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西上林这个偏远县城,一群普通人因贫困而远走他乡,前往非洲加纳追逐黄金梦想。他们凭借独特技术,在黄金海岸上挖掘财富,日收入可达近10万元,甚至直接用金子结算交易。暴富的喜悦与危险的阴影交织,究竟这些上林人如何在异国土地上书写故事?
在广西上林这个偏远县城,一群普通人因贫困而远走他乡,前往非洲加纳追逐黄金梦想。他们凭借独特技术,在黄金海岸上挖掘财富,日收入可达近10万元,甚至直接用金子结算交易。暴富的喜悦与危险的阴影交织,究竟这些上林人如何在异国土地上书写故事?
上林帮在加纳的淘金活动,让许多人迅速积累起巨额财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得奢华而独特。加纳作为非洲重要的黄金产地,拥有丰富的冲积金矿资源,上林人利用带来的砂泵设备,从河床和土壤中高效提取金砂。一些矿点在高峰期每天能产出数百克纯金,按照当时的金价计算,这相当于近1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更有幸运的矿场,一天产金量超过一千克,这些黄金不需要复杂提炼,就能直接作为货币使用。在交易中,上林人常常省去现金环节,直接用称重的金块或金砂支付,比如购买挖掘机零件或雇佣当地劳动力时,就把金子递过去,这种原始而直接的付款方式,成为他们日常经济活动的常态。
财富的涌入,推动了当地中国社区的兴起,上林人在加纳多个地区建立了中国城,这些地方逐渐发展成自给自足的聚居区。城内开设中式餐馆,提供广西特色的米粉和炒菜,满足淘金者的饮食需求;超市从中国进口货物,出售日用品和零食;甚至还有简易诊所和娱乐场所,如KTV,供他们在劳作之余放松。赚到大钱的上林人,开始享受挥霍的生活,他们在这些中国城里沉浸于各种消遣。赌博是其中一种流行方式,不用纸币,而是把金子直接摆上赌桌,赢家拿走全部,输家则返回矿场继续挖掘。
这种玩法让场面充满紧张刺激,也反映出财富来得太快的随意感。一些淘金者回忆,在机场时,只需给工作人员几百美元,就能获得特殊通道待遇,甚至有专车直接送到飞机舱门,这种便利在贫穷的加纳本土人眼中显得格外奢侈,但对上林人而言,是对过去苦日子的补偿。
上林帮的规模扩张迅速,从最初的少数人,到高峰期接近两万人,他们控制了加纳众多小规模矿点,生产线超过一千条。每条生产线配备挖掘机、水泵和淘洗设备,日夜运转不息。黄金的产出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还带动了周边产业,比如本地人开办的运输服务和餐饮摊位,都围绕这些淘金者运转。中国城的兴盛,让加纳部分城镇面貌一新,高峰时段,这些地方夜晚灯火通明,淘金者白天在矿场挥汗,晚上在娱乐场所消费,生活节奏快到让人应接不暇。
财富的流动还吸引了其他中国人前来投资,比如开设商店或提供物流支持,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持网络。付款用金子的习惯,不仅限于内部交易,在与本地酋长谈判土地时,也常常用金砂作为交换,这简化了流程,同时增加了交易的神秘色彩。
上林帮的淘金之路,源于广西上林县长期的经济困境,这个山区县城面临土地贫瘠和自然灾害,居民们为求生计而转向海外。上林县地处广西中部,山多地少,历史上依赖农业,但洪涝和干旱频发,导致收入不稳。许多家庭勉强维持温饱,年轻人外出务工成为常见选择,却难以实现积累。
进入21世纪初,上林仍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居民对财富的渴望日益强烈。2005年左右,一个传闻在上林流传:一位本地人携带有限资金前往加纳,几年后以亿万身家返回。这个故事迅速传播,尤其当归乡者驾驶进口豪车出现在街头,购买别墅时,更激发了当地人的热情。加纳位于西非,国土面积与广西相似,却拥有全球黄金产量的约3%,是仅次于南非的非洲产金大国,其黄金海岸之名源于丰富的矿藏资源,探明储量达数百吨。
早期到加纳的淘金者并非上林人,1990年代就有黑龙江和湖南株洲地区的中国人尝试,但他们采用传统手工方法,如砸碎矿石后手动淘洗,效率低下,加上金价波动不大,多数很快放弃。上林人则带来关键技术优势,他们掌握的砂泵技艺,源于本土大明山砂金开采的经验,能通过高压水泵抽取河床沉积物,快速分离金砂。这种方法不对外传,在中国淘金圈内形成“非上林人不组机”的共识。
上林人抵达加纳后,迅速适应本地环境,第一批淘金者赚钱后,通过家族和亲友网络裂变扩张。短短几年,上林人在加纳人数从数百增长到上万,形成一个以县籍为基础的群体,即上林帮。他们专注于中小型矿点,这些地方大型公司不感兴趣,却适合砂泵操作。加纳四分之三国土位于金矿带,早年矿藏丰富到几乎随意可挖,但本土居民仍用原始工具,上林人的技术革新让他们主导市场。
加纳淘金现场的环境极端恶劣,上林人每日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威胁,却仍顽强坚持,以期逆转人生。矿场多设在偏僻丛林,占地几亩,配备水泵、挖掘机和临时宿舍。工人队伍混合本地人和上林人,分工明确,轮班作业。丛林中蚊虫密集,毒蛇和野生动物频繁出现。有时夜晚休息,毒蛇如眼镜蛇就潜伏附近;清晨醒来,又传来野兽的吼声。这些威胁虽令人不安,但远不及疟疾致命。
这种热带疾病在加纳流行,症状包括发热和寒战,初似感冒却可迅速恶化。中国国内已基本消灭疟疾,上林人起初缺乏防范,直到多人发病身亡才重视。统计显示,数百上林人因疟疾丧命,成为主要死亡原因。矿场医疗条件落后,位置偏远,一旦感染往往依赖自愈,幸存者寥寥。
抢劫事件成为另一大隐患,加纳治安不稳,上林人的财富引来匪徒。从2010年代初起,袭击案层出不穷,有些矿场一年遭遇多次。白天可能爆发枪战,晚上又有后续波次,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应对,上林人组建安保队伍,矿场常备猎枪和AK47等武器。小规模匪徒可击退,大规模入侵则通过谈判,用金子换取和平。这种“花钱消灾”的策略虽无奈,却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运作。
上林帮内部也存在摩擦,矿区资源有限,竞争激烈导致纠纷。地盘争夺常见,亲友间也可能因利益反目,偶尔演变为武装冲突。信任稀缺,只有自保才能立足。底层淘金者生活艰辛,多数月入几万已属不错,但日产金价值10万的矿点例子,激励他们冒险。矿场日常简朴,吃住都在临时区,放假时携带金子前往中国城消费,短暂逃离后又返回现场。
2013年起,加纳政府展开大规模打击非法采矿行动,上林帮的黄金时代急剧转向衰落,最终引发广泛反思。金价持续上涨吸引更多上林人涌入,人数峰值接近两万,但开采活动造成环境破坏,如河流污染和森林退化,引发本土不满。执政党更迭后,政府调动军队和外地力量,关闭矿场,逮捕上千人。
中国大使馆确认,数百涉嫌非法采金的中国人被羁押,许多人遭遣返。中国城一度热闹,如今店铺关闭,街道冷清。部分上林人选择回国,另一些转往邻国如马里或刚果,继续淘金,但规模远不及从前。加纳的整治虽遇地方阻力,如酋长默许,却最终通过强硬手段执行,上林帮的影响力锐减。
来源:宁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