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浸式就业体验,拉近企业与人才的距离。近日,由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大冶市人社部门联合主办的“招聘夜市”活动在雨润广场开市,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轻松、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
沉浸式就业体验,拉近企业与人才的距离。近日,由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大冶市人社部门联合主办的“招聘夜市”活动在雨润广场开市,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轻松、便捷、高效的对接平台。
摆脱传统招聘模式,求职者们穿梭于各企业展位之间,了解企业情况,咨询招聘要求、岗位职责、薪资福利等,与用人单位充分交流、双向选择。“以前总觉得高新区是工厂聚集地,找工作得去严肃的招聘会。没想到现在能在夜市里边逛边聊岗位,这种轻松的氛围反而让我更愿意和企业深入交流。”不少应聘者表达出这样的心声。
在招聘现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冶分公司的展位前围满了求职者,“我们今年扩大产能,急需300名普工,今晚不到一个小时,就挑选出15份优质简历,已安排5位进入复试环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招聘夜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精准对接和现场的深入交流,提高了人才与企业的匹配度。
据了解,作为大冶夜经济活跃地标,雨润广场人流密集,在此举办招聘活动,便于求职者在“家门口”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现场还设立了政策咨询台,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咨询、劳动权益保障、就业创业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据统计,此次招聘夜市吸引了4家培训机构、24家企业参与,共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涵盖制造、信息技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现场达成求职意向212人。
近年来,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优化活动形式,把人才招聘深度融入多样化的生活场景,着力将“招聘夜市”打造成助力企业和人才高效对接的就业服务品牌。针对企业用工需求,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强化招工稳岗工作专班,通过线上线下、驻点招工等方式,近三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409场次,累计为企业送工送岗3.72万余人次,兑现招工稳工留工政策补贴近2000万元。
通过落实柔性引才、政策激励、校企合作、服务保障等措施,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黄石大冶湖高新区紧跟数字化浪潮,举办了“科技报国 服务社会——2025年科研助理岗直播带岗专场招聘会”,以线上直播为载体,围绕企业概况、岗位需求、职业发展等高校毕业生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推介。活动吸引了长城汽车、东贝电机等20家重点企业参与,发布300余个科研助理岗位,通过创新招聘形式,让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心仪的科研岗位,助力企业精准招到高质量人才。
今年上半年,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启动“柔性引进高校专家人才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动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18名专家人才与大美科技、祥邦新能源等15家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不断拓宽渠道,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先后与湖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高校人才就业工作站等。同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集聚优秀人才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完善人才“四补四奖五项保障”服务,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经费由每年400万元增至1300万元。针对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等级专业技术人才、高学历人才等,最高给予生活补贴1.5万元/人/月、安家补贴50万元/人、购房补贴50万元等。近三年,累计列支人才奖补、活动开展等资金2200余万元。目前全区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突破7000人。
与此同时,以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宜居宜业先行区”为目标,黄石大冶湖高新区将服务好人才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突破口。城西北产城融合示范区、攀宇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大项目,已在高新区崛地而起。
城西北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办公楼、青年公寓、双创基地、综合商业楼及配套地下室等子项目。其中青年公寓住房545套、面积2.8万平方米。攀宇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总投资额3.5亿元,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研发楼、综合商业、写字楼、青年公寓等。
通过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黄石大冶湖高新区把触角延伸到卫生、教育、商业、文体、生态环境等民生配套,正加快构建“人、城、产、景”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刊记者:折然君
来源:中国高新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