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让人纠结的是:前几年买车时销售常说“电车比油车省得多”,结果现在有些人三四年就盘算换车,一算账才发现——省下的油费,根本抵不上贬值的损失!
#我的汽车生活日记##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把电车当成“手机”一样讨论?
“今年新款续航多了100公里”、“老款芯片跟不上了”、“我的车才两年居然就过时了”……
这些对话是不是越来越耳熟?
更让人纠结的是:前几年买车时销售常说“电车比油车省得多”,结果现在有些人三四年就盘算换车,一算账才发现——省下的油费,根本抵不上贬值的损失!
一、电车越来越像“快消品”,背后有三大推手
1. 迭代速度追上手机
传统燃油车“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的节奏彻底被打破。现在新能源品牌恨不得“半年一升级,一年一换代”,光2025年1-7月,就有超过500款电车扎堆上市。从2021年至今,已有近4400款新能源车进入免税目录——选择多到让人眼花,也让人焦虑:现在买,是不是明年就落后了?
2. 卖车越来越像卖数码
新车发布会不再讲底盘调校和机械质感,而是狂卷“芯片算力”、“雷达数量”、“续航破千”。更关键的是,很多车采用“硬件预埋+软件付费”模式:硬件先装上,功能等OTA解锁……这让买车变得更像“买手机”,出手那一刻,就已经在为明年的技术买单。
3. 电池与智能硬件的“摩尔定律”
电池健康度通常以每年2-3%的速度衰减,开三四年后面临续航明显缩水;智能芯片和传感器更是迭代飞快,2022年的“顶配智驾”,到2025年可能连入门都算不上。这种技术迭代,逼得人想“追新”。
二、很多人没意识到:3年换车,成本高得吓人!
我们以一台10万元的电车为例,如果你开3年就卖:
也就是说:如果你3年换车,每年实际用车成本接近2.5万元!此前省下的油费,可能完全覆盖不了折旧损失。
更扎心的是——有些品牌车型3年残值率甚至低于30%,10万买的车,3年后只能卖3万不到……
三、为什么你的电车可能比别人的更不保值?
1. 电池健康度是硬指标
电池健康度(SOH)低于80%,二手价格会大幅下降。但很多车企的质保条款要求电池健康度低于70%才可免费更换——而正常用车三四年,健康度往往还在85%以上。这意味着:换电池得自费,而费用可能比车价还高。
2. 品牌决定残值天花板
目前二手车市场已经出现明显分化:像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品牌,3年保值率仍可维持在50%-55%;但一些新势力或冷门品牌,残值率可能直接“腰斩”甚至更低。
3. 技术迭代加速“淘汰”
一旦行业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如2025年可能量产的固态电池、续航破1000公里等),老款车型的贬值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四、电车还能买吗?关键看你怎么用!
电车的本质仍是耐用消费品,但它是否适合你,取决于以下场景:
适合买电车并长期持有的人:年行驶里程2万公里以上、有家充桩、准备开5年以上——电费省得明显,也能摊薄前期的折旧成本。
可能更适合油车的人:年里程低于1万公里、无固定充电条件、计划3-5年就换车——电车前期贬值太快,短期持有反而损失更大。
如果你追求新技术,不怕折旧: 那你可以像换手机一样换电车,但必须接受高折旧成本,建议选择保值率较高的品牌。
结论:电车≠快消品,但它的迭代节奏和贬值曲线正在逼近快消品。
专家指出,90%的人只算“电费比油费省多少”,却忽略了“早期折旧率更高”这一关键事实。
如果你正在考虑买电车,一定要问自己:
我是否愿意持有它5年以上?
我能否接受3年后残值只剩一半?
我是否真的需要每年更新的智能功能?
理智的选择是:
要么买高保值率车型,降低换车损失;
要么买性价比高的车,开得久一点,摊薄成本。
记住:没有绝对完美的车,只有符合你用车习惯和经济账的选择。这笔账,只有你自己能算清楚。
来源:呱唧呱唧足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