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影响寿命?研究提出“驼背者或更长寿”,结论靠谱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9 17:27 4

摘要:最近家里最热的话题,不是孩子的学习,也不是老人的血压,而是我妈那天去理疗回来后说:“这几年我驼背得更厉害了,医生却说我‘可能会活得更久’,你说这靠谱吗?”

最近家里最热的话题,不是孩子的学习,也不是老人的血压,而是我妈那天去理疗回来后说:“这几年我驼背得更厉害了,医生却说我‘可能会活得更久’,你说这靠谱吗?”

我爸在旁边一边泡脚一边笑她:“你这哪是长寿,是站不直!”这事搞得我也一愣,驼背和寿命挂钩?这听起来像段子,但我还是忍不住查了些资料,越看越觉得,这事还真不能一笑了之。

那天晚饭桌上,我妈一边吃着她最爱的紫菜虾皮豆腐汤,一边又翻出那张理疗店给她的“研究摘要”,说是一项国外的研究发现,有些轻度驼背的老年人,反而比那些挺胸抬头的活得更长。

她边说边比划,我看她那姿势倒也不是特别严重。但这句话一下子激起了我做营养师的好奇心:驼背真的会更长寿吗?

那晚我没睡好,干脆打开电脑一顿查。原来这研究说的是,某些轻度的脊柱前屈,可能和某些基因型或生活方式有关,这类人往往比较谨慎,活动量适中,不容易出事故。但这就能说驼背的人活得更久

这逻辑像是说“因为穿雨鞋的人不沾泥,所以穿雨鞋能防摔”,听起来合理,其实根本经不起细想。我转头想起我婆婆,她七十多岁了,走路总要扶着墙,但身体确实比邻居家那位每天练瑜伽的大姨还硬朗。

她生活特别规律,三顿饭定点吃,主食和蛋白质搭配得很好,最爱的是煮鸡蛋和小米粥。她虽然驼背,但饮食习惯和作息才是她健康的根本原因。人一旦到了这个年纪,身体哪个地方不出点状况?但只盯着“驼背”这个外在表现,太片面了。

我朋友小林的爷爷就不是这样。他老人家八十岁,背挺得像军人,但三高、心脏病、膝关节疼,样样都不缺。饮食上特别喜欢吃咸的,尤其是腌菜、咸鸭蛋,饭上来没咸的就说没胃口。过量钠摄入会导致血压波动大,增加心血管负担,哪怕你腰板再直,身体也扛不住。

所以说,不能看一个人站得直不直,就判断他是不是健康。我妈看到我查了一堆资料后,还问我:“那我是不是可以不纠正驼背了?”我说你可以不纠结,但不能放任。

因为长期驼背会影响肺活量、胃肠道压迫,吃饭容易胀气,呼吸也不顺畅。特别是吃完饭后马上坐着玩手机,背一弯,整个胃都被挤压,消化更慢。久而久之,还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这个时候再吃再补,都吸收不了。

我家孩子放暑假在家,成天窝沙发上玩Pad,我看着他那坐姿都快成“C”字型了。这么小就开始含胸驼背,以后还得了?我给他做了个“厨房站立训练”,让他在我做饭的时候背靠墙站,每次5分钟,顺便给我念课文,一举两得。

虽然他一开始不情愿,但后来慢慢习惯,也能感受到站直之后呼吸顺畅多了。正确的体态,不光是外形美观,更影响到气血运行和器官功能。说回老年人,很多人以为年纪大了,驼背是自然现象。确实,骨质疏松、肌肉流失、椎间盘退化都会造成脊柱前倾。

但这不代表我们就该放弃调理。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质,是延缓骨骼退化的关键之一。我妈现在每天早上都吃一颗钙片,搭配一杯温牛奶,再加两个鸡蛋,蛋黄里有天然的维生素D,吸收效果也好。

而且营养补充之外,适当的运动才是维持体态的根本。我不主张老人去做高强度的动作,但像毛巾操、靠墙站、简易拉伸,都是很实用的方式。我妈早上泡脚前都会靠墙站5分钟,再做几个肩部绕环动作,动完后她自己都说“人轻松了”。

年轻人也别以为驼背只是老年人的事。我们常年坐办公室,肩颈紧张、核心无力,时间一长,哪怕才三十出头,身形都开始走样。

核心肌群的力量,决定了你能不能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这就像地基打不牢,楼再高也会歪。午休后我都会让自己在办公室门后靠墙站几分钟,一方面休息眼睛,另一方面也顺便调整体态。

我有个客户,三十多岁,来找我做体重管理,说吃得不多也不瘦。我看她饮食还行,但一测身体成分,肌肉量低得吓人。她常年坐电脑前不动,连饭都点外卖,吃得快,咀嚼也少。

长期缺乏咀嚼,会让咬肌变弱,下颌后缩,连带着颈椎受压,整个人看起来就塌了。我建议她每天至少吃一次需要多咀嚼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苹果或者玉米,哪怕不追求瘦,也要吃得讲究点。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情绪和体态的关系特别密切。我儿子有次考试没考好,整个人都蔫了,走路都像被风吹弯了腰。我特意带他去公园跑了两圈,回来后人都精神了。情绪低落会影响身体激素分泌,长时间下来,连带着姿势都会变差,反过来又影响自信心,成了恶性循环。

说到底,寿命不是看你背挺不挺,而是看你整个生活方式是否健康。驼背也好,直背也好,不能只看表面。营养是否均衡、睡眠是否充足、运动是否持续、情绪是否平稳,这些才是真正决定健康的根本因素。长寿不是靠“姿势”,是靠“方式”。

我妈现在每次去理疗回来都会说:“医生说我这身子骨还能再战十年。”我说你别光听医生说,你今天高钙奶喝了没?靠墙站了吗?汤是不是又只喝汤不吃料了?她一听就笑:“有你在,我是想偷懒都不行。”家人的健康,说到底,是我们每个人日常里一口饭、一口水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宏宇等.骨质疏松与老年人脊柱改变的关系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21年.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年人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20年.

4. 李红.姿势异常与躯干肌群功能关系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年.

5. WHO.Physicalactivityandolderadults.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21.

来源:人初无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