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李在明为啥不来参加9·3大阅兵?理由听起来挺“硬气”——要顾及韩美同盟。潜台词就是:我还没去美国“拜码头”呢,哪能先跑到中国来串门?这顺序乱了,大哥不高兴咋办?
要说李在明为啥不来参加9·3大阅兵?理由听起来挺“硬气”——要顾及韩美同盟。潜台词就是:我还没去美国“拜码头”呢,哪能先跑到中国来串门?这顺序乱了,大哥不高兴咋办?
于是乎,我们看到他给自己排了个“魔鬼行程”:8月底,先闪现日本跟新首相石破茂喝杯茶,紧接着马不停蹄地飞往美国,跟特朗普来了个“特李会”。这时间点掐得,你说巧不巧?偏偏就跟中国的阅兵式“撞车”了。这哪是时间冲突,这分明是外交优先级的“现场直播”啊!在他心里,美日这两位“邻居”的份量,显然比咱们这位“老朋友”要重得多。
当然,李在明也不是完全不给面子。他琢磨着,总统本人不去,派个“二把手”总行吧?于是,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这位在韩国礼宾名单上排第二号的人物,就领着“替补队员”的差事,准备来华捧场。这就像请人吃满汉全席,主宾说“有事来不了,派我助理来尝尝”,你说这饭局,还有那个味儿吗?中方不计前嫌,照样把邀请函送到禹元植手里,这大国气度,可以说是给足了。但话说回来,这种“降格”的诚意,能值几分?恐怕双方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就在韩国忙着在美中之间“走钢丝”的时候,北边的邻居朝鲜,直接给韩国送来了一份“大礼”——还是带刺的那种。金正恩的妹妹金与正,那位向来以言辞犀利著称的“第一公主”,直接开炮,说韩国“不配成为我们的对话对象”。这话说的,简直是当众给了韩国一记响亮的耳光,连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留。
为啥金与正这么硬气?说白了,就是看穿了韩国的“软肋”。韩国在对朝问题上,什么时候能真正自己做主过?表面上喊着“对话”,转头就跟着美国搞军演、加制裁。这种“两面派”的把戏,看一次两次是新鲜,看多了谁不烦?在朝鲜眼里,韩国就像个“提线木偶”,线的那头,攥在华盛顿手里。跟一个木偶谈什么国家大事?这不是浪费时间嘛!
这下,东北亚的“牌桌”上,局面就更清晰了。中国这边,高规格接待朝鲜的“二把手”崔龙海,人家还很可能要登上阅兵式的观礼台。这跟韩国议长代表团一对比,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无声的安排,比说一万句都管用,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谁是真朋友,谁只是“普通朋友”。
李在明这波操作,看似是稳住了“美国大哥”,实则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不得罪美国,连亲自来华的勇气都没有,结果呢?中韩关系好不容易回暖的势头,眼瞅着又要凉了半截。更尴尬的是,韩国现在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一边要紧紧抱着美国的大腿求“保护”,一边又不得不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家门口那个“不好惹”的邻居。
这就叫“骑虎难下”。想讨好美国,就得疏远中国;想改善对朝关系,又绕不开美国。这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最后落得个里外不是人。李在明以为走的是一步“稳棋”,没想到却让韩国的外交空间变得越来越窄,在东北亚这个大棋局里,走得越来越被动。
说到底,国际关系不是“过家家”,更不是简单的“站队游戏”。一门心思“亲美”,以为抱紧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到头来可能发现,自己只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随时可以被牺牲。当邻居们都开始“抱团取暖”,你却还在忙着给远方的大哥“递投名状”,这份“亲美的代价”,最后到底由谁来买单?恐怕,只有韩国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