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工程,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自2023年11月主体工程全面开工以来,在浙西南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3月,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7亿元,占总投资88.2亿元的59.7%,地下厂房主附洞室群开挖量突破83.6万立方米,引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能源工程,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自2023年11月主体工程全面开工以来,在浙西南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稳步推进。截至2025年3月,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7亿元,占总投资88.2亿元的59.7%,地下厂房主附洞室群开挖量突破83.6万立方米,引水隧洞单月掘进速度达228米,工程进度较原计划提前4.2个月。该电站装机容量1400兆瓦,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电网调节能力最强的抽水蓄能枢纽,年发电量达14亿千瓦时,可满足丽水市全域3天用电需求,对保障华东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工程规模与核心技术参数
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与竹源乡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19°11′、北纬28°16′,占地面积约9.8平方公里。电站采用“一洞四机”布置方案,安装4台单机容量350兆瓦的立轴单级混流可逆式机组,额定水头499米,最大扬程537米,单机额定流量68.5立方米/秒。上水库正常蓄水位939米,死水位907米,调节库容804万立方米;下水库正常蓄水位442米,死水位408米,调节库容805万立方米,库容偏差严格控制在±0.5%以内。输水系统总长3017米,其中高压管道采用800兆帕级钢板焊接,最大承压能力达12.3兆帕,居国内同类工程前列。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18.7亿千瓦时,综合效率75.1%,调峰填谷响应时间小于90秒,可在2分钟内实现1400兆瓦满负荷发电。
项目总投资88.2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63.5亿元,环保专项投入4.8亿元,移民安置费用3.2亿元。建设总工期72个月,计划2027年12月首台机组投产,2029年6月实现全容量并网。
施工进展与技术突破
在浙西南强风化岩层地质条件下,项目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截至2025年3月,地下厂房已完成五层开挖,主厂房长238米、宽28米、高57米,岩锚梁混凝土浇筑精度达到±0.8毫米,超过设计标准40%。引水隧洞采用双护盾TBM硬岩掘进机,刀盘直径7.2米,创下月进尺228米的省内纪录,围岩变形量控制在2.5毫米以内。针对高水头压力管道施工,研发了800兆帕级钢板环缝自动焊接工艺,焊缝一次合格率达99.6%,较传统工艺提升12%。
生态保护方面,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和膜过滤处理后回用率达85%,减少新鲜水取用量日均1200吨;435万立方米开挖料综合利用率达97.3%,减少弃渣场占地38公顷。噪声控制采用微差爆破与吸声屏障技术,施工区边界噪声值稳定在52分贝以下,低于国家标准8分贝。
经济社会效益与能源调节功能
电站建成后,每年可为浙江电网节约标准煤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2万吨、氮氧化物780吨。通过配套丽水市已建成的820万千瓦光伏和风电装机,可将新能源弃电率从15.6%降至10.3%,年增新能源消纳量9.8亿千瓦时。在电网调峰方面,电站可平抑浙江电网日内负荷峰谷差达21%,提升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11个百分点。
经济层面,项目建设直接带动当地钢材、水泥等建材消费27.3亿元,施工期创造就业岗位3120个,其中本地务工人员占比67%。运营期每年可为地方财政贡献税收1.9亿元,并通过库区周边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与低碳实践
环评阶段对瓯江支流小港流域进行历时22个月的水生态监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2.7平方公里,移植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珍稀植物1.2万株。上、下水库间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确保下游河道最小生态流量不低于0.85立方米/秒。库区边坡采用客土喷播技术修复,植被覆盖率从施工前的31%提升至竣工后的68%。
中国电建集团联合浙江大学建立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对施工全过程碳排放实施动态监控,预计建设期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9%。
当前建设意义与示范价值
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突破三大技术壁垒:首创500米级高水头压力管道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建立强风化岩层地下洞室群稳定控制标准;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超大型机组快速安装工艺。其技术参数已形成14项国家专利和6部行业标准,为福建周宁、江西奉新等后续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能源互联的关键节点,该电站投运后可将浙江电网调节能力提升至1860万千瓦,支撑全省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45%的目标。其建设管理模式为山地型抽水蓄能项目树立标杆,标志着我国在中等水头、大容量机组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大汇物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