想交”,今年各地都针对这两点下了功夫。
先解决“交不起”的问题。现在很多省份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参保,补贴力度大了不少。比如江苏,农村低保户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自己只需要交20%,剩下的80%由政府补;甘肃更实在,农村特困人员参保,政府直接全额补贴保费,自己一分钱不用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有补贴,交200元档次的,政府补40元;交5000元档次的,政府补300元,交得越多补得越多,不少农村老人算完账,觉得“划算”,就主动参保了。
再说说“不想交”的问题。之前有些农村老人觉得“养老保要等十几年才领钱,不划算”,今年各地都在村里设了“社保宣传员”,用方言讲政策、算明白账。比如跟老人说“现在每年交2000元,交满15年,60岁后每个月能领300多,够日常买菜吃药”,还帮老人查家里子女的社保情况,让子女也劝老人参保。
还有个方便的服务:今年不少地方搞“上门办社保”。社保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到村里,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拍照、填信息,现场就能办参保,不用老人再折腾去镇上的社保所。从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社保参保率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涨得尤其明显。
新动向三:新业态从业者有了“专属通道”,不用再“没处交”
之前做直播、开网店的新业态从业者,想参保都没门路——找社保局,说不是企业职工;找社区,说不算灵活就业,卡在中间特别尴尬。
今年3月,人社部专门出了文件,明确这些新业态从业者能“自愿参加灵活就业社保”,还要求各地开通“专属通道”。现在浙江、广东这些新业态多的省份,已经有了具体办法。
比如浙江在“浙里办”APP上专门设了“新业态社保”入口,主播、电商卖家只要传个营业执照或平台入驻证明,就能按灵活就业身份参保,还能享受和普通灵活就业者一样的降费、缓缴政策;广东更直接,跟淘宝、拼多多这些平台合作,卖家在后台就能收到参保提醒,点一下就能跳转到社保缴费页面,不用自己再找渠道。
有些地方还在试“新业态专项社保”。比如深圳针对网约车司机搞了“职业伤害保障”,司机每个月交20块,要是工作中受伤,能按工伤标准报销,解决了他们“怕受伤、没保障”的顾虑。
全民社保“后天”能到吗?这几个问题还得慢慢解
虽说现在有不少好变化,但要真正实现全民社保,还有几个问题得一步步解决。
第一个是“社保转移还不够方便”。比如有人之前在老家交居民社保,后来去城市做灵活就业交职工社保,想把之前的居民社保年限转成职工社保年限,现在很多地方还办不了,只能重新算年限,不少人觉得“之前的钱白交了”,参保积极性就受影响。不过今年国家已经说要“优化转移流程”,后续应该会有改进。
第二个是“不同社保待遇差距还在”。比如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能到80%左右,居民医保大多是60%;职工养老金也比居民养老金多不少。虽说差距是因为缴费多少不一样,但还是有人希望“多交多得,少交也能有基本保障”,这得在待遇平衡上再下功夫。
第三个是“有些人群参保意识还得提”。比如不少年轻人觉得“身体好不用交医保”“养老还早不用交养老保”,还有些新业态从业者觉得“这行不稳定,交社保没用”。这得靠更接地气的宣传,让大家明白社保是“平时交小钱,难时靠得住”,主动参保才好。
最后说句实在的:全民社保没到“后天”,但一直在靠近
可能有人还会问:“到底哪天才算全民社保?”其实不用纠结具体日子,从现在的新动向能看出来,国家正在把没保障的人一个个拉进社保“安全网”——灵活就业者交社保更便宜了,农村老人有政府帮衬了,新业态从业者有地方参保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进步。
对咱老百姓来说,能做的就是“有机会参保就别错过”。比如在外地打零工,能交灵活就业社保就交;农村老家的老人符合补贴条件,就帮他们办好;自己做新业态,看看当地有没有专属政策,尽早参保。毕竟社保不是“白花的钱”,而是以后看病、养老的“底气”。
相信以后政策会越来越完善,参保会越来越方便,全民社保的“后天”肯定不会太远,到时候咱们每个人都能有医疗、养老的基本保障,不用再为“没保障”犯愁。
来源:馨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