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本栋:略论《古文真宝》的东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08:14 1

摘要:汉籍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代汉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汉籍的传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汉籍传入周边国家,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两种:一是五经、四书等儒学经典,二是汉语言文化基本读物或普及类读物。正是这些文献,构成了汉文化圈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前

汉籍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代汉文化圈的形成过程中,汉籍的传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般来说,汉籍传入周边国家,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两种:一是五经、四书等儒学经典,二是汉语言文化基本读物或普及类读物。正是这些文献,构成了汉文化圈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前者此不论,这里要讨论的是后一类文献中的代表之作:《古文真宝》。

《古文真宝》产生于宋末元初,最初的编者大致可确定为黄坚。是书编成后不久,就有元初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陈栎对其进行了改编。到了元末,又有林桢的批注本出现。遂形成了《古文真宝》的两个版本系统。

《古文真宝》产生后,曾在元、明两代广泛流传,入清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本土流传渐衰,但在朝鲜半岛和东瀛的传播却方兴未艾,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中国与东亚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本文即对其东传的时间、途径、影响等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古文真宝》在元代已传入高丽。据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朝鲜士人姜淮仲为《善本大字诸儒笺解古文真宝》所作的题记所载:

此编所载诗文,先儒精选古雅,表而出之,承学之士,所当矜式也。前朝时,埜隐田先生禄生出镇合浦,董戎之暇,募工刊行。由是,皆知是编有益于学者。然其本岁久板昏,且无注解,观者病焉。岁在己亥,予承乏观察忠清。越明年,公州教授田艺出示此本,有补注明释錡然于心目,因嘱沃川守李护监督重刊,未数月而告毕。于戏,岂非斯文之一幸哉。今以二本雠校,则旧本颇有埜隐先生所删所增,故与今本中间微有小异耳。愚于此论辩,并谂诸后学云。时永乐龙集庚子孟冬下浣。嘉靖大夫、忠清道都观察黜置使、晋阳姜淮仲谨志。[1]

据此,高丽朝时期,田禄生(1318-1375)出使中国,[2]购得《古文真宝》,并刊刻于东国。至朝鲜世宗二年,即永乐十八年,姜淮仲又据田艺藏本复刻于忠州。姜淮仲所提及的这两个版本,一本少有注解,又经田禄生删改;一本则注解详明,应是林桢补注过的元末刊本,二者应都属于“魁本大字”系统。

只是这个本子,到了景泰初年,随着由陈栎改编、明宋伯贞作音释、刘剡校正、詹进德刊行的《详说古文真宝大全》的传入东国[3],便湮没无闻了。

朝鲜时代的士人多认定陈栎是《古文真宝》的编者。如李滉(1501-1570)就说:“此书出于陈新安之撰。”[4]陈栎是休宁(今属安徽)人,休宁为隋之新安郡治,故人称陈新安。洪暹(1504-1585)也说:“新安赖有定宇陈,生不及朱道具体。却恐文章随世变,后生逐末失根柢。删其冗僻剔其伪,手把规矩出凡例。萃为一书号《真宝》,西山《正宗》意妙契。”[5]认为《古文真宝》乃继真德秀《文章正宗》而成。朝鲜正祖时期(1776-1800),徐有榘(1764-1845)奉命编纂《镂板考》,更十分明确地著录:“《古文真宝大全》前集十二卷、后集十卷。元陈栎编,进士宋伯贞音释。其书选古今骚赋诗文凡七十六家,末附谢枋得《文章轨范》一卷。”[6]言之明晰。

朝鲜士人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在《详说古文真宝大全》后集卷十所选《太极图说》一篇篇末,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话:

今选古文而终之以《太极》《西铭》二篇,岂无意者?盖文章、道理,实非二致,欲学者由韩、柳、欧、苏词章之文进,而粹之以周、程、张、朱理学之文也。以道理深其渊源,以词章壮其气骨,文于是乎无弊矣。此愚诠次之深意也。朱子于《太极》《西铭》注释精详,今不暇尽录,学者欲观其详,宜自于朱子之书求之云。新安陈栎谨书。[7] 言之凿凿,不容置疑。故其孙陈嘉基编纂《定宇集》,即将此篇收入卷一,并题为《太极图说序》。[8]同卷又收有其《批点古文序》一篇。云:“或曰:‘今选古文即以李斯《上秦皇逐客书》次于《楚辞》(指《离骚》),其文虽美,如其人何?’曰:‘不可以其人废其文也。且以《离骚》压卷,以忠臣为万世劝也;以此书次之,以奸臣为万世戒也。劝戒昭然,读古文而首明此,岂无小补云。”[9]这段文字见于《详说古文真宝》后集卷一李斯《上秦皇逐客书》题下,陈嘉基将其辑入《定宇集》,也许是《离骚》在后集冠首,故称名《批点古文序》,虽无道理,然所谓“今选古文”云云,也是指陈栎编选《古文真宝》之事。[10]又,《详说古文真宝》后集卷四韩愈《送陆歙州傪诗序》题下注曰:“此吾州事,不可不知。兼文字中以此意施之郡守者甚侈,故选之。然陆侯虽有此除,未几卒于道,不及到也。”[11]休宁曾为歙州治,唐改新安郡,故所谓“此吾州事”,也完全符合陈栎的口吻。

然而,陈栎并不是《古文真宝》的编选者,他只是最早的改编者而已。因为,只要对照一下五山版《诸儒笺解古文真宝》和《详说古文真宝大全》,我们就会发现,二书所选篇目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相同的,陈栎所谓“今选古文”云云,都应指的是其补编的工作,即具体增补了《离骚》《上秦皇逐客书》《太极图说》等若干诗文,而非全书皆由他所选编。陈栎说“今选古文而终之以《太极》《西铭》二篇”,实际《西铭》是原本就有的。故陈嘉基辑其《上秦皇逐客书》的题下注,只说“批点古文”,也不说编选。关于此点,笔者另有专文讨论,此不赘。

朝鲜士人金宗直成化八年(朝鲜成宗三年,1472年)曾为新刊《详说古文真宝大全》撰跋,引录如下:

诗以《三百篇》为祖,文以两汉为宗。声律、偶俪兴而文章病焉。梁萧统以来,类编诸家者多矣,率皆夸富斗博,咸池之与激楚,罍洗之与康瓠,隋珠之与鱼目,俱收并摭,不厌其繁。文章之病,不暇论也。惟《真宝》一书不然。其采辑颇得真西山《正宗》之遗法,往往齿以近体之文,亦不过三数篇,不能亏损其立义之万一。前后三经人手。自流入东土,埜隐田先生首刊于合浦,厥后继刊于管城,二本互有增减。景泰初,翰林侍读倪先生将今本以遗我东方。其诗若文,视旧倍蓰,号为‘大全’。汉晋唐宋奇闲俊越之作,会粹于是,而参差错落骈四俪六、排比声律者,虽雕缋如锦绣,豪壮如鼓吹,亦有所不取。又且参之以濂溪关洛性命之说,使后之学为文章者,知有所根柢焉。呜呼!此其所以为‘真宝’也欤。然而此书不能盛行于世,盖铸字随印随坏,非如板本,一完之后,可恣意以印也。前监司李相公恕长尝慨于兹,以传家一帙,嘱之晋阳。今监司吴相公伯昌继督,牧使柳公良、判官崔侯荣,敬承二相之志,力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