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西安便利店:每一天“激战”唐久,商品力与点位竞争同频共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7:21 1

摘要:「零售商业财经」实地探访发现,在这条长约600米的辅路上,一家“7-ELEVEn”与一家“每一天”便利店间距仅隔四家店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每一天”的道路正对面,临街便坐落着一家唐久便利,品牌贴身竞争的态势直观可见。

从核心商圈到社区,每一天便利店、7-ELEVEn、唐久、京小盒各显神通。

从西安钟楼出发,沿南大街辅路向南步行,道路两侧除了穿行的游客,更引人注目的是便利店的高密度分布——几乎每隔数十米便有一家。

「零售商业财经」实地探访发现,在这条长约600米的辅路上,一家“7-ELEVEn”与一家“每一天”便利店间距仅隔四家店铺;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家“每一天”的道路正对面,临街便坐落着一家唐久便利,品牌贴身竞争的态势直观可见。

图:西安钟楼景区附近的每一天便利店与7-ELEVEn

若沿南大街辅路向东西两侧支路延伸,便利店密集布局的特征进一步凸显:一家7-ELEVEn与一家美宜佳的间距不足30米;回到钟楼景区周边,一个环岛路口的两侧更是直接布局了两家每一天便利店,足见该核心区域便利店的覆盖密度。

西安钟楼景区附近便利店覆盖密度 图源:第三方地图软件

行业数据同样印证了西安便利店市场的活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显示,西安便利店行业增长率达2.4%,不仅超越北京、石家庄、青岛三座北方城市,更在全国40个统计城市中位列第8名。

与此同时,2010年诞生于西安的区域连锁品牌“每一天便利店”,截至2024年累计门店数量达2210家,同比增长9.9%;从北方省份维度看,其门店数量规模仅落后于山西的唐久便利与金虎便利,是北方区域连锁便利赛道的重要参与者。

图源:每一天便利店官网

从数据来看,每一天便利店已经成为西北地区连锁便利品牌的代表企业,而这背后是其长达十五年时间内在供应链、点位覆盖、门店运营等方面的持续深耕和成长。

不过,西安连锁便利店市场的竞争格局同样激烈:既有从毗邻省份跨区域扩张的唐久便利,还有7-ELEVEn这类外资品牌,更有数量庞大的非连锁个体便利店遍布城市街巷(覆盖社区、城中村等细分场景)。

那么,每一天便利店该如何放大品牌势能,在多类型玩家同台竞技中不落下风?

01 随行就市,每一天的成长路径与扩张策略

近五年(2020-2024年)西安连锁便利店行业的核心发展特征,可概括为:高速起步后稳步深耕。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历年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这一“稳健”趋势有明确数据支撑。

2020年西安便利店行业迎来爆发期,增长率高达24.59%,在全国36个统计城市中位列第一,显著超越东莞、太原等便利店活跃城市;同期门店人均覆盖率达6581人/店,不仅优于北京(8889人/店)、青岛(7578人/店)等北方城市,更体现出较强的市场服务能力。

2021年行业增速虽回落至5.29%,但仍保持在39个统计城市的第四位。

2022-2024年增速进一步稳定在2%左右,在当期全国40个统计城市中始终处于中上区间,标志着西安便利店行业进入“稳规模、提效率”的成熟阶段。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与增速同步优化的还有人均覆盖效率:从2020年的6581人/店逐步降至2024年的6228人/店,五年累计净减353人/店(注:“人/店”数值越低,代表单店服务人群越少、覆盖越密集),其中2021-2022年人均覆盖率基本持平,呈现出“稳中有进”的特点。

尽管与毗邻省份的太原(2024年5040人/店)、郑州(2024年2456人/店)仍有差距,但以2024年全国统计城市数据为参照——人均覆盖率中位数5847人/店、均值6866人/店,西安已显著高于均值,达到行业“及格线”以上水平。

在西安连锁便利店行业稳健增长的浪潮中,2010年诞生的本土品牌“每一天便利店”,同步走出了一条与行业节奏高度契合的成长曲线,逐步成为西北乃至北方区域的代表性连锁品牌。

从门店规模看,据CCFA历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数据,2020年每一天门店总数已达1459家,此后每年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4.13%,到2024年门店数增至2210家(不含旗下加盟制“帮便利”门店)。

从北方区域竞争格局看,2020年时排在每一天之前的北方连锁品牌还有河北叁陆伍、北京便利蜂、山西唐久;至2024年,仅剩下太原金虎便利(2432家)、太原唐久便利(2300家)两家领先,且三者门店数量差距已大幅缩小,每一天的区域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数据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2010-2015年(早期深耕):门店集中布局西安南郊商务区与核心商业街,以底商店铺居多,在本地市场形成早期品牌认知;2015年后(跨省试错与调整):曾尝试向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北方城市扩张并成立分公司,但因跨区域运营成本高、亏损较大,创始人张培彦迅速调整策略,暂停大范围省外扩张,转而聚焦河南郑州、内蒙古包头、山西运城等毗邻西北的核心城市,控制经营风险;2018年(融资后加速):获得春晓资本领投的2亿元A轮融资后,每一天开启规模化发展,门店布局从“底商为主”拓展至景区、地铁等高客流场景,同时同步完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为后续扩张打下基础;2021年至今(业态拆分与下沉):将直营与加盟门店体系拆分独立运营,尤其通过“帮便利”B2B模式,为中小个体便利店提供供应链支持,进一步覆盖西安及周边县域市场,填补下沉市场空白。

图:地铁站出口旁的每一天便利店

基于当前的发展基础,每一天提出了更长远的“双百目标”:未来五年覆盖西北及相关地区100个县市,实现门店总数不少于5000家、年销售额不低于100亿元。

要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需持续提升城市覆盖密度,重点拓展过去由个体便利店主导的社区市场(尤其是主城区近郊),以及地铁站、火车站等超大客流点位,让消费者形成“随处可进店”的便捷感知。

另一方面,正如零售本质所决定的,在点位扩张的同时,供应链效率与商品竞争力仍是吸引顾客、巩固市场地位的核心,这也成为每一天后续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02 自营商品和专业选品是亮点

扎根西安市场近十五年,每一天便利店也孵化出了具备相当规模的供应链体系。

成立于2014年的唯客润物流,正是由每一天孵化的、满足日常三温(常温、低温、冷冻)配送需求的物流中心,年托盘周转量超8万块、年吞吐量超30亿元,不仅能满足每一天体系内的配送需求,还可为旗下“帮便利”B2B体系提供服务,形成“自用到赋能”的物流能力。

图:唯客润物流

在此基础上,2020年每一天与陕西省物流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陕西物流每一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区域供应链资源。

图:陕西物流每一天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工业园

2021年,又在西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投资2亿元新建食品工业园,聚焦鲜食与预制菜加工,从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实现“全链路可控”,并不断向外输出食品供应链和物流配套的综合能力。

在稳固后端供应链的基础上,每一天便利店也向优秀零售企业学习,在选品上一改过去供应商去找零售商的“看品采购”模式,要求采购员工“走出去”,去找供应商,去采购、开发更符合便利店场景和消费需求的商品。

正如每一天便利店联合创始人张志勇所说:“我们商品研发部都是年轻的95后00后,我鼓励他们多去日本、韩国的优秀便利店去考察。”

落实到选品环节,2013年时每一天就与蜀海供应链等厂家合作,推出玉米、茶叶蛋、粽子等鲜食品类,公司内部也成立了鲜食开发部门,争取满足上班族“店内解决一日三餐”的需求;2017年,结合西北消费者“嗜辣”的地域习惯,首次引入麻辣烫品类,进一步填补鲜食场景空白。

这种“对标商超专业选品能力+适配便利店即时场景”的思路,在自营商品开发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当行业纷纷发力自营时,每一天便利店也没有掉队,相继与业内产品专家级的企业合作去开发商品。

笔者走访门店发现,每一天的自营商品精准锁定便利店核心即时场景:精酿啤酒、低温鲜奶、鲜果汁、纸巾湿巾等,且在供应商选择上形成“本土优质企业+头部商超同源供应商”的双轨模式,兼顾成本与品质。

比如,自营德式小麦精酿啤酒(500ml/3.9元),供应商是陕西宝鸡的无时闲青年酒业(2021年成立,年产能10万吨,2023年营业额约2亿元),依托本土供应链实现“平价优质”。

图:每一天自营德式小麦精酿啤酒

再比如,100%葡萄汁(300ml/6.9元)的供应商为无锡市橙亿食品,该企业同时也是奥乐齐“超值系列”自营橙汁的供应商,让消费者以便利店价格享受商超级品质;“限定牧场”鲜牛奶(430ml/5.9元)则与正阳君乐宝乳业合作,该供应商亦是河南商超“鲜风生活”自营鲜牛奶的合作方,确保低温短保商品的新鲜度与口碑。

图:左为每一天便利店,右为奥乐齐

每一天便利店正在发力的自营商品,也反映出国内便利店在商品环节上更加专业、更注重精品化,即使消费者进入便利店主要是满足即时消费需求,但也越来越注重商品性价比,并且在便利店品牌心智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消费者也会互相比价。

尤其是,每一天便利店的竞争对手也在持续发力商品环节。

「零售商业财经」在实探西安零售市场时发现,由魏家凉皮体系所演化的魏家便利业态,目前在西安有超过40家门店,店内也有非常多具备高性价比的自营商品,比如500ml的自营天然饮用水仅售1.5元、440ml的自营苏打水仅售2.9元。

图:魏家自营商品

从每一天的“区域特色自营”到魏家便利的“平价自营”,西安连锁便利店市场的商品角逐已日趋白热化,而商品力也成为品牌吸引客流、巩固市场的核心抓手。

03 西安便利店混战向何处去?

在门店数与覆盖率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西安的连锁便利行业正处于多品牌混战的激烈竞争阶段。

这其中,本土品牌、外资品牌、跨省区域品牌、创新零售业态各展所长,共同推动市场竞争从“点位争夺”向“商品+服务+场景”的综合较量升级。

从竞争主体来看,不同类型的玩家依托自身优势形成差异化布局。

比如由魏家凉皮体系衍生的魏家便利,凭借餐饮基因打造“便利+快餐”融合模式,店内不仅提供凉皮、肉夹馍等招牌快餐,还补充生鲜水果品类,精准覆盖上班族“一日三餐+日常采购”的多层需求,目前在西安已布局超40家门店。

图:魏家便利店

外资品牌7-ELEVEn于2019年落地西安西北首店,开业当日39万元的营业额创下彼时全球单店销售纪录,凭借标准化的鲜食体系与品牌溢价,在核心商圈牢牢占据中高端客群。

来自东莞的连锁便利店头部玩家美宜佳则在2021年正式进入西安,依托成熟的加盟模式与规模化供应链,逐步向社区市场下沉。

从山西跨省扩张的唐久便利,作为太原区域龙头,截至目前在西安已拥有约400家门店,是每一天便利店最强的竞争对手,二者都在抢占商场、景区附近及小区底商等优质点位。

同时,自2021年起,唐久便利在西安自建鲜食工厂和面包工厂,以争取店内的鲜食和烘焙实现全自营;比如唐久便利自营的“毛毛虫”奶油面包,50g售价5.5元,生产商为2020年成立的西安唐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图:唐久便利自营烘焙

更值得关注的是,西安零售市场还涌现出跨界竞争业态。

比如对标奥乐齐、主打硬折扣模式的京小盒生活超市,虽定位与便利店不同,但其800平方米左右的单店面积、聚焦“一日三餐食材”的品类选择、以自营商品为核心的高性价比策略,高度适配社区消费场景。

目前京小盒在西安已开设100余家门店,且多布局于社区底商,与每一天的社区门店形成客流重叠。尽管二者客群需求侧重不同(京小盒偏向家庭采购,每一天偏向即时消费),但社区点位资源的争夺与消费场景的部分重叠,仍对每一天构成间接竞争压力。

图:开在社区周边底商的京小盒生活超市

正如我们在过往超市实探系列文章中所指出的,零售业不同于硬科技行业存在高壁垒,但其竞争本质始终围绕“为消费者提供好商品、好服务”展开。

而便利店行业在此基础上,还需叠加“优质点位覆盖”这一核心要素,这既是所有玩家的共同发力点,也是一场考验“深耕零售本质”的“开卷考试”。

图:每一天创始人张培彦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每一天便利店虽面临越来越多强劲对手,但凭借十五年沉淀的区域供应链与品牌基础,核心竞争力仍未动摇,未来破局可聚焦三大方向:

其一,深化场景拓展,填补客流空白。当前每一天在地铁站、大学校园等高频场景的覆盖仍有提升空间。

其二,释放供应链势能,探索对外赋能。目前每一天自建的唯客润物流中心与西咸新区食品工业园,已具备“三温配送+鲜食生产”的成熟能力,随着产能与运营效率提升,未来不仅能“为己所用”,也有望对外输出。

其三,强化品牌建设,打通线上线下心智。包括每一天在内,区域零售业态都应该重视品牌建设,其中线下场景是为消费者提供好商品和好服务,线上的各类营销与传播则是为品牌本身增加影响力和美誉度,让品牌更能走进消费者内心。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2024年西安人均GDP约为10.15万元,与郑州11.1万元人均GDP的差距不断缩小,尤其2024年西安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8.94万人,超越郑州成为北方人口增量第一城,整个消费及零售行业依然前景广阔。

总体而言,西安连锁便利店行业的“激战”,既是不同类型零售玩家的实力较量,也是区域零售生态“从分散到集中、从规模到质量”的升级过程。

对每一天便利店而言,只要持续锚定“零售本质”,深耕区域市场、优化供应链与商品力,就能在混战中持续积攒增长势能,而这一过程,也正是西安零售业生态日趋成熟的真实写照。

来源:零售商业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