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82年考上大学的。那时候家里穷,父母都是种地的,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填志愿时,班主任拉着我说:“报师范吧,有补贴,毕业还包分配。”我想了想,一口气填了三个师范院校。
我是82年考上大学的。那时候家里穷,父母都是种地的,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填志愿时,班主任拉着我说:“报师范吧,有补贴,毕业还包分配。”我想了想,一口气填了三个师范院校。
最后录取我的是一所省内的师专。虽然只是大专,但在我们村里,已经算是个“文化人”了。
1985年毕业,我被分回老家的镇初中教语文。那时候乡镇学校条件艰苦,教室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很多老师待不住,调走的调走,转行的转行。我咬着牙留下来,一带班就是整整三十八年。
刚上班时工资只有36块,但我很知足——那时候村里干一天活才挣七八毛。我每个月还能攒下十块钱寄回家。
教书第三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镇上中心小学代课的林老师。她父亲是县教育局的干部,一开始嫌我家里负担重,又是乡镇老师,不同意我们来往。但她坚持说我“踏实、有担当”,后来我们还是成了家。老丈人虽然起初不乐意,但这么多年下来,没少帮衬我们。
那些年很多人下海经商,身边同事也有跳槽去深圳、海南的。我不是没动摇过,但每次站在讲台上,看到底下学生的眼睛,就想:再教一年吧,就一年。
结果一年又一年,我从“小张老师”教成了“张老师”,又教成了“老张”。带出去的学生有的当了作家,有的做了记者,还有个女孩去年评上了长江学者,专门发消息告诉我:“张老师,谢谢您当年教我写第一篇作文。”
2023年9月,我正式退休。走出校门那天,我在门口站了好久。教师生涯就像翻书一样,哗啦一下,三十八年就过去了。
现在我的退休金加上职业年金,每个月能拿到12600元。老伴也是老师退休,每月7200。儿子在上海成家立业,不用我们操心。
有时候和老家的兄弟姐妹通电话,他们都说我“命好”。但我总觉得,这不只是命——是读书让我走出了黄土地,是讲台让我站稳了脚跟,是这个时代没有辜负踏实努力的人。
如今每天散散步、练练字,偶尔给报社写写稿。老了老了,反而开始学画画了。这辈子没挣过大钱,但很踏实;没当过大官,但很充实。
感谢国家给我们老教师这样的保障,让我晚年无忧。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照亮人生——这是我教了一辈子的话,也是我亲身验证的路。
来源:铃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