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农用地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虽能有效保墒增温、抑制杂草,但不可降解特性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严重的“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并威胁生态环境。发展可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途径。液体地膜因其可机械喷施、全生物降解等优势受到关注,但早期产品多以石油
图片来源:摄图网
传统农用地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虽能有效保墒增温、抑制杂草,但不可降解特性导致长期使用后产生严重的“白色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并威胁生态环境。发展可生物降解地膜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途径。液体地膜因其可机械喷施、全生物降解等优势受到关注,但早期产品多以石油沥青或褐煤改性制备,存在原料不可再生、降解产物有毒等问题。同时,现有可降解地膜功能单一,且降解后资源价值未被充分利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吴义强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竹残渣的多功能液体缓释地膜,实现农业覆盖膜的多效协同应用,如土壤保温保湿、杂草抑制、硒元素缓释及作物生长促进等。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季铵化木质素(QL)的静电交联,引入聚乙烯醇(PVA)和含硒交联剂,制备出可喷施成膜的PVA@CMC/QL液体地膜,45天土壤降解率达83.5%,兼具优异氧气阻隔、紫外屏蔽及杂草抑制性能。盆栽试验表明,该膜覆盖下小白菜根、茎分别增长3.8 cm与1.2 cm,植株硒含量提升至28.5 μg/kg,较未覆膜对照提高约95倍;机制研究揭示,膜体渐进矿化同步释放能被植物吸收的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经根系高效吸收后实现“地膜降解-硒营养化”闭环,为绿色农业与“以竹代塑”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生物质高值化路径。(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Research,2025,8(0685))☟《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科技新闻、科技评论、专稿专题、综述、论文、政策建议、科技人文等。
来源:科技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