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是如今的哪里?很难想象就这么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9 16:50 2

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东吴,三国鼎立之一方,曾与魏蜀分庭抗礼,风云一时。

可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根基,其实只是江东六郡——听上去似乎不大,却撑起了一个政权的半壁江山。

若放到今天的地图上,很多人可能会惊讶:原来鼎鼎大名的东吴,领土竟“只是”这里?

公元191年,孙坚战死沙场,留下一家老小无依无靠。

长子孙策那年才17岁,正是别人家孩子读书玩耍的年纪,他却要扛起整个家族的重担。

孙策这孩子打小就不一般。

十几岁就能跟各路名士谈笑风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周瑜就是听说了他的名声,专程跑来投奔的。

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成了生死之交。

父亲去世后,孙策带着母亲和弟弟们四处漂泊。

那段日子过得相当艰难,但他硬是咬牙挺了过来。

凭着父亲留下的人脉和自己的本事,他慢慢聚拢了一批忠心耿耿的部下。

为了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孙策投靠了当时势力最大的袁术。

袁术这人眼高于顶,谁都看不上,偏偏对孙策赞不绝口。

他常常感慨,要是自己有这么个儿子,死了都值了。

袁术虽然嘴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却处处提防着孙策。

答应给他的官职,一拖再拖就是不兑现。

孙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袁术在耍滑头,但他势单力薄,只能忍气吞声,暗中积蓄力量。

说起江东六郡,得先从秦汉说起。

这六块地方分别是吴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庐陵郡和庐江郡。

吴郡是公元129年从会稽郡分出来的,管辖范围包括现在的苏州、嘉兴南部、平湖东南和余杭一带。

这地方对孙家意义重大,因为孙氏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

当年孙坚就是带着几百个同乡子弟从这里起兵的。

会稽郡历史更悠久,秦朝时就有了。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吴国和越国的地盘。

汉朝初年,刘邦把这里封给了韩信。

到了汉武帝时期,会稽郡人口超过百万,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

东汉末年,会稽郡被分成了海郡、建安郡和东阳郡,分别对应现在的浙江东南、福建和金华一带。

丹阳郡原本叫鄣郡,汉武帝建元二年改的名。

管辖范围相当大,包括现在的南京、无锡、湖州、杭州和黄山等地。

这地方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民风彪悍,出了名的能打仗。

后来孙权把国都定在这里,就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优势。

豫章郡在楚汉相争时期就有了,治所在南昌县,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

西汉后期归扬州刺史管辖,东汉末年被孙权改了不少地方。

庐陵郡是汉朝设立的,核心区域在吉泰盆地,对应现在的江西吉安市。

这地方一直到唐朝都没什么大变化,孙策和孙权兄弟俩对它也没怎么动,基本保持在十个县的规模。

庐江郡公元前196年设立,前121年被撤销,后来又跟九江郡南部合并,地盘扩大了不少。

东汉末年,汉献帝把庐江郡的治所迁到了皖城,就是现在的安徽潜山市梅城镇。

兴平元年的转机

公元194年,也就是兴平元年,机会来了。

汉献帝派刘繇去当扬州刺史,可扬州早就被袁术占了。

两人谁都不服谁,眼看就要打起来。

孙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找到袁术,说愿意替他去招兵买马,壮大实力。

袁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给了他一些兵马。

在袁术看来,孙策就是个毛头小子,去了也是送死,正好借刘繇的手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孙策拿到兵马后,立刻开始行动。

他先是联络父亲的旧部,又招揽江东的豪杰。

短短几个月,就聚集了几万人马。

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战斗力相当可观。

有了兵马,孙策开始了他的征服之路。

他打仗有个特点,快、准、狠。

每次出击都像猛虎下山,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第一个目标是刘繇。

这位扬州刺史虽然是朝廷任命的,但手下兵马不多,根本不是孙策的对手。

几场仗打下来,刘繇节节败退,最后只能逃到豫章郡苟延残喘。

打败刘繇后,孙策马不停蹄地攻占各郡。

他的策略很简单,能招降的就招降,不能招降的就打。

江东的世家大族看他势头正猛,纷纷开城投降。

不到两年时间,江东六郡全部落入孙策手中。

占领江东后,孙策没有急着称王称霸,而是开始整顿内政。

他任命周瑜为中护军,负责军事;任命张昭为长史,负责政务。

这套班子虽然年轻,但个个都是人才,把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

孙策还特别注重收买人心。

他对投降的官员既往不咎,对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江东的百姓看他宽厚仁义,都心甘情愿地拥护他。

短短几年,江东就从战乱之地变成了富庶之乡。

千古遗憾的早逝

正当孙策雄心勃勃准备北上争霸时,意外发生了。

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孙策在打猎时遭到刺客袭击,伤重不治,年仅26岁。

临终前,孙策把弟弟孙权叫到床前,交代后事。

他知道孙权性格谨慎,不像自己那样锋芒毕露,正适合守成。

他告诉孙权,江东已经打下来了,只要好好守着,就能保一方平安。

孙权接过兄长的基业时才18岁,比孙策当年还要年轻。

好在有周瑜、张昭等老臣辅佐,江东的局面没有失控。

孙权牢记兄长的遗言,稳扎稳打,一步步巩固江东的基业。

后来的历史证明,孙权确实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他在位期间,东吴虽然没有大的扩张,但也没有丢失一寸土地。

赤壁之战时,他果断联合刘备抗曹,保住了江东的独立。

称帝后,他把国都定在丹阳郡,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奠定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基础。

江东六郡虽然地盘不大,但位置极其重要。

北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南有山岭阻隔,进可攻退可守。

更重要的是,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养得起大军。

有了这六郡作为根基,东吴才能在三国乱世中站稳脚跟。

吴郡和丹阳郡是六郡中最重要的两个。

吴郡是孙家的老家,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丹阳郡经济发达,又是战略要地。

东吴最精锐的丹阳兵,就是从丹阳郡招募的。

这支部队作战勇猛,纪律严明,是东吴军队的中流砥柱。

结语

孙策打下江东六郡,前后不过五年时间。

这五年里,他从一个寄人篱下的少年,成长为威震江东的小霸王。

可惜天不假年,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时,却意外身亡。

后人常说,要是孙策不死,三国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这话虽然是假设,但从孙策的能力来看,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江东六郡成就了东吴,也见证了一个英雄的崛起与陨落。

来源:麟史通鉴一点号

相关推荐