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湖北这座山区县城,变身华中“奶业硅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12:14 1

摘要:湖北襄阳西南部的南漳县,地处荆山山脉东麓,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然而,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山区县城,近年来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华中地区的“奶业硅谷”。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 记者 郭韶明

湖北襄阳西南部的南漳县,地处荆山山脉东麓,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然而,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山区县城,近年来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华中地区的“奶业硅谷”。

这场转型的关键,始于2022年南漳县成功引进云上牧歌(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1200亩,不仅填补了湖北省规模化优质奶源的空白,也为南漳县奶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如今,云上牧歌智慧产业园日产鲜奶130吨,成为华中地区大规模、智能化养殖的现代奶业基地。与此同时,一条牧场到市场的完整奶业产业链也在南漳县稳步建立,打破了山区县城的产业局限。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云上牧歌园区的智慧化牛棚。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摄

从依赖传统农业的山区县城,到引领华中奶业发展的“硅谷”,南漳县做对了什么?

作为“中国有机谷核心区”,这里年均6-16℃的气温适宜畜牧生长,同时有着储量充足的青贮饲料资源。为此,当地明确将奶业定位为农业转型的核心突破口,把乳业全产业链项目列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

招商推进中,南漳县通过已落地企业的牵线搭桥,得知福建云上牧歌集团正计划在华中地区投资建设大型奶牛养殖基地后,立即主动出击,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洽谈。在初步达成投资意向后,一边安排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开展精准对接,一边邀请企业高层实地考察投资环境。高效协同之下,仅用45天就完成了青苗补偿和征迁腾地工作;不到500天,智能化牛舍建成投用,奶牛顺利“入住”。

项目投产后的产能持续显现。云上牧歌(襄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文介绍,2024年9月一期建成投产,现存栏奶牛约7000头,每天100吨鲜奶直供武汉乳企加工厂,日销售收入达4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达万头规模,全部达产后年产鲜奶9万吨,产值4.5亿元”。

“奶业硅谷”的称号,源于硬核的科技支撑。云上牧歌智慧牧场副厂长缪万荣是动物营养学硕士,像她这样学历的员工还有8位,他们组成专业团队为奶牛提供“私人管家”式服务。比如挤奶环节,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挤奶,不用人工干预,整个过程每头牛的奶量等指标都会被精准记录;牛舍配备温湿度传感器和自动调控系统,奶牛睡在价值2000多元的水床上,冬暖夏凉……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云上牧歌园区内的转盘式挤奶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席聪聪/摄

更深远的是,南漳县以云上牧歌万头奶牛项目为支点,撬动了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围绕项目延伸出鲜奶销售、青贮饲料种植、饲料加工销售、有机肥加工销售、物流运输、乳制品加工销售、光伏发电碳中和、肉牛屠宰、牧场观光旅游、教育研学等十大关联产业,全部达成后可实现综合产值达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真正实现从“单一养殖”到“全链增值”的跨越。

以产业链上游的青贮饲料种植为例,这是一种家畜优良饲料的来源,当下已形成“多方共赢”的成熟模式:村委会统筹推进土地流转,企业提供种子与技术支持,合作社组织农户标准化生产,产品按质定价收购。目前该模式带动南漳县10余家家庭农场、合作社参与,辐射多个乡镇发展1.2万亩青贮玉米种植,让农户从“传统种粮”转向“优质饲料种植”,共享奶业发展红利。

襄阳芸和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维俊是本地人,他与云上牧歌达成合作协议,带领周边村民探索出“青贮玉米+小麦”轮作新模式。这一模式不仅适应云上牧歌的青贮饲料需求,更让农户收益显著提升:“每亩地年收益达1200元,较传统作物种植利润提高15%以上,直接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实现 ‘家门口就业’”。

邹维俊以村民王涛的经历举例:王涛将自家10亩土地流转给芸和农业,每年能稳定获得 6000元土地租金;此外,他还参与基地的播种、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日工资100多元,年务工收入超过2.4万元。

在南漳县奶业产业链带动的返乡潮中,44岁的华晓琴也是受益者。作为南漳县九集镇本地人,她今年年初结束在外务工的日子,回到家乡进入云上牧歌,从事青贮饲料分拣工作。现在,她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工资,这份收入并不比在外打拼时差。

更让华晓琴欣喜的是,村里不少曾经常年在外的“打工族”,都因为云上牧歌这个项目陆续回到了家乡。她说:“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像南漳这个山区县,能迎来这样规模的企业;更没想过,有一天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钱”。

未来,南漳县将继续深挖固有产业潜力,转变过去拼资源、政策、税收的“内卷式”招商模式,紧盯重点产业链关键与空白节点,招引关联和配套企业;整合特色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壮大产业集群。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