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立大功!撕开洋钻天价外衣,外企怒斥:害我们一年少赚144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4:40 2

摘要:提起彩钻,过去的行业叙事里满是 “西方主导” 的痕迹:佳士得近五年拍卖数据显示,1 克拉以上、颜色达到 Fancy Vivid 级别的粉钻,平均成交价每年以 12%-15% 的幅度上涨,2023 年一枚 5.5 克拉蓝钻更是以 3.8 亿落槌……

谁没在刷到苏富比拍卖新闻时,对着那颗 2.3 亿的 “粉红之星” 多看两眼?

提起彩钻,过去的行业叙事里满是 “西方主导” 的痕迹:佳士得近五年拍卖数据显示,1 克拉以上、颜色达到 Fancy Vivid 级别的粉钻,平均成交价每年以 12%-15% 的幅度上涨,2023 年一枚 5.5 克拉蓝钻更是以 3.8 亿落槌……

业内人士称“‘每 10 万颗宝石级钻石才出 1 颗彩钻’的稀缺性,彻底成了西方品牌垄断市场的 ‘护城河’”。

数据显示,2022 年全球彩钻市场规模中,西方传统品牌占据 83% 的份额,仅蒂芙尼一家就包揽超 30% 的高端彩钻订单,而国产珠宝在彩钻领域的市场占比不足 5%。普通人想拥有彩钻,要么花天价买进口货,要么只能在拍卖会上 “望洋兴叹”,国产珠宝在彩钻领域,长期处于 “失语” 状态。

杭州的孙太太至今记得,去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眼睁睁看着心仪的彩钻耳坠被别人以天价拍走时的失落,“当时就想,这辈子可能都碰不到这么合眼缘的彩钻了”。

转折点,始于中国科研的 “破冰”。2019 年中科院率先培育出宝石级钻石,检测数据显示其硬度、折射率与天然钻石完全一致,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紧接着河南柘城接过 “接力棒”,作为全国培育钻石产业核心基地,其年产能从 2020 年的 200 万克拉飙升至 600 万克拉,占全国培育钻石产能的 45%。

河南柘光品牌粉钻钻戒

此外,科学家们不只是 “复制” 彩钻,更啃下了彩钻稳定量产的 “硬骨头”。循着天然彩钻的形成原理,精准调控碳与氮、硼等元素比例,让粉色、黄色、蓝色彩钻既能规模化生产,又保有天然彩钻的璀璨火彩,这一技术突破,直接打破了西方在彩钻输出端的技术垄断。

技术落地后,国货品牌开始 “发力突围”。像柘光这样扎根河南柘城的国产高端品牌,没有走 “溢价炒作” 的老路,反而以 “高性价比 + 个性化定制” 打开市场:3 克拉 VVS 级粉钻项链不到 10 万,支持按需求调整形状和参数,还提供 IGI 国际权威证书和免费清洗等售后。

这一变化,很快让洋品牌陷入 “寒冬”:截至2024年底,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是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销售唯一负增长的地区,整体销售额同比下降7%至19.1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44.33亿元);国际钻石“一哥”戴比尔斯也在 2024 年一年内两度下调毛坯钻石价格,幅度达 10%-15%,试图通过降价来提高产品竞争力,但仍难以挽回消费者。

对比西方品牌动辄上百万的彩钻产品,国货的 “诚意” 一下抓住了消费者。京东商智数据显示,柘光已位居平台定制培育钻石首饰榜首位,在珠宝行业整体成交量中排名第二;凭借 “来图定制”“DNA 毛发钻石” 等创新理念,结合 “7 道工序人工复检”“14 大售后体系”,再加上价格较海外巨头低 90% 的优势,品牌曾创下一小时内成交额达六位数的业绩,累计营收超千万,更被行业协会推选为 “中国第一高定钻石”。

孙太太后来经朋友推荐找到柘光,不仅 1:1 复刻了当初错失的耳坠,还把钻石升级到了VVS净度D色级的4C品质,拿到手时她反复比对:“比拍卖会上的还亮,省了近百万,还有 IGI 证书,售后也周到。”

现在再谈彩钻市场,“西方垄断” 的格局早已松动。河南柘城的产业崛起,加上柘光等国货品牌的创新,让彩钻从 “进口奢侈品” 变成 “中国智造的情感饰品”。

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突破,更是国货在高端珠宝领域的 “话语权争夺”—— 原来中国品牌,也能把稀有之美,做成普通人都能拥有的好产品。

来源:顾少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